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发光二极管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发光二极管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377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发光模块包括一第一开关管和一灯组,一灯组对应连接一第一开关管,多个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入第一电源电压,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于灯组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扫描信号,每一灯组的第二端对应连接第一寄生电容,多个灯组的第二端均连接于第一节点;发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每个发光模块导通,发光控制模块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节点,发光控制模块的另一端接地;预充电模块连接于第一节点,预充电模块用于对第一寄生电容充电。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预充电模块对第一寄生电容进行充电使得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一寄生电容的电压差小于灯组中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点亮电压,从而避免出现下残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在mini-led/micro-led背光中,mini-led/micro-led灯珠的负极与驱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通过控制驱动芯片输出端的导通与否,进而实现背光的分区控制。假如将背光分为4个led灯区,4个led灯区的负极连接于同一驱动芯片的输出端,4个led灯区的正极连接于同一第一电源电压vled,在每一led灯珠串联组的阳极端设置一第一开关管,以控制第一电源电压vled是否导通led灯珠组。若驱动芯片的输出端在一帧内全部导通,则每个灯区的发光时间只有1/4。

2、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走线间耦合以及元器件制造工艺问题,在实际应用时,在每个led灯区存在两种寄生电容。一种寄生电容连接于led灯组和第一开关管之间,另一种寄生电容连接每个led灯区的负极。

3、行扫描电路是一直循环扫描的,第一led灯区正常亮起。当行扫描至第二led灯区时,若当前需要第二led灯区不亮,此时驱动芯片的输出端截止,但是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第一电源电压vled通过第二led灯区,对寄生电容充电,有小电流流过第二led灯区,形成对地回路,导致第二led灯区异常亮起,形成下残影。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导致背光出现下残影,进而影响画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改善下残影现象,提高画质。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基板,其包括:

3、多个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包括一第一开关管和一灯组,一所述灯组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一开关管,多个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均接入第一电源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灯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扫描信号,不同所述第一开关管接入的扫描信号不同,每一所述灯组的第二端对应连接第一寄生电容,多个所述灯组的第二端均连接于第一节点;

4、发光控制模块,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每个所述发光模块导通,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另一端接地;

5、预充电模块,所述预充电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预充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寄生电容充电。

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止逆二极管,所述止逆二极管的正极接入第二电源电压,所述止逆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寄生电容。

7、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入极接入第二电源电压,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寄生电容,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接入控制信号。

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充电模块的数量为一个;或,

9、所述预充电模块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预充电模块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一寄生电容。

1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极接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接入控制信号。

1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有第二寄生电容,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还包括电荷释放模块,所述电荷释放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电荷释放模块用于释放所述第二寄生电容的电荷。

1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荷释放模块包括电阻和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所述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

1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灯组的时序包括发光阶段和电荷释放阶段;

14、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对所述第二寄生电容充电;

15、在所述电荷释放阶段,所述第一开关管关闭,所述第二寄生电容经所述电荷释放模块释放电荷。

1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时序控制器和数据控制模块,所述数据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时序控制器,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

17、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充电模块和所述发光控制模块集成在所述驱动芯片内。

18、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和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出光侧。

19、有益效果:

20、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包括多个发光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和预充电模块,发光模块包括一第一开关管和一灯组,一灯组对应连接一第一开关管,多个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均接入第一电源电压,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于灯组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扫描信号,不同第一开关管接入的扫描信号不同,每一灯组的第二端对应连接第一寄生电容,多个灯组的第二端均连接于第一节点;发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每个发光模块导通,发光控制模块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节点,发光控制模块的另一端接地;预充电模块连接于第一节点,预充电模块用于对第一寄生电容充电。

2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预充电模块对第一寄生电容进行充电。具体的,在每一帧(起始帧除外)开始之前,先采用预充电模块对第一寄生电容进行充电,使得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一寄生电容的电压之差不足于点亮灯组的发光二极管器件,也即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一寄生电容的电压差小于灯组中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点亮电压,从而避免出现下残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止逆二极管,所述止逆二极管的正极接入第二电源电压,所述止逆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寄生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入极接入第二电源电压,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寄生电容,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接入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模块的数量为一个;或,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极接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接入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有第二寄生电容,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还包括电荷释放模块,所述电荷释放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电荷释放模块用于释放所述第二寄生电容的电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释放模块包括电阻和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所述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灯组的时序包括发光阶段和电荷释放阶段;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时序控制器和数据控制模块,所述数据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时序控制器,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模块和所述发光控制模块集成在所述驱动芯片内。

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出光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止逆二极管,所述止逆二极管的正极接入第二电源电压,所述止逆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寄生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入极接入第二电源电压,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寄生电容,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接入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模块的数量为一个;或,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极接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接入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有第二寄生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颖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