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炉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405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9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炉加热结构,包括炉体、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底部固定有线圈组件,外侧设有承接部、且通过承接部固定支承有导磁发热板;连接支架、承接部、导磁发热板之间形成上下距离恒定的空腔,导磁发热板与线圈组件之间形成上下距离恒定的磁感应间距,以使线圈组件、连接支架、导磁发热板之间封装成加热模块。加热模块的模块化设置可减少构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整体装配在炉体上,装配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维护方便,而且连接支架、承接部、导磁发热板之间的上下距离恒定,导磁发热板与线圈组件之间也形成上下距离恒定的磁感应间距,提高线圈组件作用在磁发热板的磁场稳定性,保证电炉加热效果,确保热量有效传递,减少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炉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1、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789641y在2006年6月21日公开一种电磁炉导热装置,其装设于一电磁炉上,包括一主发热板、一导热盘,其中,该主发热板是一铁磁性金属板,其装设在该电磁炉的上方;该导热盘用热的良导体制成,其贴设于主发热板的顶面。该电磁炉导热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贴设于导热盘顶面的副发热板以及贴设于主发热板底面的绝热垫层。据说,上述电磁炉导热装置把现行的电磁炉直接对铁磁性金属锅具进行加热,改变成电磁炉先通过主发热板及副发热板对导热盘加热,再由导热盘对放置于导热盘上的锅具进行加热,而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制造的锅具,克服了现行的电磁炉必须使用铁磁性金属锅具的不足。

2、但是,还存在以下缺陷:

3、(1)整体构件较多,导致电磁炉生产成本高,同时绝热外壳、导热盘、主发热板、副发热板、绝热垫层均为独立散件,在生产装配时需要对上述构件进行逐一装配,生产效率低;

4、(2)当个别构件出现损坏时,需要对多个构件逐一拆卸才能完成维修,不利于日常维护;

5、(3)另外产品在生产装配时由于构件较多,它们之间的装配误差比较大,从而导致电磁炉线圈和主、副发热板之间的距离无法恒定,从而降低电磁炉线圈作用在主、副发热板上的磁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电磁炉在加热工作时的稳定性。

6、(4)该技术方案保留的导热盘和基板,其起到隔热和承托的作用,但并没有起到热传递的作用,因此主发热板的热量需要穿过基板才能传递至副发热板,导致产品热效率大打折扣。

7、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炉加热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2、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炉加热结构,包括炉体、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底部固定设置有线圈组件,外侧设置有承接部、且通过所述承接部固定支承有导磁发热板。

3、所述连接支架、所述承接部、以及所述导磁发热板之间形成上下距离恒定的空腔,所述导磁发热板与所述线圈组件之间形成上下距离恒定的磁感应间距,以使所述线圈组件、所述连接支架、所述导磁发热板之间封装成加热模块。

4、所述导磁发热板与所述连接支架或所述承接部之间通过焊接、粘贴、卡扣、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

5、所述连接支架外侧设置有围边,所述围边上端形成开口;所述承接部凹设在所述围边顶部;所述导磁发热板外围水平延伸有侧翼。

6、所述导磁发热板盖设在所述开口上、且通过所述侧翼支承在所述承接部上;所述侧翼与所述承接部之间通过焊接、粘贴、卡扣、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

7、所述承接部上设置有卡扣部;所述侧翼上设置有卡扣配合部、且通过所述卡扣配合部与所述卡扣部卡扣配合。

8、所述侧翼上还设置有隔热片;所述隔热片上设置有定位部和避让部;所述隔热片通过定位部定位在所述侧翼上;所述卡扣部穿过所述避让部、所述卡扣配合部后卡扣在所述隔热片上。

9、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隔热件或导风散热通道。

10、所述连接支架的投影区域内或投影区域外侧设置有感温装置。

11、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隔热件,底部设置有装配部;所述隔热件上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与所述装配部对应设置。

12、所述感温装置设置在所述装配部上、且其探测端穿过所述过孔后与所述导磁发热板底部相互依靠或间隙配合。

13、或者,所述导磁发热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感温装置设置在所述装配部上、且其探测端穿过所述过孔后位于所述通孔上,其中,所述感温装置的探测端高于、低于、或平齐所述导磁发热板表面。

14、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磁条;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底部;所述磁条位于所述线圈底部,并与所述连接支架之间通过粘贴、卡扣、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线圈、所述磁条、所述连接支架之间的固定连接。

15、所述炉体包括面壳和底座。

16、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焊接、粘贴、卡扣、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并二者之间形成装配腔;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装配腔内,并与所述面壳和/或所述底座之间通过焊接、粘贴、卡扣、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

17、所述面壳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导磁发热板的表面至少部分露出所述缺口。

18、所述面壳底部设置有卡槽、且通过所述卡槽设置有密封件。

19、所述面壳底部还设置有面壳固定部;所述导磁发热板顶部设置有凸台;所述承接部上还设置有连接支架第二固定部。

20、所述面壳通过密封件密封作用在所述凸台上、且通过面壳固定部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第二固定部上。

21、所述炉体上还设置有探温装置,所述探温装置的探温端位于所述连接支架上、且对所述连接支架上的温度进行探测,或者,所述探温装置的探温端位于所述连接支架与导磁发热板之间、且对所述连接支架与导磁发热板之间的温度进行探测。

22、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分别将线圈组件、连接支架、导磁发热板相互装配,并封装成加热模块,以减少电炉整体安装时构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封装成的加热模块可以整体的装配在炉体上,装配工艺简单、且生产效率高,如加热模块出现损坏时也能进行整体维护,减少售后维修压力,而且连接支架、承接部、导磁发热板之间的上下距离恒定,导磁发热板与线圈组件之间也形成上下距离恒定的磁感应间距,这一特点能提高线圈组件在工作时作用在磁发热板的磁场稳定性,保证电炉加热效果的同时,还减少能量损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炉加热结构,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连接支架(3),所述连接支架(3)底部固定设置有线圈组件,外侧设置有承接部(9)、且通过所述承接部(9)固定支承有导磁发热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发热板(4)与所述连接支架(3)或所述承接部(9)之间通过焊接、粘贴、卡扣、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外侧设置有围边(8),所述围边(8)上端形成开口;所述承接部(9)凹设在所述围边(8)顶部;所述导磁发热板(4)外围水平延伸有侧翼(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9)上设置有卡扣部(11);所述侧翼(10)上设置有卡扣配合部(12)、且通过所述卡扣配合部(12)与所述卡扣部(11)卡扣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10)上还设置有隔热片(13);所述隔热片(13)上设置有定位部(14)和避让部(15);所述隔热片(13)通过定位部(14)定位在所述侧翼(10)上;所述卡扣部(11)穿过所述避让部(15)、所述卡扣配合部(12)后卡扣在所述隔热片(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隔热件(5)或导风散热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的投影区域内或投影区域外侧设置有感温装置(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隔热件(5),底部设置有装配部(7);所述隔热件(5)上设置有过孔(30),所述过孔(30)与所述装配部(7)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1)、磁条(2);所述线圈(1)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3)底部;所述磁条(2)位于所述线圈(1)底部,并与所述连接支架(3)之间通过粘贴、卡扣、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线圈(1)、所述磁条(2)、所述连接支架(3)之间的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面壳(20)和底座(2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20)上设置有缺口(23);所述导磁发热板(4)的表面至少部分露出所述缺口(23);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还设置有探温装置,所述探温装置的探温端位于所述连接支架(3)上、且对所述连接支架(3)上的温度进行探测,或者,所述探温装置的探温端位于所述连接支架(3)与导磁发热板(4)之间、且对所述连接支架(3)与导磁发热板(4)之间的温度进行探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炉加热结构,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连接支架(3),所述连接支架(3)底部固定设置有线圈组件,外侧设置有承接部(9)、且通过所述承接部(9)固定支承有导磁发热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发热板(4)与所述连接支架(3)或所述承接部(9)之间通过焊接、粘贴、卡扣、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外侧设置有围边(8),所述围边(8)上端形成开口;所述承接部(9)凹设在所述围边(8)顶部;所述导磁发热板(4)外围水平延伸有侧翼(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9)上设置有卡扣部(11);所述侧翼(10)上设置有卡扣配合部(12)、且通过所述卡扣配合部(12)与所述卡扣部(11)卡扣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10)上还设置有隔热片(13);所述隔热片(13)上设置有定位部(14)和避让部(15);所述隔热片(13)通过定位部(14)定位在所述侧翼(10)上;所述卡扣部(11)穿过所述避让部(15)、所述卡扣配合部(12)后卡扣在所述隔热片(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隔热件(5)或导风散热通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伟文岑友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普发特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