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马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625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马达结构,包括底座、第一线圈、第二线圈、活动件、弹片、盖体及镜头组。第一线圈容设于底座,第一线圈具有线圈本体及四凸出部,各凸出部自线圈本体凸出。第二线圈分别对应一凸出部设置。活动件容设于底座,活动件包括主体及多个磁铁件,磁铁件环绕主体设置,并对应一凸出部。弹片具有多个弹臂、内缘部及外环部,内缘部连接活动件,各弹臂二端分别连接于内缘部及外环部,该些弹臂提供内缘部相对外环部于限定范围内移动的弹性作用力。盖体盖合至底座,弹片的外环部连接盖体,盖体具有穿孔。镜头组设置于活动件的主体并对应穿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头马达结构,尤其是三轴的镜头马达结构。


技术介绍

1、一般来说,常见的镜头马达结构为动圈式设计且具有双活动件,然而,为了设置双活动件,容易使得马达结构的体积增加。此外,动圈式设计的马达结构,也就是线圈位于活动件,磁铁位于固定部的设计,其用于让镜头移动的线圈与磁铁所产生的磁场容易对马达周遭磁性组件造成磁场干扰。且由于镜头技术进步,日趋渐薄的镜头对于偏移非常敏感,稍微地偏移就容易导致很大的光学误差。故此马达可对此敏感偏移进行xy高精度的补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依据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马达结构,包括底座、第一线圈、第二线圈、活动件、弹片、盖体及镜头组。第一线圈容设于底座,第一线圈具有线圈本体及四凸出部,各凸出部垂直地自线圈本体凸出。第二线圈分别对应于一凸出部设置。活动件容设于底座,活动件包括主体及多个磁铁件,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朝向底座,该些磁铁件环绕主体设置,并对应一凸出部。弹片具有多个弹臂、内缘部及外环部,内缘部连接于活动件的第一表面,各弹臂二端分别连接于内缘部及外环部,该些弹臂提供内缘部相对于外环部于限定范围内移动的弹性作用力。盖体盖合至底座,弹片的外环部连接于盖体,盖体具有穿孔。镜头组设置于活动件的主体并对应于穿孔。

2、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更包括支架,环设于盖体的内侧周缘,弹片的外环部通过支架连接于盖体。

3、在一些实施例中,更包括支撑弹片,支撑弹片具有环状部及多个弹性延伸部,环状部连接于活动件的第二表面,各弹性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环状部,另一端穿过线圈本体连接至底座。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圈更具有多个缺口部,分别对应于一弹性延伸部的所在位置。

5、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具有第一开口,线圈本体具有第二开口,镜头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对位设置。

6、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孔的内径大于镜头组的外径。

7、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本体平行于由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四凸出部的其中二个分别位于线圈本体上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侧,其中另二个分别位于线圈本体上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具有四支撑部,垂直地自底座凸出并对应四凸出部。

9、在一些实施例中,镜头组包括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第二镜头一端固定于第一镜头,另一端凸出于穿孔。

10、又,本技术依据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马达结构,包括底座、第一线圈、第二线圈、活动件、弹片、盖体及镜头组。第一线圈容设于底座。二第二线圈分别设置于底座的相对侧的壁面。活动件容设于底座,活动件包括主体及多个磁铁件,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朝向底座,该些磁铁件环绕该主体设置,且其中的二磁铁件分别对应一第二线圈。弹片具有多个弹臂、内缘部及外环部,内缘部连接于活动件的第一表面,各弹臂二端分别连接于内缘部及外环部,该些弹臂提供内缘部相对于外环部于限定范围内移动的弹性作用力。盖体盖合至底座,弹片的外环部连接于盖体,盖体具有穿孔。镜头组设置于活动件的主体并对应于穿孔。

11、综上所述,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马达结构,以动磁式的设计,将线圈设置于底座,并将磁铁件设置于活动件。如此,通过线圈与磁铁件相互作用产生磁场,使活动件可以于x轴及y轴上平移并以弹片进行精度补偿,同时保持z轴上自动对焦的效果。进一步地,通过仅设置单一个活动件,缩小了镜头马达结构的体积,并达成了兼顾x、y轴的精度补偿及z轴上自动对焦的效果。

12、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更包括一支架,环设于所述盖体的内侧周缘,所述弹片的所述外环部通过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盖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支撑弹片,所述支撑弹片具有一环状部及多个弹性延伸部,所述环状部连接于所述活动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各所述弹性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环状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圈本体连接至所述底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更具有多个缺口部,分别对应于一所述弹性延伸部的所在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线圈本体具有一第二开口,所述镜头组、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对位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镜头组的外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平行于由相互垂直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所述多个凸出部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二个分别位于所述线圈本体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侧,其中另二个分别位于所述线圈本体上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对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四支撑部,垂直地自所述底座凸出并对应所述四凸出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包括一第一镜头及一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镜头,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穿孔。

10.一种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更包括一支架,环设于所述盖体的内侧周缘,所述弹片的所述外环部通过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盖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支撑弹片,所述支撑弹片具有一环状部及多个弹性延伸部,所述环状部连接于所述活动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各所述弹性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环状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圈本体连接至所述底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更具有多个缺口部,分别对应于一所述弹性延伸部的所在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线圈本体具有一第二开口,所述镜头组、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慈友张宗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