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洞储氢,尤其涉及一种岩洞储氢结构。
技术介绍
1、地下岩穴储氢技术,作为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存储和清洁能源转型领域的创新技术,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其技术背景可追溯至氢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载体的识别,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和储存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当前全球能源挑战和气候变化问题的背景下,地下岩穴储氢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应对可再生能源波动性,提供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并降低碳排放。因此,研究和发展地下岩穴储氢技术已成为能源行业和科学界的重要议题,其技术背景和发展趋势备受瞩目。
2、然而地下岩穴储氢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储存技术,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和劣势。首先,优势方面,地下岩穴储氢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供应问题。通过在能源充裕时将多余电力用于电解水制氢,并将氢气储存在岩洞中,可以在需求高峰时释放氢气以供能源使用。此外,岩穴储氢可以实现长期的氢气储存,因为氢气在岩洞中相对稳定,不易泄漏。这种技术还有潜力提高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然而,地下岩穴储氢也存在一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洞储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洞储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砌密封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围岩混凝土衬砌层、沥青掺混滑动层、钢衬层、环氧树脂密封层防氢渗漏涂层以及预张应力高分子聚酯薄膜,所述预张应力高分子聚酯薄膜与所述内撑部件连接,所述内撑部件用于调节所述预张应力高分子聚酯薄膜的张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洞储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密封层防氢渗漏涂层采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基体,并复掺有5%质量分数的氧化铝以及5%质量分数的氧化锆纳米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洞储氢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洞储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洞储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砌密封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围岩混凝土衬砌层、沥青掺混滑动层、钢衬层、环氧树脂密封层防氢渗漏涂层以及预张应力高分子聚酯薄膜,所述预张应力高分子聚酯薄膜与所述内撑部件连接,所述内撑部件用于调节所述预张应力高分子聚酯薄膜的张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洞储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密封层防氢渗漏涂层采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基体,并复掺有5%质量分数的氧化铝以及5%质量分数的氧化锆纳米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洞储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部件包括控制组件以及多个内撑组件,所述内撑组件环绕所述控制组件设置,所述内撑组件一端与所述控制组件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衬砌密封结构抵接,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内撑组件连接,能够驱动所述内撑组件伸缩,以调节所述内撑组件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洞储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振动组件,所述内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垫片以及气缸,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控制组件固定,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杆内部,所述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所述气缸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洞储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上留有开孔以内嵌所述预张应力高分子聚酯薄膜,所述第二连杆内设有绞盘、压力传感器、张力计,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垫片接触,所述张力计、所述绞盘的活动端与所述预张应力高分子聚酯薄膜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张力计、所述绞盘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张力计用于检测所述预张应力高分子聚酯薄膜的张力,所述控制组件接收检测的压力结果以及张力结果,驱动所述气缸伸缩以调节所述垫片与所述衬砌密封结构之间的压力,驱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中祺,谢亮,丁洪元,陈斌,杨光煜,刘绍卿,谢佳海,叶子航,贾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