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化物质合成与分析,尤其涉及一种合成柱结构及生化反应设备。
技术介绍
1、合成柱是基因合成设备中的关键组件,在基因合成过程中,需要将合成芯片放入合成柱中,并向合成柱中加入所需要的试剂进行合成反应。但,现有的合成柱存在以下缺陷:当一轮合成完成后,合成芯片容易残留在合成柱中,不易倒出;当试剂排出后,合成柱内易出现试剂残留,影响基因合成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以上缺陷中的至少之一,有必要提出一种合成柱结构及生化反应设备。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合成柱结构,所述合成柱结构包括:底座和套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套管,所述底座和所述套管围成一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用于容置生化反应芯片和生化反应所需的试剂,所述底座包括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用于与存储所述试剂的试剂源连通,所述底座还包括位于所述套管内的端部,所述端部包括朝向所述反应腔的端面,所述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
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于所述底座的中心轴呈辐射状间隔设置。
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槽和多条第二槽,所述第一槽沿所述端面的直径方向贯穿所述中心轴设置,多条所述第二槽沿所述端面的直径方向的尺寸不同,具有不同尺寸的多条所述第二槽沿所述端面的周向交替排布。
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沿所述端面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生化反应芯片的最小尺寸的1/2。
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端面
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端面为朝向所述反应腔的一侧凸起的弧形面。
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所述主流道用于与所述试剂源连通,所述分流道的开口位于所述端部,且所述分流道分别与所述主流道和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主流道沿所述底座的中心轴的方向延伸,所述分流道沿垂直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延伸。
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端部靠近所述套管的侧面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轴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分流道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端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套管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合成柱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套管可拆卸连接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还设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气路。
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化反应设备,所述生化反应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合成柱结构。
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合成柱结构中底座位于反应腔内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能有效降低生化反应芯片与端面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形成平面吸附的风险,使生化反应芯片不易被吸附,从而易于倒出,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的端面增加了风干的气流通道,更有利于生化反应芯片贴近端面的部位的干燥,同时第一凹槽还能起到导流的作用,能促进芯片下方试剂的排出,减少液体残留造成的生化反应芯片粘连,保证反应腔内生化反应完成后生化反应芯片能被彻底干燥并顺利倒出,不会有芯片残留在反应腔内。形成的自顶部到边缘部倾斜的端面,有利于形成倾斜的试剂流通通道,减小反应腔内试剂残留,尤其是生化反应芯片下方的试剂残留,从而保证每次的试剂排出动作都比较彻底,更少的试剂残留对生化反应效果的干扰,进而提升生化反应的质量。另外,该合成柱结构的结构简单,各个零件的加工难度低,易于成型,成本低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套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套管,所述底座和所述套管围成一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用于容置生化反应芯片和生化反应所需的试剂,所述底座包括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用于与存储所述试剂的试剂源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于所述底座的中心轴呈辐射状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槽和多条第二槽,所述第一槽沿所述端面的直径方向贯穿所述中心轴设置,多条所述第二槽沿所述端面的直径方向的尺寸不同,具有不同尺寸的多条所述第二槽沿所述端面的周向交替排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沿所述端面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生化反应芯片的最小尺寸的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包括靠近所述底座的中心轴的顶部和靠近所述套管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套管之间具有间隙,自所述顶部至所述边缘部,所述端面沿垂直所述中心轴的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顶部至所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为朝向所述反应腔的一侧凸起的弧形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所述主流道用于与所述试剂源连通,所述分流道的开口位于所述端部,且所述分流道分别与所述主流道和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主流道沿所述底座的中心轴的方向延伸,所述分流道沿垂直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靠近所述套管的侧面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轴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分流道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端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套管之间设有密封圈;
10.一种生化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合成柱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套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套管,所述底座和所述套管围成一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用于容置生化反应芯片和生化反应所需的试剂,所述底座包括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用于与存储所述试剂的试剂源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于所述底座的中心轴呈辐射状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槽和多条第二槽,所述第一槽沿所述端面的直径方向贯穿所述中心轴设置,多条所述第二槽沿所述端面的直径方向的尺寸不同,具有不同尺寸的多条所述第二槽沿所述端面的周向交替排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沿所述端面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生化反应芯片的最小尺寸的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包括靠近所述底座的中心轴的顶部和靠近所述套管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套管之间具有间隙,自所述顶部至所述边缘部,所述端面沿垂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玥,江湘儿,黄云,徐露生,蔡冬,张虎,梁承龙,刘俞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新一产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