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及其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7437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底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精揉装置,精揉装置共有四组并排组成,底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动力箱,动力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摆动电机,动力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底架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机,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风管,主风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阀,主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管支架,风管支架与动力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风机利用主风管将风引入精揉装置中,避免杀青后茶叶长时间高温并且闷在精揉装置中导致发黄,有效的提要精揉中茶叶的品相。通过在精揉装置内部的固定搓板上设置的V型揉搓齿,使其在揉搓的过程中使茶叶根据齿形方向活动,使其更好地塑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塑形,特别涉及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茶叶是指茶树的叶子和芽,茶叶在泡制之后可供饮用,许多人都有饮茶的习惯,茶叶在生产加工时,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其中对茶叶的揉搓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揉搓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生产出茶叶的质量,茶叶塑形是茶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工艺,它可以调整茶叶的形状和质地,影响茶叶的品质。

2、目前,茶叶加工时用到的搓揉设备,通常分为旋转碾揉和往复搓揉两种形式,采用旋转碾揉通常是将茶叶放置莲花盘上通过茶桶绕茶盘移动到达碾揉的目的,而采用搓揉的形式时茶叶通过两片搓板进行往复运动将其进行揉搓成型,但目前采用的搓揉设备对于杀青后茶叶在精揉机中的揉搓时其茶叶本体的散热存在有不足,易导致长时间被闷在精揉机中,导致茶叶发黄,从而影响了茶叶的成品色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的风机利用主风管将风引入精揉装置中,将精揉装置内部的活动搓板的两侧安装的吹嘴把风导入精揉中的茶叶表面,对其进行散热,避免杀青后茶叶长时间高温并且闷在精揉装置中导致发黄,有效地提要精揉中茶叶的品相。通过在精揉装置内部的固定搓板上设置的v型揉搓齿,使其在揉搓的过程中使茶叶根据齿形方向活动,有助于茶叶的翻滚以及循环进出,到达精揉充分,使其更好地塑形。

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精揉装置,所述精揉装置共有四组并排组成,所述底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摆动电机,所述动力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底架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风管,所述主风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主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管支架,所述风管支架与动力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摆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摆臂固定连接有贯通轴,所述贯通轴与四组精揉装置相互贯通连接,所述动力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副轴一,所述动力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副轴二。

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所述精揉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揉搓台,所述揉搓台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落料槽,所述揉搓台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回料槽,所述揉搓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搓板,所述固定搓板位于左右两侧所述落料槽之间。通过落料槽使揉搓台两侧掉落的茶叶进行收集进入回料槽中实现茶叶循环揉搓。

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所述固定搓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v型揉搓齿,所述v型揉搓齿共设有八组,八组所述v型揉搓齿的外表面均设置光滑圆弧面。通过v型揉搓齿实现将茶叶充分的揉搓,并且使茶叶能够循环进出,将其外表面设为光滑弧面使其在精揉时避免刮断茶叶。

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所述精揉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搓板,所述活动搓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行揉搓齿,所述活动搓板的上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有摆动架,所述摆动架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所述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共有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分别设置在摆动架的前后两侧表面,四根所述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活动搓板的上表面四角处。通过平行揉搓齿使其实现与v型揉搓齿相互配合将茶叶进行揉搓,通过设地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实现活动搓板的压力的调节,有效避免在揉搓时压断茶叶。

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所述活动搓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风管,所述活动搓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吹嘴,所述活动搓板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进风管通过中空结构与吹嘴相连通,所述进风管的输入端与软管固定连接。实现空气的流通,为茶叶进行散热,有效避免其内部精揉装置内部空气的不流通导致闷坏茶叶。

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左右两侧所述落料槽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棕毛扫刷,前后两侧所述回料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棕毛刮板,前侧所述棕毛刮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副轴一的外表面,后侧所述棕毛刮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副轴二的外表面,左右侧所述棕毛扫刷的外表面进固定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与贯通轴固定连接。通过棕毛刮板的活动实现将回料槽中的茶叶回送至揉搓区域。通过棕毛扫刷将落料槽中的茶叶送至回料槽中,实现茶叶的循环揉搓。

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所述精揉装置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直线电机,所述精揉装置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直线电机,所述活动座二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茶板二,所述导茶板二与揉搓台前端所述回料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座一,所述活动座一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茶板一,所述导茶板一与揉搓台后端所述回料槽滑动连接。通过第一直线电机以及第二直线电机输出动力,分别使导茶板一和导茶板二实现左右活动,使得茶叶实现循环流动。

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所述精揉装置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轴支架,所述轴支架与贯通轴转动连接,所述精揉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轴座,所述副轴一与副轴二均通过轴座与精揉装置转动连接。通过轴支架使得贯通轴得到支撑的同时实现有效旋转,以及通过安装在精揉装置上的轴座分别使副轴一和副轴二得到支撑的同时实现有效旋转。

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1、s1、通过控制器控制动力箱内部的摆动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同步启动;

12、s2、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精揉装置内部,通过摆动电机带动摆动架使得活动搓板将茶叶在固定搓板上进行精揉;

13、s3、通过控制器控制安装在精揉装置上的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内部的气压,调节活动搓板的压力;

14、s4、通过控制器启动风机,利用主风管将风引入精揉装置内,通过安装在主风管上的控制阀控制风量大小,将风从吹嘴的输出端吹向被揉搓的茶叶表面;

15、s5、通过贯通轴分别带动精揉装置内部左右两个棕毛扫刷,通过两个棕毛扫刷分别将两侧落料槽中的茶叶扫入对应两端的回料槽内部,通过两个回料槽内部分别设置的导茶板一和导茶板二,将茶叶送至棕毛刮板处,通过棕毛刮板将茶叶循环导入活动搓板的活动区域内进行揉搓。

16、有益效果

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通过设置的风机利用主风管将风引入精揉装置中,将精揉装置内部的活动搓板的两侧安装的吹嘴把风导入精揉中的茶叶表面,对其进行散热,避免杀青后茶叶长时间高温并且闷在精揉装置中导致发黄,有效地提要精揉中茶叶的品相。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及其使用方法。

18、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通过在精揉装置内部的固定搓板上设置的v型揉搓齿,使其在揉搓的过程中使茶叶根据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揉装置(8)的内部设置有揉搓台(823),所述揉搓台(823)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落料槽(821),所述揉搓台(823)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回料槽(822),所述揉搓台(8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搓板(801),所述固定搓板(801)位于左右两侧所述落料槽(8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搓板(8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V型揉搓齿(810),所述V型揉搓齿(810)共设有八组,八组所述V型揉搓齿(810)的外表面均设置光滑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揉装置(8)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搓板(814),所述活动搓板(8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行揉搓齿(820),所述活动搓板(814)的上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815),所述连接座(815)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有摆动架(816),所述摆动架(816)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817),所述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817)共有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817)分别设置在摆动架(816)的前后两侧表面,四根所述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817)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活动搓板(814)的上表面四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搓板(8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风管(818),所述活动搓板(81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吹嘴(819),所述活动搓板(814)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进风管(818)通过中空结构与吹嘴(819)相连通,所述进风管(818)的输入端与软管(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所述落料槽(821)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棕毛扫刷(813),前后两侧所述回料槽(82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棕毛刮板(809),前侧所述棕毛刮板(809)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副轴一(12)的外表面,后侧所述棕毛刮板(80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副轴二(13)的外表面,左右侧所述棕毛扫刷(8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延长杆(812),所述延长杆(8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套(811),所述轴套(811)与贯通轴(1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揉装置(8)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直线电机(803),所述精揉装置(8)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直线电机(804),所述第一直线电机(8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座二(806),所述活动座二(806)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茶板二(808),所述导茶板二(808)与揉搓台(823)前端所述回料槽(82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直线电机(8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座一(805),所述活动座一(805)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茶板一(807),所述导茶板一(807)与揉搓台(823)后端所述回料槽(822)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揉装置(8)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轴支架(802),所述轴支架(802)与贯通轴(11)转动连接,所述精揉装置(8)的上表面设置有轴座,所述副轴一(12)与副轴二(13)均通过轴座与精揉装置(8)转动连接。

9.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揉装置(8)的内部设置有揉搓台(823),所述揉搓台(823)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落料槽(821),所述揉搓台(823)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回料槽(822),所述揉搓台(8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搓板(801),所述固定搓板(801)位于左右两侧所述落料槽(8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搓板(8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v型揉搓齿(810),所述v型揉搓齿(810)共设有八组,八组所述v型揉搓齿(810)的外表面均设置光滑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揉装置(8)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搓板(814),所述活动搓板(8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行揉搓齿(820),所述活动搓板(814)的上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815),所述连接座(815)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有摆动架(816),所述摆动架(816)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817),所述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817)共有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817)分别设置在摆动架(816)的前后两侧表面,四根所述可调阻尼气压伸缩杆(817)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活动搓板(814)的上表面四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塑形用精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搓板(8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风管(818),所述活动搓板(81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吹嘴(819),所述活动搓板(814)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进风管(818)通过中空结构与吹嘴(8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宴志张家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浦桥玉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