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送风设备和自适应送风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送风设备和自适应送风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2533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送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送风设备和自适应送风控制方法。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包括用于在送风设备出风口处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导风组件,相邻两个导风组件之间构成送风设备送风的气流通道,且相邻两个导风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能够进行大小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变气流通道口径的方式,以实现对出风口送风的气流整流。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送风要求适应性地改变气流通道口径,以实现送风设备能够具备实现不同风速、不同距离的送风,进而使得送风设备能够合理调节送风距离以达到目标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送风,具体涉及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送风设备和自适应送风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用户在使用送风设备(如空调)的过程中,不同场景和不同目标区域对送风覆盖范围的需求不同。如在接近送风设备的沙发等位置时需要近距离和广角送风,而远离送风设备的位置需要长距离和定位送风。

2、而现有送风设备中的导风结构大多采用恒定截面比设计的气流通道。在使用时,气流在通过该导风结构前的流速与气流在通过该导风结构后的流速差值恒定,从而使得现有送风设备中的导风结构功能受限,仅能按预设的幅度调节气流流速,从而导致在一定送风风速下,送风设备的吹风只能吹至同一位置。同时,由于现有送风设备中的导风结构大多采用恒定截面比设计的气流通道,会使得现有送风设备在同一送风模式下的送风速度单一、送风距离单一,从而容易导致室内的温度不均匀,制冷或制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送风设备中的导风结构因采用恒定截面比设计的气流通道,而导致现有送风设备中的导风结构功能受限,使得送风设备在同一送风模式下的送风速度单一、送风距离单一,且吹风只能吹至同一位置的问题,提供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送风设备和自适应送风控制方法。

2、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包括用于在送风设备出风口处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导风组件,相邻两个导风组件之间构成送风设备送风的气流通道,且相邻两个导风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能够进行大小调节。

3、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组件,所有所述导风组件的端部与该支撑组件相连,并将与支撑组件相连的导风组件端部命名为连接端,将该导风组件相对的另一端命名为开放端;每个导风组件的开放端均能够绕该导风组件的连接端转动,以使得相邻两个导风组件的开放端开口能够进行大小调节。

4、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组件与每个导风组件的连接处,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轮齿,每个导风组件的连接端上设有与对应轮齿配合的固齿轮,并通过啮合传动的方式使导风组件的开放端绕该导风组件的连接端转动。

5、进一步的,每个导风组件均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且在相邻的两个导风组件中,其中一个导风组件中的第一导风板与另一个导风组件中的第二导风板构成送风设备送风的气流通道;

6、所述固齿轮为阶梯齿轮,且在每个导风组件中,该阶梯齿轮中的小齿轮与第一导风板的端部固定连接,该阶梯齿轮中的大齿轮与支撑组件上对应的轮齿相啮合,第二导风板的端部固设有传动齿轮,且该传动齿轮与该阶梯齿轮中的小齿轮相啮合。

7、进一步的,在每一个导风组件的横截面中,设第一导风板的旋转中心为o1,第二导风板的旋转中心为o2,将第二导风板最靠近第一导风板的端点记为b点;在第二导风板旋转α后,该端点b处于位置b1处,此时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角度记为θ;

8、则o1、o2、b、b1、α和θ之间具有以下关系式:

9、

10、

11、进一步的,将第一导风板板面与第二导风板面处于平行时的状态定义为初始状态,则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角度θ∈(0,65°)。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导风组件两侧的支撑件,两根支撑件分别与每个导风组件之间均具有连接点,且同一导风组件上两个连接点的连线平行于相邻导风组件上两个连接点的连线。

13、进一步的,每个导风组件上两个连接点的连线水平设置。

14、进一步的,支撑件为轴向竖直设置的杆状结构,且相邻两个导风组件间所形成的气流通道轴向与该支撑件的轴向相垂直。

15、进一步的,支撑件为弧段结构,且该弧段结构的圆心位于相邻两个导风组件间所形成的气流通道外侧,所有气流通道的轴向在该弧段结构的圆心处汇聚。

1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包括上述的变截面导风结构。

17、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送风控制方法,用于对上述的送风设备进行送风风速调节,包括以下步骤,

18、s1,获取目标区域距离送风设备出风口的目标送风距离l,并确定目标送风风速v;

19、s2,获取当前送风设备出风口的风速v1,并确定目标出风风速和当前出风口风速的风速差δv,其中,δv=v-v1;

20、s3,根据风速差δv调节出风口处的气流通道截面比,直至能够送风至目标区域。

21、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通过检查目标区域距离的方式,以确定所述目标送风距离l;

22、或者,通过记录用户所设置的目标送风距离的方式,确定所述目标送风距离l。

23、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气流通道的截面比为该气流通道气流进口面积与气流出口面积的比值;

24、当δv=0时,保持当前气流通道的截面比;

25、当δv>0时,判断气流通道的截面比是否为最大值;若是,保持当前气流通道的截面比;若不是,增大该气流通道的截面比;

26、当δv<0时,判断气流通道的截面比是否为最小值;若是,保持当前气流通道的截面比;若不是,减小该气流通道的截面比。

27、进一步的,通过调节相邻两个导风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以调节气流通道的截面比。

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以下简称本导风结构)。在使用时,本导风结构中的导风组件间隔设置在送风设备的出风口处,且相邻两个导风组件构成送风设备所送吹风的气流通道。也即,由送风设备所送的吹风会在经由本导风结构中的气流通道后,再抵达至目标区域。而在本导风结构中,相邻两个导风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能够进行大小调节,从而使得本导风结构中的气流通道口径可以发生变化。也即,本导风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送风要求,适应性地调节气流通道的口径,以便于解决现有送风设备在同一送风模式下的送风速度单一、送风距离单一的问题。

30、综上,本导风结构通过设置可变气流通道口径的方式,以能够实现对出风口送风的气流整流。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送风要求适应性地改变气流通道口径,以实现送风设备能够具备实现不同风速、不同距离的送风,进而使得送风设备能够合理调节送风距离以达到目标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送风设备出风口处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导风组件,相邻两个导风组件之间构成送风设备送风的气流通道,且相邻两个导风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能够进行大小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所有所述导风组件的端部与该支撑组件相连,并将与支撑组件相连的导风组件端部命名为连接端,将该导风组件相对的另一端命名为开放端;每个导风组件的开放端均能够绕该导风组件的连接端转动,以使得相邻两个导风组件的开放端开口能够进行大小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组件与每个导风组件的连接处,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轮齿,每个导风组件的连接端上设有与对应轮齿配合的固齿轮,并通过啮合传动的方式使导风组件的开放端绕该导风组件的连接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导风组件均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且在相邻的两个导风组件中,其中一个导风组件中的第一导风板与另一个导风组件中的第二导风板构成送风设备送风的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导风组件的横截面中,设第一导风板的旋转中心为O1,第二导风板的旋转中心为O2,将第二导风板最靠近第一导风板的端点记为B点;在第二导风板旋转α后,该端点B处于位置B1处,此时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角度记为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导风板板面与第二导风板面处于平行时的状态定义为初始状态,则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角度θ∈(0,65°)。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导风组件两侧的支撑件,两根支撑件分别与每个导风组件之间均具有连接点,且同一导风组件上两个连接点的连线平行于相邻导风组件上两个连接点的连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导风组件上两个连接点的连线水平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件为轴向竖直设置的杆状结构,且相邻两个导风组件间所形成的气流通道轴向与该支撑件的轴向相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件为弧段结构,且该弧段结构的圆心位于相邻两个导风组件间所形成的气流通道外侧,所有气流通道的轴向在该弧段结构的圆心处汇聚。

11.一种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变截面导风结构。

12.一种自适应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送风设备进行送风风速调节,包括以下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适应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通过检查目标区域距离的方式,以确定所述目标送风距离L;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适应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气流通道的截面比为该气流通道气流进口面积与气流出口面积的比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所述的自适应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相邻两个导风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以调节气流通道的截面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送风设备出风口处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导风组件,相邻两个导风组件之间构成送风设备送风的气流通道,且相邻两个导风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能够进行大小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所有所述导风组件的端部与该支撑组件相连,并将与支撑组件相连的导风组件端部命名为连接端,将该导风组件相对的另一端命名为开放端;每个导风组件的开放端均能够绕该导风组件的连接端转动,以使得相邻两个导风组件的开放端开口能够进行大小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组件与每个导风组件的连接处,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轮齿,每个导风组件的连接端上设有与对应轮齿配合的固齿轮,并通过啮合传动的方式使导风组件的开放端绕该导风组件的连接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导风组件均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且在相邻的两个导风组件中,其中一个导风组件中的第一导风板与另一个导风组件中的第二导风板构成送风设备送风的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导风组件的横截面中,设第一导风板的旋转中心为o1,第二导风板的旋转中心为o2,将第二导风板最靠近第一导风板的端点记为b点;在第二导风板旋转α后,该端点b处于位置b1处,此时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角度记为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导风板板面与第二导风板面处于平行时的状态定义为初始状态,则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瀚中潘龙腾李木湖陈红光武文凯卢华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