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光伏大跨度钢桁架,具体为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主要以水面、滩涂或近岸为主,海上光伏项目的支撑结构型式与场址水深、地质和海洋水文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水深小于5m的采用钢支架+phc桩结构型式,水深5~10m采用钢桁架和钢管桩/phc桩结构型式,水深10~15m采用大跨度钢桁架和钢管桩结构型式。
2、大跨度钢桁架和钢管桩方案如图1所示,上部支架由弦杆和撑杆组成空间桁架结构,钢桁架上部设置有檩条,用于支撑光伏组件,单个钢桁架水平投影尺寸为20m×40m~30m×60m;下部基桩为直径0.8m~1.5m的钢管桩,单个钢桁架布置有4根钢管桩,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的设计与施工是重点与难点,由于钢管桩的南北间距20m~30m、东西间距30m~40m,钢管桩的定位难度大,钢管桩在沉桩完成后在波浪和流作用下,钢管桩容易产生偏移,致使大跨度钢桁架海上不易与钢管桩沉桩对接。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包括:用于连接钢管桩顶部的隔板、焊接球和用于支撑大跨度钢桁架的钢桁架斜撑,所述隔板的顶部连接有支撑钢管,所述支撑钢管的顶端与焊接球的表面连接,所述焊接球的表面与钢桁架斜撑的一端连接。
3、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底
4、优选的,对接钢管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导向板。
5、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板,多个第一加强筋板均连接在钢管桩的表面。
6、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以隔板的中心为阵列中心成环形阵列均匀分布在隔板的底部。
7、优选的,所述支撑钢管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板,且多个第二加强筋板均连接在隔板的顶部。
8、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板均匀分布在支撑钢管的表面。
9、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步骤s1,大跨度钢桁架、钢桁架斜撑、隔板、焊接球、对接钢管和第一加强筋板按设计尺寸在陆上工厂提前预制,海上同步开展钢管桩沉桩施工;
11、步骤s2,现场复测钢管桩沉桩高程、平面位置偏差,据此确定支撑钢管的长度和斜度;
12、步骤s3,确定支撑钢管的长度和斜度后,预制安装在支撑钢管表面的第二加强筋板;
13、步骤s4,组装各部件:钢桁架斜撑焊接在大跨度钢桁架的表面,焊接球的表面与大跨度钢桁架的一端焊接,将支撑钢管焊接在隔板的顶部,焊接球焊接在支撑钢管的顶部,对接钢管焊接在隔板的底部;
14、步骤s5,大跨度钢桁架整体海上吊装至钢管桩的桩顶,对接钢管插接至钢管桩的内壁,现场对钢管桩与隔板进行焊接,第一加强筋板的顶部与隔板的底部焊接,第一加强筋板的侧面与钢管桩的表面焊接,第二加强筋板的底部与隔板的顶部焊接,第二加强筋板的底部与支撑钢管的表面焊接。
15、优选的,在步骤s4中,在对接钢管的表面焊接导向板。
16、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隔板、焊接球和支撑钢管,支撑钢管的长度、斜度可根据钢管桩沉桩偏差进行微调,可弥补钢管桩定位的偏差,方便大跨度钢桁架海上与钢管桩沉桩过渡对接,同时,隔板、焊接球和支撑钢管预先焊接组装制,减少海上施工工序,便于施工。
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对接钢管和导向板,隔板底部的对接钢管方便与钢管桩对接,同时对接钢管外侧布置导向板,导向板在对接钢管插接时进行导向,对接钢管准确的插接至钢管桩的内壁,对接钢管在海上安装时对隔板的位置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隔板的位置准确。
19、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板和第二加强筋板,第一加强筋板对隔板与钢管桩之间的位置进行加强,第二加强筋板对隔板和支撑钢管之间的位置进行加强,提高隔板、支撑钢管和钢管桩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钢管桩(10)顶部的隔板(1)、焊接球(2)和用于支撑大跨度钢桁架(9)的钢桁架斜撑(3),所述隔板(1)的顶部连接有支撑钢管(4),所述支撑钢管(4)的顶端与焊接球(2)的表面连接,所述焊接球(2)的表面与钢桁架斜撑(3)的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的底部设置有对接钢管(5),所述对接钢管(5)插接在钢管桩(10)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对接钢管(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导向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板(7),多个第一加强筋板(7)均连接在钢管桩(10)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7)以隔板(1)的中心为阵列中心成环形阵列均匀分布在隔板(1)的底部。
6.根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板(8)均匀分布在支撑钢管(4)的表面。
8.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在对接钢管(5)的表面焊接导向板(6)。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钢管桩(10)顶部的隔板(1)、焊接球(2)和用于支撑大跨度钢桁架(9)的钢桁架斜撑(3),所述隔板(1)的顶部连接有支撑钢管(4),所述支撑钢管(4)的顶端与焊接球(2)的表面连接,所述焊接球(2)的表面与钢桁架斜撑(3)的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的底部设置有对接钢管(5),所述对接钢管(5)插接在钢管桩(10)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对接钢管(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导向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架与钢管桩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板(7),多个第一加强筋板(7)均连接在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福,王其标,刘昌鹏,钟扬,刘超,陈仁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海峰风电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