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倍率电池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173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1:00
本申请涉及电池组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倍率电池组散热装置,其包括安装外壳和设置在安装外壳内的多个电池单元,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底壁上安装有散热管道,所述散热管道的一端和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连通,所述散热管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散热管道截面大小调节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散热管道内部的调节板以及用于设置在调节板上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设置在散热管道的内壁上,且推动件用于推动调节板向远离散热管道设置推动件的内壁方向移动,所述调节板背离推动件的一侧和散热管道内壁之间形成供水通道,所述供水通道的大小随着水压变化而变化。本申请具有更加精准的控制整个电池组内的温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组散热的,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倍率电池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电池组包括安装外壳和设置在安装外壳内的多个电池单元,同时为了对安装外壳内的电池单元起到降温散热的作用,通过会在安装外壳内设置有散热管道,使散热管道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通过进水管向散热管道内通入不同的介质,当天气气温较高时,此时需要通过冷水对电池单元进行散热降温,冷水在散热管道内流动,流动的同时带动安装外壳内的热量进入到热交换器内,然后循环的通过进水管通入冷水进行降温,相反,在寒冷的天气中,为了提高电池组的续航能力,需要提高电池组的温度,此时通过进水管向散热管道内通入热水,此时通过热水流动提高安装外壳内的电池单元的温度,进而使整个电池组处于一个正常的温度内;另外,为了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效果,通常会在安装外壳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通过散热孔排出安装外壳内部的热量。

2、上述相关技术中,传统冷却系统的散热管道一般处于固定状态,当电池组内部温度不是很高时,此时降温散热不需要太多的冷却水进行散热,但是单位时间内散热水管内仍然通入相同体积的水,此时会造成电池组内部温度控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倍率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外壳(01)和设置在安装外壳(01)内的多个电池单元(02),所述安装外壳(01)的内底壁上安装有散热管道(05),所述散热管道(05)的一端和进水管(06)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07)连通,所述散热管道(05)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散热管道(05)截面大小调节的调节组件(1);所述调节组件(1)包括滑动连接在散热管道(05)内部的调节板(11)以及用于设置在调节板(11)上的推动件(12),所述推动件(12)设置在散热管道(05)的内壁上,且推动件(12)用于推动调节板(11)向远离散热管道(05)设置推动件(12)的内壁方向移动,所述调节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倍率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外壳(01)和设置在安装外壳(01)内的多个电池单元(02),所述安装外壳(01)的内底壁上安装有散热管道(05),所述散热管道(05)的一端和进水管(06)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07)连通,所述散热管道(05)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散热管道(05)截面大小调节的调节组件(1);所述调节组件(1)包括滑动连接在散热管道(05)内部的调节板(11)以及用于设置在调节板(11)上的推动件(12),所述推动件(12)设置在散热管道(05)的内壁上,且推动件(12)用于推动调节板(11)向远离散热管道(05)设置推动件(12)的内壁方向移动,所述调节板(11)背离推动件(12)的一侧和散热管道(05)内壁之间形成供水通道(24),所述供水通道(24)的大小随着水压变化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倍率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壳(01)上开设有散热孔(31),所述安装外壳(01)上转动连接有安装轴(32),所述安装轴(32)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对散热孔(31)进行封堵的封堵板(33),所述安装外壳(01)上设置有用于对封堵板(33)位置进行调节的控制组件(4),所述控制组件(4)使封堵板(33)处于不同角度时,散热孔(31)打开面积大小也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倍率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设置在调节板(11)上的推动杆(41),所述安装外壳(01)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安装轴(32)转动的联动组件(5),且联动组件(5)用于和推动杆(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倍率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5)包括滑动连接在安装外壳(01)上的移动杆(51)以及铰接在移动杆(51)上的伸缩杆(52),所述伸缩杆(52)远离移动杆(5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轴(32)上,所述安装外壳(01)上设置有用于推动移动杆(51)抵接在推动杆(41)上的推动弹簧(74);所述推动杆(41)上开设有用于和移动杆(51)端部抵接的推动面(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云邓亚凯雷利亮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储变电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