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模型拟合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221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3D模型拟合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的方法,包括:基于空间网格取样方法获取作物冠层不同位置和时间点上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值;根据测量得到的每个测试点的作物冠层的PAR值计算待插值位置不同时间点的PAR值;根据PAR值,在测试截面区域内,分别沿横向、纵向与时间维度建立坐标系,对测试截面区域内的测试点和待测点的位置进行编号生成Grid文件;获取Grid文件,利用矩阵运算方法求取Grid文件中每一元素所对应的PAR截获率日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广泛应用于作物群体内PAR精确定点定量分析,优化不同种植区域光能空间日变化情况,为合理配置作物种植密度、种植模式及评价不同作物株型提供理论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3d模型拟合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如何定量解析作物不同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日变化规律,提高作物冠层光截获率进而增加冠层光合作用是进一步拔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最早monsi和saeki(1953)将beer-lambert光传播定律应用到植物冠层内的光传输研究,假设冠层内叶片随机分布,按高度将冠层分为若干层后测定每一层的叶面积和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pari),建立了pari与叶面积间的相关关系,得到par透射率随累积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呈指数递减,并提出了消光系数这一概念,至今仍用于评估植物冠层内透光性或冠层结构的差异。该方法简单易行,参数易于获得,在相关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样地,为降低模型的复杂性,早在1965年de wit和1967年duncan等的研究也假设叶面积在横向和纵向上为均匀分布,这一假设在作物冠层封闭后与实际情况较符合,然而由于该方法忽略了冠层par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容易导致冠层光吸收的过拟合。但是,基于以上方法逐日单次测量par依然是学者解析作物冠层p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模型拟合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模型拟合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基于空间网格取样方法获取作物冠层不同空间位置和时间点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值,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模型拟合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测量得到的每个测试点不同时间点的作物冠层的PAR值计算待插值位置上不同时间点的PAR值,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模型拟合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模型拟合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模型拟合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基于空间网格取样方法获取作物冠层不同空间位置和时间点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值,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模型拟合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测量得到的每个测试点不同时间点的作物冠层的par值计算待插值位置上不同时间点的par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晓宇李亚兵韩迎春李明晰雷亚平冯璐马楠王国平李小飞杨北方熊世武辛明华焦亚辉马云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