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劲性复合桩制造技术_技高网

劲性复合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268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劲性复合桩,涉及复合桩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预应力管桩以及混凝土桩,所述预应力管桩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内滑移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远离预应力管桩的轴心线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预应力管桩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多个移动块向第一通孔外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延伸管内安装有用于使移动块复位的第一复位件。本申请能够提高桩基与桩坑内壁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复合桩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劲性复合桩


技术介绍

1、目前,劲性复合桩是一种复合载体,通常是混凝土桩与预应力管桩的相互结合,往往用于淤泥、粘性土、粉土、沙土以及人工填土等软弱地基。

2、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先挖出桩坑,然后在桩坑内预埋预应力管桩,接着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得预应力管桩外形成一层混凝土桩。

3、但是,仅靠预应力管桩与混凝土桩的简单贴合,这样容易使得桩基与桩坑内壁之间的连接强度不高,从而容易影响桩基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劲性复合桩,能够提高桩基与桩坑内壁之间的连接强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一种劲性复合桩,包括预应力管桩以及混凝土桩,所述预应力管桩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内滑移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远离预应力管桩的轴心线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预应力管桩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多个移动块向第一通孔外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延伸管内安装有用于使移动块复位的第一复位件。

3、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预应力管桩内壁的承载管,所述承载管的底部固接有多个支撑弹簧,每个所述支撑弹簧远离承载管的一端固接于预应力管桩的底壁,所述承载管的外侧壁沿其周向依次安装有多个驱动块,多个所述驱动块与多个移动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驱动块靠近移动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移动块靠近驱动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一一对应相匹配。

4、优选的,所述延伸管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的第一复位块以及固接于第一复位块一侧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复位块的一端固接于第一滑槽的一端内壁。

5、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顶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滑移连接有观察杆,所述延伸管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观察杆底部通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移动块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观察杆的底部插接的插槽;所述观察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延伸管的外侧壁相匹配;当所述观察杆的底部插接于插槽时,所述观察杆的顶部与预应力管桩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二通孔内安装有用于使观察杆复位的第二复位件。

6、优选的,所述观察杆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

7、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复位件包括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的第二复位块以及固接于第二复位块一侧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二复位块的一端固接于第二滑槽的一端内壁。

8、优选的,所述预应力管桩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对承载管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

9、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接于预应力管桩底部的第一竖块,所述第一竖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移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承载管的底部固接有第二竖块,所述第二竖块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限位块的一端插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靠近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与第二竖块靠近第一竖块的一侧相匹配;所述限位块远离限位槽的一端固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固接于第三滑槽的槽底。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包括抵接于移动块一端的转动部、转动连接于转动部远离移动块一端的螺旋块以及固接于螺旋块远离转动部一端的钻头;所述延伸管的内壁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块与所述螺旋槽相匹配。

11、优选的,所述延伸管的上方在预应力管桩的外侧壁固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上转动连接有两个斜板,所述水平杆的下方在预应力管桩的外侧壁固接有水平板,所述斜板靠近水平板的一侧固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斜板的一端固接于水平板的顶部。

12、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先通过驱动组件使移动块向第一通孔外移动,移动块向第一通孔外移动带动限位杆向第一通孔外移动,这样限位杆能够插入桩坑内壁的土壤中,从而能够提高桩基与桩坑内壁之间的连接强度;

14、2.预应力管桩安装好后,需要向预应力管桩内填充石头等填充物;在向预应力管桩内填充石头等填充物时,此时石头等填充物会落入到承载管内,然后承载管向下移动,承载管向下移动带动驱动块向下移动,此时驱动块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作用下驱动移动块向第一通孔外移动;设置的驱动组件,便于使移动块向第一通孔外移动;

15、3.当延伸管插接于第一通孔时,此时延伸管在第三斜面的作用下驱动观察杆向上移动;当延伸管插接到第一通孔后,此时观察杆的底部插入第三通孔内,且抵接于移动块的侧壁;接着在驱动块的作用下,移动块继续移动,当移动块移动至使观察杆与插槽对齐后,此时观察杆在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与插槽插接,然后观察杆的顶部与预应力管桩的顶部齐平,这样便于操作人员判断移动块是否已发生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劲性复合桩,包括预应力管桩(1)以及混凝土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管桩(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每个所述第一通孔(11)内安装有延伸管(3),所述延伸管(3)内滑移连接有移动块(32),所述移动块(32)远离预应力管桩(1)的轴心线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杆(33);所述预应力管桩(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多个移动块(32)向第一通孔(11)外移动的驱动组件(4),所述延伸管(3)内安装有用于使移动块(32)复位的第一复位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预应力管桩(1)内壁的承载管(41),所述承载管(41)的底部固接有多个支撑弹簧(42),每个所述支撑弹簧(42)远离承载管(41)的一端固接于预应力管桩(1)的底壁,所述承载管(41)的外侧壁沿其周向依次安装有多个驱动块(43),多个所述驱动块(43)与多个移动块(3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驱动块(43)靠近移动块(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44),所述移动块(32)靠近驱动块(4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45),所述第一斜面(44)与所述第二斜面(45)一一对应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3)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34),所述第一复位件(5)包括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34)的第一复位块(51)以及固接于第一复位块(51)一侧的第一弹簧(52);所述第一弹簧(52)远离第一复位块(51)的一端固接于第一滑槽(34)的一端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顶壁开设有第二通孔(13),所述第二通孔(13)内滑移连接有观察杆(14),所述延伸管(3)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观察杆(14)底部通过的第三通孔(35),所述移动块(32)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观察杆(14)的底部插接的插槽(321);所述观察杆(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斜面(142),所述第三斜面(142)与延伸管(3)的外侧壁相匹配;当所述观察杆(14)的底部插接于插槽(321)时,所述观察杆(14)的顶部与预应力管桩(1)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二通孔(13)内安装有用于使观察杆(14)复位的第二复位件(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杆(14)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4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3)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滑槽(15),所述第二复位件(6)包括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15)的第二复位块(61)以及固接于第二复位块(61)一侧的第二弹簧(62);所述第二弹簧(62)远离第二复位块(61)的一端固接于第二滑槽(15)的一端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管桩(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对承载管(41)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固接于预应力管桩(1)底部的第一竖块(71),所述第一竖块(71)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711),所述第三滑槽(711)内滑移连接有限位块(72);所述承载管(41)的底部固接有第二竖块(73),所述第二竖块(73)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限位块(72)的一端插接的限位槽(731),所述限位块(72)靠近限位槽(731)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斜面(721),所述第四斜面(721)与第二竖块(73)靠近第一竖块(71)的一侧相匹配;所述限位块(72)远离限位槽(731)的一端固接有限位弹簧(74),所述限位弹簧(74)远离限位块(72)的一端固接于第三滑槽(711)的槽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3)包括抵接于移动块(32)一端的转动部(331)、转动连接于转动部(331)远离移动块(32)一端的螺旋块(332)以及固接于螺旋块(332)远离转动部(331)一端的钻头(333);所述延伸管(3)的内壁开设有螺旋槽(36),所述螺旋块(332)与所述螺旋槽(36)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3)的上方在预应力管桩(1)的外侧壁固接有水平杆(8),所述水平杆(8)上转动连接有两个斜板(81),所述水平杆(8)的下方在预应力管桩(1)的外侧壁固接有水平板(82),所述斜板(81)靠近水平板(82)的一侧固接有缓冲弹簧(83),所述缓冲弹簧(83)远离斜板(81)的一端固接于水平板(82)的顶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劲性复合桩,包括预应力管桩(1)以及混凝土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管桩(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每个所述第一通孔(11)内安装有延伸管(3),所述延伸管(3)内滑移连接有移动块(32),所述移动块(32)远离预应力管桩(1)的轴心线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杆(33);所述预应力管桩(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多个移动块(32)向第一通孔(11)外移动的驱动组件(4),所述延伸管(3)内安装有用于使移动块(32)复位的第一复位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预应力管桩(1)内壁的承载管(41),所述承载管(41)的底部固接有多个支撑弹簧(42),每个所述支撑弹簧(42)远离承载管(41)的一端固接于预应力管桩(1)的底壁,所述承载管(41)的外侧壁沿其周向依次安装有多个驱动块(43),多个所述驱动块(43)与多个移动块(3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驱动块(43)靠近移动块(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44),所述移动块(32)靠近驱动块(4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45),所述第一斜面(44)与所述第二斜面(45)一一对应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3)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34),所述第一复位件(5)包括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34)的第一复位块(51)以及固接于第一复位块(51)一侧的第一弹簧(52);所述第一弹簧(52)远离第一复位块(51)的一端固接于第一滑槽(34)的一端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顶壁开设有第二通孔(13),所述第二通孔(13)内滑移连接有观察杆(14),所述延伸管(3)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观察杆(14)底部通过的第三通孔(35),所述移动块(32)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观察杆(14)的底部插接的插槽(321);所述观察杆(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斜面(142),所述第三斜面(142)与延伸管(3)的外侧壁相匹配;当所述观察杆(14)的底部插接于插槽(321)时,所述观察杆(14)的顶部与预应力管桩(1)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二通孔(13)内安装有用于使观察杆(14)复位的第二复位件(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飞李庆孟正琦胡功成胡濠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