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2092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6
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该节点包括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柱、外环板、柱外预设H型钢、加强板以及钢管内现浇混凝土。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包括纵筋、腰筋、箍筋、搭接钢筋、预浇混凝土以及预埋短H型钢。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包括现浇混凝土、上部纵筋、钢筋网片以及柱‑梁H型钢连接段。该节点形式具有优越的受力性能,当结构受到往复荷载作用时,H型钢提高了连接区域的抗弯能力,箍筋提高了连接区域的抗剪能力,钢筋网防止节点裂缝开裂,纵筋、箍筋与H型钢共同参与受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工程,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


技术介绍

1、装配式结构是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广泛的结构之一,具有施工速度快、现场环境污染小、便于模块化与标准化等优点。钢管混凝土柱是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组合成的一种竖向承重构件,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施工方便等优势。现有装配式柱-梁节点形式主要有套筒式、桁架式、悬臂短梁式、单边螺栓式等。然而,现有节点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节点连接方式复杂、应用范围不够广泛等。

2、因此,开发一种新型节点形式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包括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段。

3、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柱、两块外环板、柱外预设h型钢和钢管内现浇混凝土。所述两块外环板间隔套设在钢管柱柱身上并与钢管柱外壁焊接。所述柱外预设h型钢包括上下翼板和中间腹板。所述腹板上预留螺栓孔。所述柱外预设h型钢的两端分别记为固定端和悬挑端。所述固定端夹设在两块外环板之间。所述上下翼板分别与外环板焊接,中间腹板与钢管柱外壁焊接。所述钢管柱的内腔中浇筑现浇混凝土。

4、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包括底部纵筋、腰筋、箍筋、预浇混凝土和预埋短h型钢。所述底部纵筋、腰筋和箍筋绑扎形成钢筋笼。所述预浇混凝土包覆钢筋笼形成预制梁段。所述预埋短h型钢的一端置入预制梁段,另一端伸出预制梁段。所述底部纵筋沿预制梁段通长布置并与预埋短h型钢的下方翼板焊接。所述箍筋的上部伸出预制梁段。

5、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段包括上部纵筋、钢筋网片、现浇混凝土以及高强螺栓连接组件。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布置在钢管混凝土柱旁侧。所述柱外预设h型钢与预埋短h型钢的腹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组件连接,上下翼板对应焊接。所述钢筋网片环绕柱外预设h型钢和预埋短h型钢布置。所述现浇混凝土包覆钢筋网片、柱外预设h型钢和预埋短h型钢形成节点连接区段。所述上部纵筋架设于箍筋上方。所述现浇混凝土包覆上部纵筋和箍筋形成梁-板承重体系。

6、进一步,所述钢管柱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上部纵筋穿过开槽。所述开槽位于外环板上方。所述上部纵筋通过开槽伸入钢管柱空腔后浇筑钢管内现浇混凝土。

7、进一步,所述上部纵筋穿过开槽为腰形槽。

8、进一步,所述上部纵筋穿过开槽旁侧设置有加强板,以弥补开槽对强度的影响。

9、进一步,还包括搭接钢筋。所述搭接钢筋埋置在预制梁段中。所述搭接钢筋与预埋短h型钢的上方翼板焊接。

10、进一步,所述预埋短h型钢的腹板包括连接肢和附加肢。所述连接肢和附加肢相互垂直呈t形。所述附加肢与翼板存在间隙。

11、进一步,所述高强螺栓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高强螺栓。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贴敷于柱外预设h型钢的腹板和预埋短h型钢的腹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板分别与柱外预设h型钢的腹板以及预埋短h型钢的腹板连接。所述柱外预设h型钢的上下翼板和预埋短h型钢的对应翼板焊接。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根据上述任意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1)在工厂完成钢管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工。

14、2)现场施工。

15、2.1)将钢管柱外预设的h型钢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预埋短h型钢的腹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翼缘焊接。

16、2.2)在柱梁连接区域放置钢筋网片。

17、2.3)将上部纵筋贯穿钢管柱上预留开槽,定位后浇筑钢管柱内的混凝土。

18、2.4)搭建模板,浇筑现浇混凝土,实现钢管混凝土柱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完整连接并形成梁-板承重体系,完成施工。

1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20、a.构造简单,工期短且施工速度快,符合建筑装配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装配构件数量更少、结构更简洁,减少了构件加工精度不足导致的装配困难或强度不足等问题;现浇段工作量较少,装配效率更高;工作性能优越,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21、b.抗震性能好。h型钢具有优越的受力性能。当结构受到往复荷载作用时,h型钢提高了连接区域的抗弯能力;上部纵筋伸入钢管混凝土柱中,提高了正向承载力和整体性;箍筋提高了连接区域的抗剪能力,钢筋网可以防止节点裂缝开裂。纵筋、箍筋与h型钢共同参与受力;

22、c.工作机理明确。上部纵筋、底部纵筋和搭接钢筋传力给预埋h型钢,梁内预埋h型钢通过焊缝和高强螺栓有效传力给柱外预设h型钢,柱外预设h型钢通过外环板传力给钢管混凝土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柱(1)、预制钢筋混凝土梁(2)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段(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11)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上部纵筋穿过开槽;所述开槽位于外环板(12)上方;所述上部纵筋(31)通过开槽伸入钢管柱空腔后浇筑钢管内现浇混凝土(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纵筋穿过开槽为腰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纵筋穿过开槽旁侧设置有加强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搭接钢筋(24);所述搭接钢筋(24)埋置在预制梁段中;所述搭接钢筋(24)与预埋短H型钢(26)的上方翼板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短H型钢(26)的腹板包括连接肢和附加肢;所述连接肢和附加肢相互垂直呈T形;所述附加肢与翼板存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螺栓连接组件(34)包括连接板和高强螺栓;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贴敷于柱外预设H型钢(13)的腹板和预埋短H型钢(26)的腹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板分别与柱外预设H型钢(13)的腹板以及预埋短H型钢(26)的腹板连接;所述柱外预设H型钢(13)的上下翼板和预埋短H型钢(26)的对应翼板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柱(1)、预制钢筋混凝土梁(2)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段(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11)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上部纵筋穿过开槽;所述开槽位于外环板(12)上方;所述上部纵筋(31)通过开槽伸入钢管柱空腔后浇筑钢管内现浇混凝土(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纵筋穿过开槽为腰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纵筋穿过开槽旁侧设置有加强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形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搭接钢筋(24);所述搭接钢筋(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刘界鹏赵宗阔沈轩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