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3622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6
本申请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选地,S2.整地;S3.选种,S4.种子处理,S5.播种,S6.施肥,S7.除草,S8.灌溉,S9.收割,S10.后熟。本申请的方法具有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农业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油菜、豌豆是农牧民普遍种植的一年生农作物,油菜别名为番油菜、甘蓝型油菜、欧洲油菜等,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蔬菜,是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油菜籽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籽中油脂的含量为37.5%~46.3%,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种之一。而豌豆属豆科植物,富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能够为籽粒提供大量的营养元素。此外,由于豌豆根瘤菌可以固氮,其残枝败叶、留在土壤中的根和根瘤残体等能够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加速土壤熟化,因此,豌豆可作为其他作物的优良前茬作物。油菜和豌豆是青海省重要的一年生或越年生粮料兼用作物,在青藏高原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2、但这些作物大都采用单播的种植模式,单播种植模式对于异常天气和病虫害等胁迫抵抗能力较低,由于油菜单种时因为茎秆软,分叉少,易倒伏,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而且影响作物品质。同样,豌豆单种时由于茎叶分叉多,叶片发达,叶卷须相互缠绕,单种时整个生育期植株倒伏严重,抗倒性差。单播的豌豆植株低矮,底部茎叶在生长过程中接受不到阳光而逐渐会枯萎腐烂,严重影响籽粒的产量及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优点,本申请提供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选地:选择前茬作物为青稞和小麦的浅山地区进行种植;

5、s2.整地:依次进行早耕、深耕和细耙,使耕层疏松,土地平整,蓄水保墒,深耕15-20cm;

6、s3.选种:选用具有抗倒伏、抗裂角、抗病、株型紧凑的春型杂交油菜品种,豌豆选择与油菜生育期相近,成熟期基本一致的丰产品种;

7、s4.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使用专用的种子包衣剂或进行药剂拌种处理;

8、s5.播种:于4月下旬至5月初,采用混播方式,使用分层施肥条播机,前箱内装油菜种,豌豆种放在施肥箱内并与肥料充分拌匀后播种,播后镇压覆土;

9、s6.施肥:于5月上旬进行施肥,每亩地施尿素10kg、磷酸二铵12kg、有机肥200kg和油菜专用掺混肥30kg;

10、s7.除草:于5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草;

11、s8.灌溉:每年进行1-2次灌溉,雨水较为充足时可以不进行人工灌溉;

12、s9.收割:10月初,观察油菜田内角果颜色,在全田90%以上油菜角果外观颜色全部变黄色或褐色,而豌豆待植株下部叶片脱落、主茎基部6-7层荚变黑、上部荚呈黄色时,将油菜和豌豆同时收割;

13、s10.后熟:收割后,进行三到七天的晾晒,使油菜和豌豆完成后熟阶段。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油菜和豌豆混种,豌豆具有藤蔓性,茎秆纤细,叶量丰富,单播易倒伏,当其与油菜混播时,由于油菜茎秆高大粗壮,豌豆可以在油菜的扶持下将豆藤攀爬在油菜茎秆上直立生长,互相扶持,减少了倒伏的面积,降低了底部叶片腐烂的现象,提高豆科生长高度,同时又改变通风透光条件,使豌豆中下层荚果数增加,使豌豆和油菜生长更加旺盛。而且由于豌豆根瘤菌可以固氮,其残枝败叶、留在土壤中的根和根瘤残体等可在土壤中固定更多的氮素,进而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从而减少化肥用量,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油菜根系分泌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的能力较强,能在根际范围内增加酸度,溶解土壤中难以溶解的磷,增加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使混播时油菜和豌豆能够吸收利用,从而提高作物品质质量。

15、混播是优化农田生态系统,实现高产、优质和肥料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混播不仅能实现物种间互利共生的协调关系,提升粮草产量,改善籽粒品质,而且显著增加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同时可合理规划农业土地,实现节约用地,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高产优质作物,解决农区农户经济收入和饲草料,不仅可以使农田实现高效利用资源,更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促使农业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用。

16、优选的,所述混播时油菜的下种量为0.4-0.8kg/亩,豌豆的下种量为2.5-12.5kg/亩。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这种混播量下不论是油菜还是豌豆的株高均为最高,同时油菜的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籽数、豌豆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也为最大值;油菜籽中芥酸和硫苷含量相比单播及其他处理较低,品质较好;油菜籽产量最高,达到了210.30千克每亩,混合产量也为最高,达到266.40千克每亩,相比于单种平均值增产了47%左右;经济总收益为477.90元,相比单播增值率为39.08%。

18、优选的,步骤s5中播种深度2-3cm,行距15cm,小区间间距1.0m。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上述深度和种植距离,作物不仅出芽率高,而且营养吸收均衡,作物既能在成长期获得充足的阳光,又不会太拥挤,而且能够很好地节省空间。

20、优选的,步骤s5中所述混播方式包括同行混播、交叉混播、间行混播和撒条混播。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播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了植物对土壤养分的争夺利用情况,作物混播体系中,豆科作物通过生物固氮作用增加的氮素,一方面被自身生长所消耗,另一方面通过根接触转移或生物体死亡分解后释放到土壤中,再由相邻作物吸收利用。只有选择适合油豆混播的方式,才能高效利用土壤营养成分,得到高质高产的油豆籽粒。

22、优选的,所述不同混播方式下作物生长效果:同行混播>间行混播>撒条混播>交叉混播。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试验表明,同行混播增产率达到最高47.98%,增值率达到37.35%。油豆同行混播具有较高的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相对应混播比例的交叉混播方式。

24、优选的,步骤s6中所述油菜专用掺混肥包括氯化钾15%-25%、磷酸二铵20%-30%、尿素10%-20%、有机质2.5%-3.5%、腐殖酸2.0%-4.0%、硼肥0.06-0.09%和水。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菜生长不仅需要适宜比例的氮、磷、钾元素,而且微量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采用油菜专用掺混肥省事又省力。

26、优选的,步骤s7中所述除草剂包括苯磺隆、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和2,4-丁酯。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油豆混播时采用上述除草剂比较合适,不仅能把主要杂草灭干净,而且对作物和土壤的损害较小。

28、优选的,所述混播豌豆品种为草原224,油菜品种为清油杂62。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草原224”豌豆由于叶片发达,叶卷须相互缠绕,单种时整个生育期植株倒伏严重,抗倒性差。“清油杂62”茎叶分叉多、枝干较粗,抗倒伏性强。

30、优选的,步骤s7中所述的除草为1次/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播时油菜的下种量为0.4-0.8Kg/亩,豌豆的下种量为2.5-12.5Kg/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播种深度2-3cm,行距15cm,小区间间距1.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混播方式包括同行混播、交叉混播、间行混播和撒条混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混播方式下作物生长效果:同行混播>间行混播>撒条混播>交叉混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油菜专用掺混肥包括氯化钾15%-25%、磷酸二铵20%-30%、尿素10%-20%、有机质2.5%-3.5%、腐殖酸2.0%-4.0%、硼肥0.06-0.09%和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除草剂包括苯磺隆、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和2,4-丁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播豌豆品种为草原224,油菜品种为清油杂6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的除草为1次/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播时油菜的下种量为0.4-0.8kg/亩,豌豆的下种量为2.5-12.5kg/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播种深度2-3cm,行距15cm,小区间间距1.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混播方式包括同行混播、交叉混播、间行混播和撒条混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菜豌豆混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混播方式下作物生长效果:同行混播>间行混播>撒条混播>交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静黄莺何银宝李积莲李忠林李永顺周家林李文静龚贞慧马生斌
申请(专利权)人:湟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