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折叠式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折叠式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367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叠式送风装置,利用一个贯流风轮作为动力源,通过两侧的第一送风模块的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模块的第二送风通道,分别进行送风,使得送风覆盖的面积更大,且同样的送风量下送风强度减半,更柔和更均匀;关键的是,不使用的时候,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彼此折叠,可以大大缩小整个装置的体积,尤其是横向宽度的空间占用率非常小。此外,通过在第一送风通道和或第二送风通道内设置制热组件、制冷组件、加湿组件、除湿组件、空气净化组件,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折叠式送风装置相应地可以作为暖风器、冷风器、加湿器、除湿器、空气净化器而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流调节或控制装置的,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1、从广义上来讲,小到换气扇、风扇,大到空调,再有加湿器、风干器、空气净化器等,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送风装置,这些送风装置都是通过对气流的调节和控制,最终以送风的方式,实现期望的预设功能。所谓期望的预设功能,实际上就是在送风的同时,与制冷、制热、加湿、除湿、空气净化等措施搭配应用。

2、从应用场景来讲,风扇、加湿器、干衣器、暖风器、空气净化器等,又属于便于移动的送风装置;例如,其可以方便地从卧室移动至客厅进行使用。这些送风装置甚至是便携的,出差度假的时候,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可以将其带在身边;例如,有些用户有天天洗衣服的习惯,则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干衣器;再例如,有些用户特别在意就寝环境的空气质量,也可以随身携带一个空气净化器。

3、既然讲到便于移动甚至便携,那么对于相应的送风装置的体型尺寸和结构设计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如何在满足便于移动甚至便携的前提下,又能满足较高的送风效率,是一个比较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

4、首先,现有的送风装置普遍是单通道的出风口;这样使得要加大送风量时,单通道的送风强度必然会很大,造成出风口邻近位置风速过大,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受不佳。

5、以干衣器为例,考虑干衣器的便携性或便于收纳性,目前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折叠式干衣器。这些折叠干衣器大多为机器本体上设置单一出风口,在其工作过程中,通过唯一出风口进行热流送风,热风直吹到衣物表面吹干衣物时,单一出风口送出的热风会使衣物邻近部位过分加热干燥,而衣物较远部位则很难被风吹到;而且,因出风口及送风通道单一,使得送风过程中不易形成紊流,衣物不易形成无规则摆动,干衣效果差。另外,现有的折叠式干衣器,其折叠的部分是指,机器主体外围设置的、可展开或折叠的衣物支撑结构,并非送风结构主体能够进行折叠。

6、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单通道送风的局限性及送风装置主体不能进行折叠的缺陷,普遍存在于现有送风装置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送风装置,旨在提升送风灵活性的同时还便于收纳。本专利技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2、一种折叠式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送风模块、第二送风模块及贯流风轮,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的末端同轴连接且彼此折叠或展开地设置,贯流风轮设置于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的轴连接部的内部,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贯流风轮连通的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各自的出风口设置于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彼此的贴拢侧。

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和或第二送风通道内设置有制热组件、制冷组件、加湿组件、除湿组件、空气净化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和或第二送风通道内设置有切换式连接结构,所述制热组件、制冷组件、加湿组件、除湿组件、空气净化组件切换地安装于所述切换式连接结构上。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送风模块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一壳体末端设置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二送风模块包括第二壳体及第二壳体末端设置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对转动地同轴对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接后内部形成一个轴向的容置腔,所述贯流风轮轴向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末端轴向上分为两段并分别设置第二套筒导向机构及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壳体末端轴向上分为两段并分别设置第一套筒导向机构及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接后,第一套筒适配于所述第一套筒导向机构,第二套筒适配于所述第二套筒导向机构。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筒导向机构包括与第一套筒外缘弧度匹配的第一弧形导向件及第一弧形导向件两头分别设置的第一轴向导向件;第二套筒导向机构包括与第二套筒外缘弧度匹配的第二弧形导向件及第二弧形导向件两头分别设置的第二轴向导向件。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彼此的对接部设置有限制彼此轴向活动、允许彼此周向旋转的对接连接机构。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筒相对第二套筒的对接部的外周设置有内凹的嵌合槽,所述第二套筒相对第一套筒的对接部的内周设置有内凸的嵌合片,所述嵌合片轴向限位于所述嵌合槽内、周向相对所述嵌合槽旋转。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轴向等宽,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接后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轴向等宽。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四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彼此展开时,所述容置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及第四进风口和外界连通,所述容置腔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及第三进风口和外界连通。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进风口和第四进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的背离侧。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五进风口,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第六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彼此展开时,所述第五进风口和第六进风口分别直接将所述容置腔和外界连通。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筒具有与第一壳体内腔贯通连接的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送风通道由第一风道壳体限制而成,第一风道壳体的进风口端经所述第一连通口伸入所述第一套筒内,第一风道壳体的排风口端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的出风口连接。

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风道壳体包括所述进风口端、导风段及所述排风口端,所述进风口端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和蜗舌设于贯流风轮位于第一套筒内的一段的周向两侧。

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套筒具有与第二壳体内腔贯通连接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送风通道由第二风道壳体限制而成,第二风道壳体的进风口端经所述第二连通口伸入所述第二套筒内,第二风道壳体的排风口端与所述第二送风通道的出风口连接。

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风道壳体包括所述进风口端、导风段及所述排风口端,所述进风口端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和蜗舌设于贯流风轮位于第二套筒内的一段的周向两侧。

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式送风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9、利用一个贯流风轮作为动力源,能够通过第一送风模块的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模块的第二送风通道,分别进行送风,使得送风覆盖的面积更大,且同样的送风量下送风强度减半,更柔和更均匀;此外,通过调节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彼此的展开夹角,可以调整送风覆盖范围,还可以利用两个风道的气流形成紊流;而且,不使用的时候,将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彼此折叠,可以大大缩小整个装置的体积,尤其是横向宽度的空间占用率非常小。再者,通过在第一送风通道和或第二送风通道内设置制热组件、制冷组件、加湿组件、除湿组件、空气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送风模块、第二送风模块及贯流风轮,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的末端同轴连接且彼此折叠或展开地设置,贯流风轮设置于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的轴连接部的内部,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贯流风轮连通的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各自的出风口设置于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彼此的贴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和或第二送风通道内设置有制热组件、制冷组件、加湿组件、除湿组件、空气净化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和或第二送风通道内设置有切换式连接结构,所述制热组件、制冷组件、加湿组件、除湿组件、空气净化组件切换地安装于所述切换式连接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模块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一壳体末端设置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二送风模块包括第二壳体及第二壳体末端设置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对转动地同轴对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接后内部形成一个轴向的容置腔,所述贯流风轮轴向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末端轴向上分为两段并分别设置第二套筒导向机构及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壳体末端轴向上分为两段并分别设置第一套筒导向机构及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接后,第一套筒适配于所述第一套筒导向机构,第二套筒适配于所述第二套筒导向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导向机构包括与第一套筒外缘弧度匹配的第一弧形导向件及第一弧形导向件两头分别设置的第一轴向导向件;第二套筒导向机构包括与第二套筒外缘弧度匹配的第二弧形导向件及第二弧形导向件两头分别设置的第二轴向导向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彼此的对接部设置有限制彼此轴向活动、允许彼此周向旋转的对接连接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相对第二套筒的对接部的外周设置有内凹的嵌合槽,所述第二套筒相对第一套筒的对接部的内周设置有内凸的嵌合片,所述嵌合片轴向限位于所述嵌合槽内、周向相对所述嵌合槽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轴向等宽,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接后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轴向等宽。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四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彼此展开时,所述容置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及第四进风口和外界连通,所述容置腔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及第三进风口和外界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风口和第四进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的背离侧。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五进风口,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第六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彼此展开时,所述第五进风口和第六进风口分别直接将所述容置腔和外界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具有与第一壳体内腔贯通连接的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送风通道由第一风道壳体限制而成,第一风道壳体的进风口端经所述第一连通口伸入所述第一套筒内,第一风道壳体的排风口端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的出风口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壳体包括所述进风口端、导风段及所述排风口端,所述进风口端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和蜗舌设于所述贯流风轮位于第一套筒内的一段的周向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具有与第二壳体内腔贯通连接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送风通道由第二风道壳体限制而成,第二风道壳体的进风口端经所述第二连通口伸入所述第二套筒内,第二风道壳体的排风口端与所述第二送风通道的出风口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壳体包括所述进风口端、导风段及所述排风口端,所述进风口端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和蜗舌设于所述贯流风轮位于第二套筒内的一段的周向两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送风模块、第二送风模块及贯流风轮,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的末端同轴连接且彼此折叠或展开地设置,贯流风轮设置于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的轴连接部的内部,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贯流风轮连通的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各自的出风口设置于第一送风模块和第二送风模块彼此的贴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和或第二送风通道内设置有制热组件、制冷组件、加湿组件、除湿组件、空气净化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和或第二送风通道内设置有切换式连接结构,所述制热组件、制冷组件、加湿组件、除湿组件、空气净化组件切换地安装于所述切换式连接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模块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一壳体末端设置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二送风模块包括第二壳体及第二壳体末端设置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对转动地同轴对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接后内部形成一个轴向的容置腔,所述贯流风轮轴向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末端轴向上分为两段并分别设置第二套筒导向机构及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壳体末端轴向上分为两段并分别设置第一套筒导向机构及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接后,第一套筒适配于所述第一套筒导向机构,第二套筒适配于所述第二套筒导向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导向机构包括与第一套筒外缘弧度匹配的第一弧形导向件及第一弧形导向件两头分别设置的第一轴向导向件;第二套筒导向机构包括与第二套筒外缘弧度匹配的第二弧形导向件及第二弧形导向件两头分别设置的第二轴向导向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彼此的对接部设置有限制彼此轴向活动、允许彼此周向旋转的对接连接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相对第二套筒的对接部的外周设置有内凹的嵌合槽,所述第二套筒相对第一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驰柳洲梁浩李文龙单敬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