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634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系统设置于山体开挖构建形成的地下洞室中,成立体三层布置结构,顶层上方及各层之间设置与主通道接引的各层通道,利用骨料的重力作用采用自落方式进行上料,由生产系统、通道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运输系统构建组成;生产系统包括砂石料仓、水泥或粉煤灰仓、投料仓、分料仓、拌和仓;通道系统包括顶部、中部和底部通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污孔、污水处理池及清淤通道;运输系统包括运维人员电梯系统、皮带运输系统、混凝土运输竖井。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系统布置在地面下,实现了保密、环保和空间充分利用;叠层式布置充分利用了自落式供料功能,降低了运行成本;三层交通有效结合了各层构筑物的建造和运行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尤其属于建筑施工中配套工程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


技术介绍

1、目前较为普遍的方式是将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露天场地中,通常混凝土生产系统至少包括砂石骨料加工和混凝土制备,常规的地面设置便于相关配套设施的布置,也利于管理和运行,目前还无将混凝土生产线布置在地下的先例。

2、由于受到场地制约、生态保护、保密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如何更加合理的进行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的规划和布置,降低建造运行成本,提高空间利用率,现有施工中,常常需要将混凝土生产线布置于地下结构中,因此,如何实现混凝土生产线的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山体内开挖形成的、具有合理的相互运行和结构关系的混凝土生产设施、通道、排污等构成、布置结构设计。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设置于山体开挖构建形成的地下洞室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设置于山体开挖构建形成的地下洞室中,成立体三层垂直的“叠层”布置结构,顶层上方及各层之间设置与主通道接引的各层通道,利用骨料的重力作用采用自落方式进行上料,由生产系统、通道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运输系统构建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砂石料仓和水泥或粉煤灰仓的竖井下部均设置为便于取料的锥形结构;砂石料仓分为砂、小石、中石、大石仓料仓;水泥仓、粉煤灰仓分别至少设置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砂石料仓和水泥或粉煤灰仓深度为8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设置于山体开挖构建形成的地下洞室中,成立体三层垂直的“叠层”布置结构,顶层上方及各层之间设置与主通道接引的各层通道,利用骨料的重力作用采用自落方式进行上料,由生产系统、通道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运输系统构建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砂石料仓和水泥或粉煤灰仓的竖井下部均设置为便于取料的锥形结构;砂石料仓分为砂、小石、中石、大石仓料仓;水泥仓、粉煤灰仓分别至少设置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砂石料仓和水泥或粉煤灰仓深度为80~120m;砂石料仓直径18~22m、底部锥体深度15m、出料口直径4~5m,相邻竖井中部岩石厚度不小于1倍竖井直径;水泥或粉煤灰仓直径8~12m,底部锥体深度4~5m,出料口直径3~4m,相邻竖井中部岩石厚度不小于1倍竖井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混凝土生产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峻伍佳向建殷本林陈钊王再强李莺李霞吕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