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738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3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领域的一种移动电源,所述壳体的顶面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表面设有缺口,支撑底板与凹槽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紧固件的表面具有螺纹,紧固件自壳体的内部依次旋进凹槽的内壁和支撑底板的内部,支撑底板与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凹槽内设有支撑杆,凹槽的内壁与支撑杆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该移动电源通过设置凹槽和支撑底板,便于放置支撑底板,确保移动电源的体积不变,与原存放移动电源的空间适配度高;通过在支撑底板上设置缺口,便于数据线头卡进缺口里;通过设置紧固件,且支撑底板与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便于旋转支撑底板的同时,使得支撑底板在凹槽内进行升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1、移动电源,又称充电宝,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一般由锂离子电池作为储电载体,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需要对便携式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进行充电。

2、现有的移动电源还存在的问题有:当移动电源对手机充电时,当用户想要查看手机的同时,又想要解放自己的双手的时候,就需要用另外购买手机支架,因此,移动电源的功能单一,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移动电源。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子器件和接头,电子器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接头设置于壳体的侧面,所述壳体的顶面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表面设有缺口,支撑底板与凹槽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紧固件的表面具有螺纹,紧固件自壳体的内部依次旋进凹槽的内壁和支撑底板的内部,支撑底板与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凹槽内设有支撑杆,凹槽的内壁与支撑杆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

3、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底板为圆形,缺口设有两个,两个缺口对称设置于支撑底板上。

4、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面设有防滑纹,防滑纹沿支撑底板的顶面凸出。

5、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为弧形,支撑杆包围支撑底板。

6、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7、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该移动电源通过设置凹槽和支撑底板,便于放置支撑底板,确保移动电源的体积不变,与原存放移动电源的空间适配度高;通过在支撑底板上设置缺口,便于数据线头卡进缺口里;通过设置紧固件,且支撑底板与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便于旋转支撑底板的同时,使得支撑底板在凹槽内进行升降,从而在支撑底板与凹槽上形成了便于放置数据线头的空间,既而便于手机进行竖直充电;通过设置支撑杆,且凹槽的内壁与支撑杆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便于支撑杆绕转轴进行自由旋转至合适角度来支撑手机,便于用户在充电的时候,也能释放双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子器件和接头,电子器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接头设置于壳体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面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表面设有缺口,支撑底板与凹槽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紧固件的表面具有螺纹,紧固件自壳体的内部依次旋进凹槽的内壁和支撑底板的内部,支撑底板与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凹槽内设有支撑杆,凹槽的内壁与支撑杆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为圆形,缺口设有两个,两个缺口对称设置于支撑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面设有防滑纹,防滑纹沿支撑底板的顶面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弧形,支撑杆包围支撑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子器件和接头,电子器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接头设置于壳体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面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表面设有缺口,支撑底板与凹槽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紧固件的表面具有螺纹,紧固件自壳体的内部依次旋进凹槽的内壁和支撑底板的内部,支撑底板与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凹槽内设有支撑杆,凹槽的内壁与支撑杆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芳瑜余元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欧派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