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334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和空调器,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新风模块包括壳体、风机、新风滤网和净化滤网。壳体设置相互连通的有风腔和风机腔,风机设置于风机腔,新风滤网和净化滤网均安装于风腔内,壳体设置有与风腔连通的新风进风口、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以及与风机腔连通的出风口。新风模块在新风模式下,风机可使室外风由新风进风口流入风腔,经新风滤网后流入风机腔由出风口排向室内。新风模块在净化模式下,风机可使室内污风由净化进风口流入风腔后,并经净化滤网后流入风机腔后,再由出风口排向室内。新风模块在排污风模式下,风机可使室内污风由污风进风口流入风腔后,再流入风机腔,并由出风口排向室外。可实现新风、净化和排污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用户对于空调的功能要求不仅限于制冷、制热,同时也要求室内空气的清新程度。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空调一般会引入新风功能以提高用户舒适度,并改善用户室内环境。

2、然而,现有的安装在空调器的上的新风模块仅能实现新风功能,致使其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新风模块功能单一。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和空调器,其能够在实现新风功能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室内空气净化和排污的功能。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包括壳体、风机、新风滤网和净化滤网;

4、所述壳体设置相互连通的有风腔和风机腔,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腔,所述新风滤网和所述净化滤网均安装于所述风腔内,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风腔连通的新风进风口、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以及与所述风机腔连通的出风口;

5、所述新风模块在新风模式下,所述风机可使室外风由所述新风进风口流入所述风腔,经所述新风滤网后流入所述风机腔由所述出风口排向室内;

6、所述新风模块在净化模式下,所述风机可使室内污风由所述净化进风口流入所述风腔后,并经所述净化滤网后流入所述风机腔后,再由所述出风口排向室内;

7、所述新风模块在排污风模式下,所述风机可使室内污风由所述污风进风口流入所述风腔后,再流入所述风机腔,并由所述出风口排向室外。

8、本申请通过在壳体上设置与风腔连通的新风进风口、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以及设置与风机腔连通的出风口,并在风腔内设置新风滤网和过滤滤网,在风机腔内设置风机,从而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让新风进风口、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的一个打开,既可分别实现新风、净化和排污功能,还可以同时打开新风进风口、净化进风口,以同步实现引入室外新风、净化室内污风的功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新风模块功能单一的问题。并且,新风、净化和排污功能可由一个风机实现,从而可使新风模块的成本降低、体积变小。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滤网和所述净化滤网将所述风腔分隔为第一风腔、第二风腔和第三风腔;

10、所述新风滤网与部分所述壳体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风腔,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

11、所述净化滤网与所述部分所述壳体围合形成所述第二风腔,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

12、所述新风滤网、所述净化滤网和部分所述壳体围合形成所述第三风腔,所述风机腔和所述污风进风口均与所述第三风腔连通;

13、所述新风模块在新风模式下,所述风机可使室外风由所述新风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一风腔,并经所述新风滤网后流径所述第三风腔,再经所述风机腔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向室内;

14、所述新风模块在净化模式下,所述风机可使室内污风由所述净化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二风腔,并经所述净化滤网后流径所述第三风腔,再径所述风机腔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向室内;

15、所述新风模块在排污风模式下,所述风机可使室内污风由所述污风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三风腔后,再经所述风机腔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向室外。

16、本申请通过新风滤网和净化滤网将风腔分隔为第一风腔、第二风腔和第三风腔,从而可以在排污风模式下让污风不经过新风滤网和净化滤网直接由污风进风口进入第三风腔后流入风机腔,从而可以减少新风滤网和净化滤网的脏污。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且均与所述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所述新风模块在所述新风模式下和所述净化模式下向室内排风,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所述新风模块在所述排污风模式下向室外排风。

18、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从而可以满足在新风模式和净化模式下向室内排风,也可以满足在排污风模式下向室外排污。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滤网水平设置于所述风腔内,所述第一风腔形成于所述新风滤网的底部,所述第二风腔和所述第三风腔形成于所述新风滤网的顶部。

20、本申请通过将新风滤网水平设置在风腔内,从而可以使第一风腔形成与新风滤网的底部,使得新风进风口形成在壳体的底部,从而方便连接新风管。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风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和/或,所述污风进风口和所述净化进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22、本申请将污风进风口和/或净化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从而吸入顶部的灰尘,随污风排出室外,同时便于隐藏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

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滤网的底部向着远离所述风机腔的方向倾斜设置于所述风腔,以使所述净化滤网远离所述风机腔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二风腔,靠近所述风机腔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三风腔。

24、本申请将净化滤网倾斜设置,可以增大净化滤网的面积,提升净化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排污风模式下室内污风灰尘积累在净化滤网的背面,进而减低净化滤网的脏堵和降低污风灰尘积累在净化滤网,滋生细菌。

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污风进风口和所述净化进风口均活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控制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污风进风口和所述净化进风口的通断。

26、本申请通过设置活动挡板可以方便的实现新风进风口、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选择性打开。

2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新风滤网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接于所述风腔;和/或,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净化滤网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插接于所述风腔。

28、本申请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可方便新风滤网和净化滤网的安装和更换。

2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腔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一滑槽,所述新风滤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或,所述风腔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净化滤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

30、本申请设置第一滑槽和/或第二滑槽可以方便新风滤网和净化滤网的安装。

3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本体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室内机本体内,且所述室内机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污风进风口、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对应连通的风口。

32、本申请的空调器通过在壳体上设置与风腔连通的新风进风口、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以及设置与风机腔连通的出风口,并在风腔内设置新风滤网和过滤滤网,在风机腔内设置风机,从而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让新风进风口、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的一个打开,既可分别实现新风、净化和排污功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新风模块功能单一的问题。并且,新风、净化和排污功能可由一个风机实现,从而可使新风模块的成本降低、体积变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风机(151)、新风滤网(153)和净化滤网(1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滤网(153)和所述净化滤网(155)将所述风腔(111)分隔为第一风腔(123)、第二风腔(125)和第三风腔(12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1)包括第一出风口(139)和第二出风口(141),所述第一出风口(139)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41)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10),且均与所述风机腔(113)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39)用于所述新风模块(100)在所述新风模式下和所述净化模式下向室内排风,所述第二出风口(141)用于所述新风模块(100)在所述排污风模式下向室外排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滤网(153)水平设置于所述风腔(111)内,所述第一风腔(123)形成于所述新风滤网(153)的底部,所述第二风腔(125)和所述第三风腔(127)形成于所述新风滤网(153)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污风进风口(117)设置于所述壳体(110)的顶部;和/或,所述污风进风口(117)和所述净化进风口(119)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10)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滤网(155)的底部向着远离所述风机腔(113)的方向倾斜设置于所述风腔(111),以使所述净化滤网(155)远离所述风机腔(113)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二风腔(125),靠近所述风机腔(113)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三风腔(1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115)、所述污风进风口(117)和所述净化进风口(119)均活动设置有挡板(171),所述挡板(171)用于控制所述新风进风口(115)、所述污风进风口(117)和所述净化进风口(119)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设置有第一开口(143),所述新风滤网(153)通过所述第一开口(143)插接于所述风腔(111);和/或,所述壳体(110)设置有第二开口(145),所述净化滤网(155)通过所述第二开口(145)插接于所述风腔(1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111)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143)对应的第一滑槽(147),所述新风滤网(15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147);和/或,所述风腔(111)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开口(145)对应的第二滑槽(149),所述净化滤网(155)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149)。

10.一种空调器(300),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本体(310)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新风模块(100),所述新风模块(100)设置于所述室内机本体(310)内,且所述室内机本体(310)上设置有与所述污风进风口(117)、所述净化进风口(119)和所述出风口(121)对应连通的风口(3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风机(151)、新风滤网(153)和净化滤网(1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滤网(153)和所述净化滤网(155)将所述风腔(111)分隔为第一风腔(123)、第二风腔(125)和第三风腔(12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1)包括第一出风口(139)和第二出风口(141),所述第一出风口(139)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41)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10),且均与所述风机腔(113)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39)用于所述新风模块(100)在所述新风模式下和所述净化模式下向室内排风,所述第二出风口(141)用于所述新风模块(100)在所述排污风模式下向室外排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滤网(153)水平设置于所述风腔(111)内,所述第一风腔(123)形成于所述新风滤网(153)的底部,所述第二风腔(125)和所述第三风腔(127)形成于所述新风滤网(153)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污风进风口(117)设置于所述壳体(110)的顶部;和/或,所述污风进风口(117)和所述净化进风口(119)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10)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滤网(155)的底部向着远离所述风机腔(113)的方向倾斜设置于所述风腔(111),以使所述净化滤网(1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旭田振商竹贤朱勇强尚彬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