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水泥碎石桩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水泥碎石桩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599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水泥碎石桩及施工方法,其中水泥碎石桩用于具有富水层的软土地基,包括:至少建造于所述富水层的复合桩,所述复合桩包括第一桩体和包覆于所述第一桩体的隔离筒层,所述隔离筒层用于包覆隔离砂浆并能够透水,以辅助所述第一桩体成型。能够提高打入富水地基中的桩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富水地基桩制作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富水地基桩制作领域,特别涉及水泥碎石桩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富水软土地基处理背景下,传统方法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或灌注桩等形式,但其施工过程繁琐且效果不佳,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加筋碎石桩等复合地基处理方式,但是这种设计方法缺乏成熟完善体系,在具体环境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对于富水粉细砂地基的处理,没有很好的处理方式。由于富水粉细砂地基强度低,能够提供的侧向约束力低,压实碎石桩的过程中,不仅周围粉砂层在灌容易散开,碎石也会发生鼓胀破坏,引起桩体不稳定以及周围土体的扰动,导致桩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以至于地基过量沉降。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的水泥加筋碎石桩及其施工方法,对于提高地基承载力、稳定性、防止地基过量沉降,满足地基设计中规范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泥碎石桩,能够提高打入富水地基中的桩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2、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水泥碎石桩的施工方法。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水泥碎石桩,用于具有富水层的软土地基,包括:至少建造于所述富水层的复合桩,所述复合桩包括第一桩体和包覆于所述第一桩体的隔离筒层,所述隔离筒层用于包覆隔离砂浆并能够透水,以辅助所述第一桩体成型。

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水泥碎石桩,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富水层中预先设置隔离筒层,然后再将形成第一桩体的水泥及碎石填充至隔离筒层内,隔离筒层能够对碎石进行限位,避免碎石鼓胀破坏,隔离筒层对碎石提供较高的侧向约束力,有利于第一桩体的形成,并且隔离筒层将水泥中砂浆包裹,使得砂浆不会流失在富水地基中,水泥砂浆能够与碎石一同成型,第一柱体的结构强度更高,进而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筒层包括沿竖直方向扣合的第一分体层和第二分体层。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筒层还包括底层,所述底层的两相对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体层和所述第二分体层。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分体层内设有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

8、其中,所述第一弹片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形态,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且相对的两侧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分体层的一侧弯曲,并沿垂直于竖直方向保持笔直状态;在所述第二形态,与竖直方向同向的两相对侧朝向所述第二分体层所在一侧弯曲。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分体层包括均同向于所述竖直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分体层包括均同向于所述竖直方向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三侧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侧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侧相对于所述第三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锁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侧相对于所述第四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锁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部;

1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均被配置为:在未填充所述第一桩体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间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间隔;在填充所述第一桩体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锁紧,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锁紧。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分体层的外周面,并沿远离所述第二分体层方向伸出,所述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分体层的外周面,并朝向所述第一分体层方向伸出,且伸出一端设有倒钩部,所述倒钩部能够锁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碎石桩,软土地基还包括位于所述富水层下方的贫水层,所述碎石桩设于所述贫水层,所述碎石桩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复合桩的下方,且连接于所述复合桩。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s1:在软土地基的地面使用振孔器钻孔,并形成孔道,所述软土地基至少包括富水层,所述孔道至少形成于所述富水层;

15、s2:提出所述振孔器并脱离所述孔道,于所述振孔器的外周面安装隔离筒层,所述振孔器带动所述隔离筒层沿所述孔道向下移动至所述富水层底部;

16、s3:所述振孔器于所述富水层的底部填充填料,并逐层上移,在上移过程中,所述振孔器与所述隔离筒层分离,所述隔离筒层包覆填充的填料,并限位填料形成第一桩体。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施工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隔离筒层约束水泥及碎石,避免碎石鼓胀破坏及水泥砂浆流失,使得第一桩体的结构强度提高,进而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s2中,所述隔离筒层的安装步骤包括:

19、s21:隔离筒层的底层安装于所述振孔器的底面,隔离筒层的第一分体层和第二分体层相对平摊于所述振孔器的两相对侧;

20、s22:所述振孔器下移,带动所述隔离筒层的底层下移,并改变所述第一分体层的第一弹片至第二形态,及改变所述第二分体层的第二弹片至第四形态,所述第一分体层与所述第二分体层相合,且所述第一分体层的第一连接部对应于所述第二分体层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分体层的第二连接部对应于所述第二分体层的第四连接部;

21、s23:所述振孔器移动至所述富水层的底部,并开始填充水泥及碎石,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分体层和所述第二分体层相互远离并扣合,所述第一连接部锁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锁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部。

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s1中还包括:

23、s11:所述软土地基还包括位于所述富水层下方的贫水层,所述孔道还形成于所述贫水层;

24、s12:在形成所述孔道后,使用所述振孔器填充碎石至所述贫水层,形成碎石桩,再于所述碎石桩的顶部制作复合桩。

2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碎石桩,用于具有富水层的软土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建造于所述富水层的复合桩,所述复合桩包括第一桩体和包覆于所述第一桩体的隔离筒层,所述隔离筒层用于包覆隔离砂浆并能够透水,以辅助所述第一桩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筒层包括沿竖直方向扣合的第一分体层和第二分体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筒层还包括底层,所述底层的两相对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体层和所述第二分体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层内设有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层包括均同向于所述竖直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分体层包括均同向于所述竖直方向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三侧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侧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侧相对于所述第三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锁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侧相对于所述第四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锁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泥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分体层的外周面,并沿远离所述第二分体层方向伸出,所述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分体层的外周面,并朝向所述第一分体层方向伸出,且伸出一端设有倒钩部,所述倒钩部能够锁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碎石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碎石桩,软土地基还包括位于所述富水层下方的贫水层,所述碎石桩设于所述贫水层,所述碎石桩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复合桩的下方,且连接于所述复合桩。

8.一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隔离筒层的安装步骤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碎石桩,用于具有富水层的软土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建造于所述富水层的复合桩,所述复合桩包括第一桩体和包覆于所述第一桩体的隔离筒层,所述隔离筒层用于包覆隔离砂浆并能够透水,以辅助所述第一桩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筒层包括沿竖直方向扣合的第一分体层和第二分体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筒层还包括底层,所述底层的两相对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体层和所述第二分体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层内设有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层包括均同向于所述竖直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分体层包括均同向于所述竖直方向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三侧设有第三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志鹏叶新宇黄攀张升李可军兰渊田粟尹德华何湘卢祥中陈宇男仇才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