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288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1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包括检测模块、隔浆层和循环模块,检测模块在与基坑对应高度处布置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探头,可检测不同深度土层的颗粒级配,并借此划分至少两个的土层,每个土层都具有预设的颗粒级配,方便分配出适宜不同土层形成护壁的泥浆;每个土层均设一个循环模块,每个循环模块包括进管和出管,进管可向对应土层注入与该土层的预设颗粒级配相适配的泥浆,保证基坑护壁的支护效果;等泥浆注入至土层的侧壁形成护壁后,出管还能抽出该土层内的剩余泥浆;同时在基坑内设置隔浆层,分隔相邻土层及其内泥浆,防止泥浆流窜,解决不同深度使用不同预设配比的泥浆形成基坑护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尤其涉及一种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


技术介绍

1、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的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基坑支护工程是个临时工程,设计的安全储备相对可以小些,但又与地区性有关。不同区域地质土质条件其特点也不相同。基坑支护工程又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以及施工技术互相交叉的学科,是多种复杂因素交互影响的系统工程,是理论上尚待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

2、为了能够保证基坑的稳定性,通常会注入一定浓度比重的泥浆作为护壁,用以稳定基坑的侧壁。如果泥浆的颗粒级配与对应的土层没有匹配,可能会产生塌孔等问题。在复杂地层,如在一段深度20米的基坑施工中,可能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土质,其适宜的泥浆的颗粒级配也是不同的,但现有技术中通常只使用一种颗粒级配的泥浆来形成基坑的护壁,使支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该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可以解决不同深度使用不同颗粒级配的泥浆形成基坑的护壁的问题,有益于基坑的护壁的支护效果。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包括:

4、检测模块,包括多个探头,多个所述探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探头被配置为能检测基坑对应高度处的颗粒级配,所述基坑沿竖直方向分隔为至少两个的土层,每个所述土层具有预设颗粒级配;

5、隔浆层,设置所述基坑内,所述隔浆层被配置为能分隔相邻所述土层;

6、至少两个循环模块,与所述土层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循环模块包括进管和出管,所述进管被配置为能向对应的所述土层内注入对应的泥浆在该所述土层的侧壁形成护壁,所述出管用于抽出剩余泥浆,所述泥浆与该所述土层的所述预设颗粒级配相适配。

7、作为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土层均具有多个所述探头,所述预设颗粒级配为该所述土层的多个所述探头检测的所述颗粒级配的平均值。

8、作为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模块包括泥浆料盘;所述泥浆料盘被配置为能获取对应的所述土层的所述预设颗粒级配,并提供所述泥浆。

9、作为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模块还包括至少两个原料盘,所述原料盘均与所述泥浆料盘连通,以向所述泥浆料盘添加所述原料盘内的原料。

10、作为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管的一端置于对应的所述土层内,用于向该所述土层内输入所述泥浆至覆盖该所述土层的侧壁;所述出管的一端置于该所述土层内,所述出管被配置为能抽出该所述土层的所述剩余泥浆;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泥浆料盘连通。

11、作为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管置于所述基坑内的一端靠近所述土层的底部。

12、作为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均包括竖管和横管,所述横管能穿设于所述基坑的侧壁,所述竖管的一端与所述横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泥浆料盘连通。

13、作为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管上设置有抽取泵,所述抽取泵用于将所述基坑内的所述剩余泥浆经由所述出管抽取至所述泥浆料盘;所述进管上设置有输出泵,所述输出泵用于将所述泥浆料盘的所述泥浆经由所述进管抽取至所述基坑。

14、作为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模块在每个所述土层均设置有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被配置为能检测该所述土层的所述泥浆的颗粒级配,所述检测件与所述泥浆料盘通讯连接。

15、作为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土层的侧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隔浆层的外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7、本技术所提供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包括检测模块、隔浆层和循环模块;检测模块在与基坑高度对应的位置布置有多个探头,可以检测基坑所在处的土质颗粒级配,且多个探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能检测不同深度的土层颗粒级配,并能够借此划分出至少两个的土层,每个土层都具有预设的颗粒级配,方便合理分配出适宜不同土层形成护壁的泥浆;每个土层都设置有一个循环模块,每个循环模块包括进管和出管,进管能向对应的土层注入泥浆,泥浆与该土层的预设颗粒级配相适配,保证基坑的护壁的支护效果;等到注入的泥浆能在该土层的侧壁形成护壁后,出管能够抽出该土层内的剩余泥浆;同时在基坑内设置隔浆层,能分隔相邻土层及其内的泥浆,可以防止泥浆流窜,解决不同深度使用不同预设配比的泥浆形成基坑的护壁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土层均具有多个所述探头(11),所述预设颗粒级配为该所述土层的多个所述探头(11)检测的所述颗粒级配的平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模块(3)包括泥浆料盘(31);所述泥浆料盘(31)被配置为能获取对应的所述土层的所述预设颗粒级配,并提供所述泥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模块(3)还包括至少两个原料盘(32),所述原料盘(32)均与所述泥浆料盘(31)连通,以向所述泥浆料盘(31)添加所述原料盘(32)内的原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管(33)的一端置于对应的所述土层内,用于向该所述土层内输入所述泥浆至覆盖该所述土层的侧壁;所述出管(34)的一端置于该所述土层内,所述出管(34)被配置为能抽出该所述土层的所述剩余泥浆;所述进管(33)和所述出管(3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泥浆料盘(31)连通。</p>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管(34)置于所述基坑(100)内的一端靠近所述土层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管(33)和所述出管(34)均包括竖管(331)和横管(332),所述横管(332)能穿设于所述基坑(100)的侧壁,所述竖管(331)的一端与所述横管(33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泥浆料盘(3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管(34)上设置有抽取泵(341),所述抽取泵(341)用于将所述基坑(100)内的所述剩余泥浆经由所述出管(34)抽取至所述泥浆料盘(31);所述进管(33)上设置有输出泵(333),所述输出泵(333)用于将所述泥浆料盘(31)的所述泥浆经由所述进管(33)抽取至所述基坑(10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模块(3)在每个所述土层均设置有检测件(35),所述检测件(35)被配置为能检测该所述土层的所述泥浆的颗粒级配,所述检测件(35)与所述泥浆料盘(31)通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土层的侧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隔浆层(2)的外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土层均具有多个所述探头(11),所述预设颗粒级配为该所述土层的多个所述探头(11)检测的所述颗粒级配的平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模块(3)包括泥浆料盘(31);所述泥浆料盘(31)被配置为能获取对应的所述土层的所述预设颗粒级配,并提供所述泥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模块(3)还包括至少两个原料盘(32),所述原料盘(32)均与所述泥浆料盘(31)连通,以向所述泥浆料盘(31)添加所述原料盘(32)内的原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管(33)的一端置于对应的所述土层内,用于向该所述土层内输入所述泥浆至覆盖该所述土层的侧壁;所述出管(34)的一端置于该所述土层内,所述出管(34)被配置为能抽出该所述土层的所述剩余泥浆;所述进管(33)和所述出管(3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泥浆料盘(3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浆回收循环护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管(34)置于所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友华肖鑫吴竞张顺
申请(专利权)人: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