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机制加固结构、钢桁架及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284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机制加固结构、钢桁架及房屋,该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弦杆;第二弦杆;腹杆组件,至少包括多根直腹杆,直腹杆连接第一弦杆和第二弦杆;预应力绞线,两端分别设置在靠近第一弦杆端头的第一弦杆与腹杆组件的节点处,且中部设有撑杆;消能器,一端铰接在最外侧的直腹杆的端头处,另一端与至少两根支撑铰接,其中一根支撑与第二弦杆铰接,其余支撑铰接在直腹杆上。本技术通过设置预应力绞线,张拉调节后形成负刚度,消除既有结构与加固结构之间的应变滞后效应,并与第一弦杆、第二弦杆、腹杆组件配合提高既有结构的竖向承载力和刚度。设置消能器并配合运动放大机构,可有效减小水平荷载下和地震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和侧向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抗震加固,具体涉及一种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机制加固结构、钢桁架及房屋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工业现代化和城市更新建筑的快速发展,国内早期建造的一大批工业用刚架厂房结构普遍面临使用功能变化、园区更新、厂址迁移、结构构件再利用等问题。厂房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使得结构所受重力荷载有所增加,而有很大一部分厂房又采用了满应力设计;同时重力荷载的增加,使得结构所受地震作用也相应变大。近年来新颁布的法规和条例对抗震设防的要求也逐渐变高,这些规范都对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提出了新的需求,现有的厂房存在的普遍问题导致原有结构不再满足现行规范的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加固。

2、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案有加厚翼缘(粘钢法)、增加t型钢梁、增加钢支撑、预应力弦支刚架等方法,现有的加固方案多为刚性抗震,在地震作用下构件损伤程度高,而且损伤后需要进行整体修复,耗时耗力且成本高。此外,传统加固方案加固时无法考虑新、旧结构界面之间的变形协调,存在应变滞后效应,往往需要对原结构进行卸载,加固周期长影响新建筑再运营时间,经济效益差。


<b>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机制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机制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杆组件还包括:多根斜腹杆(6),设在相邻所述直腹杆(5)之间,且连接相邻所述直腹杆(5)相对的端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机制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绞线(8)设置在两端的跨上,多个所述斜腹杆(6)设置在其余的所述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机制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401)与所述直腹杆(5)的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机制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机制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杆组件还包括:多根斜腹杆(6),设在相邻所述直腹杆(5)之间,且连接相邻所述直腹杆(5)相对的端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机制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绞线(8)设置在两端的跨上,多个所述斜腹杆(6)设置在其余的所述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消除应变滞后的分机制加固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峰刘骥汤静缪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