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扬声器,尤其涉及一种麦克风驱动电路及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头戴游戏耳机的主要用于玩游戏时双工通话,因此用户有时需要对上行的通话静音。现有头戴式耳机通常的工作模式为有源模式(active mode)和无源模式(passive mode)。由于有源模式与无源模式工作方式差距较大,现有头戴式耳机通常仅支持有源模式的上行静音,不支持无源模式的静音。如果需要支持无源模式的静音,必须在耳机的aux in音频线上增加麦克风开关。因此,现有无源模式的静音方法不仅增加了成本,同时易出现用户在有源模式时使用3.5mm音频线上的麦克风进行无效静音,从而泄露用户隐私,因此安全性也较差。
2、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麦克风驱动电路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麦克风无源模式的静音方法成本高,安全性也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麦克风驱动电路,该麦克风驱动电路包括:切换模块、无源供电模块和有源供电模块;
3、所述无源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切换模块、无源供电设备和麦克风连接,所述有源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切换模块、有源供电电源和所述麦克风连接;
4、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外部输入的停止信号时,将所述停止信号输送至所述无源供电模块和所述有源供电模块;
5、所述无源供电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停止信号时,断开所述无源供电设备与所述
6、所述有源供电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停止信号时,断开所述有源供电电源与所述麦克风之间的连接。
7、可选地,所述麦克风驱动电路还包括:检测模块;
8、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有源供电模块和所述切换模块连接;
9、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切换模块发送的停止信号时,发送截止信号至所述有源供电模块;
10、所述有源供电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截止信号时,断开所述有源供电电源与所述麦克风之间的连接。
11、可选地,所述麦克风驱动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
12、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13、所述保护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切换模块发送的停止信号时,发送关断信号至所述检测模块;
14、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关断信号时,发送所述截止信号至所述有源供电模块。
15、可选地,所述麦克风驱动电路还包括:模式转换模块;
16、所述模式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无源供电设备、所述无源供电模块和地连接;
17、所述模式转换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由地输入的电源信号时,输送切换信号至所述无源供电设备,以使所述无源供电设备切换供电模式。
18、可选地,所述模式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二极管;
19、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无源供电设备和所述无源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20、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
21、可选地,所述无源供电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p型三极管、第一n型三极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22、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无源供电设备、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切换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23、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切换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24、所述第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麦克风连接;
25、所述第一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26、可选地,所述有源供电模块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三电容、第二p型三极管和第二n型三极管;
27、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有源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麦克风连接,所述第二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28、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29、可选地,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和第三n型三极管;
30、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输入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31、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32、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控制单元、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十五电阻、第四n型三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33、所述控制单元的使能引脚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34、所述控制单元的状态判断引脚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麦克风连接;
35、所述控制单元的检测引脚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n型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切换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36、所述控制单元的状态判断引脚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37、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3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麦克风驱动装置,麦克风驱动装置包括上文任一项的麦克风驱动。
39、在本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麦克风驱动电路及装置,该麦克风驱动包括:切换模块、无源供电模块和有源供电模块;无源供电模块分别与切换模块、无源供电设备和麦克风连接,有源供电模块分别与切换模块、有源供电电源和麦克风连接;切换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驱动电路包括:切换模块、无源供电模块和有源供电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驱动电路还包括:检测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驱动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驱动电路还包括:模式转换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供电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P型三极管、第一N型三极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供电模块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三电容、第二P型三极管和第二N型三极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控制单元、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十五电阻、第四N型三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10.一种麦克风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驱动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驱动电路包括:切换模块、无源供电模块和有源供电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驱动电路还包括:检测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驱动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驱动电路还包括:模式转换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麦克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供电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员,余克球,
申请(专利权)人: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