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气体信号分子在疾病预防和治疗、生物材料以及组织工程等领域逐渐获得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气体信号分子是一类广泛参与人体多种生理过程的信使分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其中,co是继no气体信号分子发现后的又一种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内源性co主要来源于人体血红素的代谢,由血红素加氧酶催化亚铁血红素的新陈代谢产生,可以对人体神经、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进行调控,在许多临床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如,肿瘤治疗、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风等;除此而外,生理浓度范围内的co可以通过活化sgc增加cgmp水平来抑制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表明其在心血管生物材料方面的应用潜力。另外,co还可以抑制由ho-1(血红素氧合酶1)缺乏导致的内皮损伤和单核细胞的聚集以及血管smcs的增殖和迁移;同时,co还可促进epcs增殖、迁移、粘附和生产no,表明co可通过改善epcs功能加速血管损伤部位的内皮修复与再生,因此,将其用于心血管材料(如血管支架)和血管组织工程,可以有效预防狭窄病变的发生。
2、然而,直接吸入的co气体与血红蛋白存在高度亲和性,阻碍氧的输运,从而引发潜在的毒性反应,不能直接吸入co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因此实现co的控制释放对于提高co治疗的效果和避免co中毒至关重要。研究发现,co能够与一些过渡金属元素(如mn,ru)通过特殊的配位键形成co释放分子(corms),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还原
3、研究表明,对人体生理微环境来说,含有巯基的半胱氨酸可以作为还原剂催化corms释放co,而人体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巯基化合物,corms应用于生物材料在细胞生理环境中可以催化释放co,从而起到调控生理反应的作用。单一的corms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是小分子,其控释作用很难保证,并且很难直接用于生物材料、组织工程以及植/介入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corms分子对羧甲基壳聚糖进行功能化,进一步将功能化的羧甲基壳聚糖分子接枝到多臂的聚乙二醇分子中,制备一种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从而在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医疗器械的表面涂层、以及纳米药物中获得应用。
2、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3、
4、式(1)中,x为连接结构,peg为聚乙二醇链段,n为4或6,8;
5、y为接枝有四羰基[n-(二硫代羧基-s,s’)-n-甲基甘氨酸]锰酸酯的羧甲基壳聚糖链段。
6、可选的,所述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具有式(2)所示的结构。
7、
8、可选的,式(2)所示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中的聚乙二醇链段的粘均分子量为2000~10000。
9、可选的,所述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具有式(3)所示的结构。
10、
11、进一步地,式(2)或式(3)中,z为式(4)所示的结构,式(4)中,~~~为羧甲基壳聚糖链段。
12、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4、(1)制备可催化释放co的羧甲基壳聚糖高分子:将羧甲基壳聚糖高分子接枝四羰基[n-(二硫代羧基-s,s’)-n-甲基甘氨酸]锰酸酯;
15、(2)制备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将多臂聚乙二醇支链末端接枝所述可催化释放co的羧甲基壳聚糖高分子。
16、可选的,所述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四羰基[n-(二硫代羧基-s,s’)-n-甲基甘氨酸]锰酸酯的水溶液中,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碳二亚胺溶液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溶液,然后加入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反应4~12小时后,加入冰乙醇生成沉淀,抽滤,真空干燥得到可催化释放co的羧甲基壳聚糖高分子。
17、可选的,所述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在步骤(2)中,将多臂聚乙二醇、可催化释放co的羧甲基壳聚糖高分子以及4-4-二甲氨基吡啶溶解于无水四氢呋喃中,氮气保护下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充分搅拌反应4~24小时,抽滤除去固体反应副产物,加入乙醚沉淀三次,获得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
18、可选的,所述多臂聚乙二醇为四臂聚乙二醇、六臂聚乙二醇或八臂聚乙二醇,所述多臂聚乙二醇的粘均分子量为2000~10000,所述4-4-二甲氨基吡啶的浓度为1~10mg/ml,所述碳二亚胺浓度为5~50mg/ml。
19、可选的,所述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多臂聚乙二醇的粘均分子量为2000~6000。
20、可选的,所述碳二亚胺溶液的浓度为5~20mmol/l,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浓度为5~20mmol/l,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0mg/ml~1g/ml,碳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4:1。
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医疗器械,所述医疗器械的表面包括所述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涂层。
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可以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
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可以在制备纳米药物中应用。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利用细胞生理环境释放的半胱氨酸催化释放co气体信号分子,使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可以在体内生理环境下通过释放co发挥多重生理作用。
26、(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只有在细胞生理环境中才会被催化释放co气体信号分子,且不会引发大量的co释放造成co中毒,因此可以安全的用于用于纳米药物、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等领域。使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中接枝的四羰基[n-(二硫代羧基-s,s’)-n-甲基甘氨酸]锰酸酯,可使在细胞生理环境中所述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释放的co的量保持在合理范围,以更好的促进内皮细胞修复。
27、(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路线反应条件温和,材料来源易得,反应不需要特殊设备,在常温下即可进行,并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物质都具有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式(2)所示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其特征在于,式(2)所示的医用高分子中的聚乙二醇链段的粘均分子量为2000~1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式(3)所示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其特征在于,式(2)或式(3)中,Z为式(4)所示的结构,
6.一种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臂聚乙二醇为四臂聚乙二醇、六臂聚乙二醇或八臂聚乙二醇,所述多臂聚乙二醇的粘均分子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臂聚乙二醇的粘均分子量为2000~6000。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碳二亚胺溶液的浓度为5~20mmol/L,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浓度为5~20mmol/L,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0mg-1g/mL,碳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4:1。
12.一种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表面具有包括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涂层。
13.一种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
14.一种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进行构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式(2)所示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其特征在于,式(2)所示的医用高分子中的聚乙二醇链段的粘均分子量为2000~1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式(3)所示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其特征在于,式(2)或式(3)中,z为式(4)所示的结构,
6.一种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释放co的医用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臂聚乙二醇为四臂聚乙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仁伟,潘长江,米学海,尚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巴迪脉通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