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空调进出风结构及空调挂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空调进出风结构及空调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72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进出风结构及空调挂机,空调进出风结构包括空调壳体,空调壳体具有下出风口和上进风口,空调壳体内设置有主风道和辅助风道,主风道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下出风口和上进风口连通;辅助风道包括风腔、进风组件和排气组件;主风道的出风端设置有连通风腔的狭缝孔,空调壳体上安装有用以开闭狭缝孔的门板组件;风腔一端连通进风组件,另一端连通排气组件;进风组件包括新风管和下进风管;通过打开下进风管和狭缝孔,空调上下同时进风,使室内温度变化更加均匀;通过打开新风管和狭缝孔,能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净化室内空气;通过打开新风管、下进风管和狭缝孔,能实现混风;通过打开下进风管和排气组件,能将室内空气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尤其涉及一种空调进出风结构及空调挂机


技术介绍

1、空调即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空调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制冷主机、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状态,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一定的要求。

2、目前壁挂式空调大部分是上方进风,下前方出风,空气从上部的进风口进入,经过蒸发器和单一的贯流风叶从底壳下部的出风口吹出。房间内的空气流速大小分别是:出风口处的流速>进风口处的流速>空调挂机底部的流速。这种进出风结构导致空调挂机底部的温度变化缓慢,在空调挂机底下的用户总是难以得到合适的温度,同时,这种进出风结构中出风口处的气流与进风口处的气流易形成循环,导致冷风回流,使得刚出来的冷风又被吸入空调,造成室内空气调节效率大大降低。

3、目前壁挂式空调自身不具备换新风功能,使用过程中由于一直是室内空气的循环,在室内空气在各种气味和污染的影响下(如:食物、灰尘、汗水等等各种影响空气的因素),室内的空气将会变得越来越浑浊,使得空气沉闷、污浊,使用户产生头晕、打喷嚏等各种症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空调进出风结构及空调挂机,具有上进风口、下进风管、下出风口和用以出风的狭缝孔,下进风管可将空调挂机底部或室外的新风引入,能上下同时进风,下出风口和狭缝孔同时出风。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空调进出风结构:

3、包括空调壳体,所述空调壳体具有下出风口和上进风口;

4、所述空调壳体内设置有主风道和辅助风道,所述主风道内设置有蒸发器和贯流风机,所述主风道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下出风口和上进风口连通;

5、所述辅助风道包括风腔、进风组件和排气组件;

6、所述主风道的出风端周侧设置有连通风腔的狭缝孔,狭缝孔为狭长的开口,所述空调壳体上安装有用以开闭狭缝孔的门板组件;

7、所述风腔一端连通进风组件,另一端连通排气组件;

8、所述进风组件包括新风管和下进风管,所述新风管连通室外环境,所述下进风管连通空调壳体底面。

9、本空调进出风结构具有多种送风方式,具有上进风口和下进风管和排气组件,下进风管可将空调挂机底部或室外的新风引入,能上下同时进风,也能上进风下排气。

10、本空调进出风结构所具有的送风模式包括换气模式、新风模式、标准出风模式以及混流模式。

11、送风方式为换气模式时,空气流向分为两路:

12、一路为室内循环,室内空气由上进风口进入,并有由下出风口吹出;

13、另一路为室内空气经下进风管进入风腔,然后由风腔进入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

14、换气模式下通过打开下进风管和排气组件,能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在不断排出室内空气的同时,室外的空气会通过门窗缝等进入室内,从而完成室内换气。

15、送风方式为新风模式时,空气流向分为两路:

16、一路为室内循环,室内空气由上进风口进入,并有由下出风口吹出;

17、另一路为室外空气经新风管进入风腔,然后由狭缝孔进入主风道输出端并由下出风口吹出。

18、新风模式下通过打开新风管和狭缝孔,能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实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19、送风方式为标准出风模式时,空气流向分为两路:

20、一路为室内循环,室内空气由上进风口进入,并有由下出风口吹出;

21、另一路为室内空气由下进风管进入风腔,然后由狭缝孔进入主风道输出端并由下出风口吹出。

22、标准出风模式下,通过打开下进风管和狭缝孔,能实现空调上下同时进风,使得空调下方的空气也流动起来,标准出风模式下室内气流形成两个气流循环:下出风口处气流与下进风管处的气流建立一个循环、下出风口处气流与上进风口处的气流形成另一循环,两个气流循环使得室内温度变化更加均匀、快速。

23、送风方式为混流模式时,空气流向分为两路:

24、一路为室内循环,室内空气由上进风口进入,并有由下出风口吹出;

25、另一路为室内空气由下进风管进入风腔、室外空气经新风管进入风腔,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在空腔内混合后,由狭缝孔进入主风道输出端并由下出风口吹出。

26、混流模式下,通过打开新风管、下进风管和狭缝孔,能实现空调混合出风,使空调下方的空气流动起来,并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

2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管和下进风管通过第一阀门组件开闭。

2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组件包括送风管;

29、所述新风管和下进风管均连通送风管;

30、所述送风管连通风腔;

31、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安装在送风管内。

32、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阀门组件包括可旋转的安装在送风管内的弧形板阀及安装在送风管外壁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弧形板阀,通过电机旋转以驱动弧形板阀转动,弧形板阀可以择一遮蔽新风管、下进风管的输出端,此时,外界空气或空调下方的空气能由进风组件进入;也可以同时不遮蔽新风管、下进风管的输出端,此时,外界空气和空调下方的空气能同时由进风组件进入。

3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管的输出端安装有涡轮风扇。

34、需要说明的是,涡轮风扇能对风腔进行加压,空腔采用狭缝孔连接主风道,当狭缝孔打开后,气流沿着主风道底面的导风面快速的流出,狭缝孔处的流速>主风道出风端的流速,这使得主风道出风端的输出的风在狭缝孔输出的高速气流的辅助下,能输送的更远,从而增加的送风距离。

35、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门板组件包括开合板和驱动件;

36、所述开合板设置在狭缝孔处,所述开合板两端分别经轴部与空调壳体转动连接;

37、所述驱动件位于风腔外,所述驱动件与开合板连接传动以驱动开合板旋转;

38、使用时,通过驱动件驱动开合板正转以将狭缝孔打开,反之,通过驱动件驱动开合板反转以将狭缝孔关闭。

39、示例性的,驱动件可以采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开合板一端的轴部链接传动,连接传动方式为带传动、连传动、齿轮传动或经联轴器连接传动。

4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内设置有第二阀门组件;

41、所述排气管的输出口连通室外环境。

42、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为防止蚊虫进入,所述新风管的输入口、下进风管的输入口和排气管的输出口均安装有网罩。

4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件为第二阀门组件;

44、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电磁铁、弹簧和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进出风结构,包括空调壳体,所述空调壳体具有下出风口和上进风口,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进出风结构,包括空调壳体,所述空调壳体具有下出风口和上进风口,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楷徐兴东黄军黄仕麒卢昊洋朱运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