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4728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还涉及一种用于小区管理的高空抛物监测预警系统。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操作:获取目标物的图像数据,包含目标物起始高度和速度;若起始图像数据中目标物起始高度超过预设阈值,则将图像数据传输至预设的轨迹分析模型;轨迹分析模型进行轨迹分析,得到目标物落地位置区域;激活地面喷淋设备,喷射向水平方向展开的水雾或水柱,形成覆盖该目标物落地位置区域的扇形区域,或/和激活地面光照设备,对目标物落地位置区域照射光束,覆盖该目标物落地位置区域;本方法将人对目前警报光信号或声音信号的反应时间转换为对躲避喷射物反应时间,可大大提高抛物防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还涉及一种用于小区管理的高空抛物监测预警系统。


技术介绍

1、居民小区中的高空抛物事件是当今社会安全管理的一项值得关注的居民安全防控问题。高空抛物对人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一般目前的物业公司均会采取一些的防控措施,来防止高空抛物造成损害的事件发生。高空抛物事件指的是从建筑物等高处抛下的物体,可能是砖块、工具、瓶子等。其可能导致人员受伤甚至丧生,而且其不仅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损坏车辆、建筑物和其他财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防控措施不到位,抛物事件引发居民小区的恐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降低了社区的安全感。

2、目前小区防控高空抛物的方案为应对高空抛物事件,小区采取了一些常见的防控方案,包括安装监控摄像头,在公共区域和入口处安装监控摄像头,用于记录可能的抛物事件。加强巡逻和安保,增加保安巡逻,加强对小区的安保,以提高安全意识和预防抛物事件。启用警报系统,如一些小区设置了警报系统,当检测到抛物事件时,会发出声音或光线警报,提醒居民采取避难措施。

3、尽管目前小区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但这些方案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如依赖人工巡逻,安保人员巡逻虽然可以提高安全性,但无法全天候、全方位监测。目前警报反应慢,警报系统通常需要人工干预,反应速度有限,不能及时提醒居民。并且监控摄像头受限,即监控摄像头通常只能记录事件,而不能实时识别抛物并发出警报,还有一些防控方案,当出现抛物事件时,发出光信号,但是只发出光信号结合警报,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让小区居民给出反应时间,甚至对光信号和声音信号无动于衷,或对光信号误判,将其误认为是观赏娱乐灯光效果,这都使得目前的小区抛物防控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的小区高空抛物防控方案的缺陷,专利技术创造了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通过在目前的小区既有设备或设施上进行改造,即可采用日常的绿化带喷淋设备与路灯设备进行结合,在小区的人行通道上通过喷射水雾或水柱形成阻遏水与光的警示、并拥有厚度的“幕墙”,同时在抛物落地区域中的人群也会因为避开喷射物而快速离该区域,将居民对警报光信号或声音信号的所需长时间训练的反应时间转换为直观的对躲避喷射物的条件反应时间,这样可大大提高对居民的抛物防控效果。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3、获取目标物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包含目标物起始高度和速度数据;

4、若起始图像数据中目标物起始高度超过预设阈值,则将图像数据传输至预设的轨迹分析模型;

5、上述轨迹分析模型根据接收的上述图像数据进行轨迹分析,获取目标物的轨迹信息,得到目标物落地位置区域;

6、激活地面喷淋设备,以对上述目标物落地位置区域喷射向水平方向展开的水雾或水柱,形成覆盖该目标物落地位置区域的扇形区域,或/和

7、激活地面光照设备,以对上述目标物落地位置区域照射光束,形成覆盖该目标物落地位置区域的光照区域;

8、当地面喷淋设备和地面光照设备同时被激活时,上述光照设备射出可见光至少覆盖上述水雾或水柱。

9、目前,当出现抛物事件时,开启警报或光信号警报时,小区中的人群少有较快的反应时间,但是抛物的下落时间很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让小区中的人群做出反应,可能无法来得及做出避险动作,如就算在短时间内确定出了有抛物,在对抛物下方对人群进行声信号警告或光信号警告时,往往有人会在得到该信号后,处于迟疑与疑惑状态,根本没有做出避险动作,这需要对小区居民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宣导,并且针对小区这样的频繁的人口流动,经常性的有新居民进出,导致培训、宣导的工作强度较高,培训、宣导成本较高,同时其预警也依然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与居民的安全意识、反应时间、对危险的条件反射所需要的环境感知要素等等相关,如何让人可在短时间内根据人的本能反应,立刻做出避险动作,而无需较高、较多的危险要素的认知训练,即可做出避险动作或停止进入危险区域,是本专利技术核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0、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采用本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可以尽早的进行预警,即一旦起始图像数据中的目标物起始高度超过预设阈值,系统即刻启动轨迹分析模型,使用轨迹分析模型,分析目标物的轨迹信息,以确定其可能的落地位置区域,一旦目标物的落地位置区域被确定,系统会自动激活地面喷淋设备和光照设备,通过喷射水雾或水柱以及照射光束,在落地位置区域形成水雾或水柱形成的幕墙或警示线,阻遏人群向该区域移动或进入,水雾可以迅速推动人群离开危险区域或阻隔人群进入,而光照不仅可以提高水雾或水柱的可见度,同时也对落地位置区域进行醒目标点,增加人对警告的注意。

11、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针对目前对空中目标通过预训练的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对目标进行识别,以确定目标是何种物体,如花瓶、器皿、电器等等,这样的方式训练成本较高,采用的预训练模型复杂,针对小区的高空抛物,本方案直接以多个简单的判别条件,进行快速判断,无需对目标物具体产品类型进行确定,只需要预设几个判别条件,即可对目标物是否具有危险进行判断,采用上述轨迹分析模型根据上述图像数据进行轨迹分析时,设定判别区域和判别条件;

12、判别条件包括:

13、a、轨迹为抛物线;

14、b、轨迹为直线;

15、c、速度超过阈值;

16、d、轨迹末端包含向下方向;

17、若目标物在判别区域内均满足条件a和c和d,或者均满足b和c和d,则标定该目标物为第一级目标物,激活地面喷淋设备;

18、若目标物在判别区域内满足条件c和d,则标定该目标物为第二级目标物,激活地面光照设备。

19、研究发现,针对空中目标物,判断其危险趋势的要素各有不同,比如以无人机、气球、抛物为例,抛物、无人机和气球通常具有不同的轨迹特征,可以通过分析轨迹数据来区分它们。针对抛物,通常具有较陡的下坠轨迹,速度逐渐增加,轨迹可能是一种典型的抛物线。而如果是无人机,通常具有平稳的轨迹,速度和高度可以变化,轨迹可能包含水平飞行、悬停等特征。如果是气球,通常具有垂直上升或下降的轨迹,速度相对较慢,轨迹可能是近似垂直的。

20、从上可知,抛物、无人机和气球的速度范围通常有所不同。抛物是速度逐渐增加,最终趋向于一个终端速度,通常较高。而无人机,速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但通常较快。针对气球,速度相对较慢,通常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21、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目标物落地位置区域包括第一危险区和第二危险区;上述第一危险区为根据轨迹分析模型估算的落地点位置为圆心,以第一半径得到的圆形区域;上述第一危险区为根据轨迹分析模型估算的落地点位置为圆心,以第二半径得到的除开第一危险区域的环形区域;上述第二半径大于第一半径。

22、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对第一危险区进行喷淋,对第二危险区进行光照,当然也可以是将喷淋范围覆盖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8.用于小区管理用高空抛物监测预警系统,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小区管理用高空抛物监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小区管理用高空抛物监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空抛物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亚辉梁爽蒋乐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地球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