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教育,特别涉及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大学教学中或者大型课堂教学中,由于人员较多,致使在角落或者后排的同学无法或者比较困难观看黑板进行学习,也难以构成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此外,有些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难以每人都配备一台多媒体设备,因此也难以进行相应的教学。
2、授权公告号cn 111692484 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
3、的互动教学装置,由于展示装置前端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称安装有y状的耳座,耳座的后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体,其连接体的前端通过销轴与前支脚上端转动相连接,而耳座的上端则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后支脚,后支脚和前支脚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显示器的背部平面两端,共同构成v状结构,后支脚和前支脚之间的连接体上连接有拉簧,其拉簧的另一端与耳座的下支脚固定相连接,使得展示装置可配合电动伸缩缸进行角度调整,以便于使得近处的学生和远处的学生都能够看到,该装置可单独放置在教室内黑板的两端,或者放置在教室的中部位置,以便于后方的同学也能够看到所教授的内容。
4、但是上述装置经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实际应用后发现仍旧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即使装置处于不使用的待机状态,装置的显示器也处于持续裸露状态,考虑到课间教室内学生频繁走动的情况,缺乏保护的显示器极易因学生的活动或误触而导致受损,进而导致显示器表面产生影响观看的划痕。
5、另外由于装置靠近黑板,而黑板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粉笔的原因产生较多的粉尘,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
6、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所述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通过互动教学装置实现,所述互动教学装置包括电动车托,所述电动车托顶部可转动的设置有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外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左侧设置有连接翻转机构,所述连接翻转机构端部连接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外侧设置有清理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顶端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
3、所述牵引机构包括旋转底座、滑槽、牵引滑块、第一磁体、第一弹簧、第一牵引绳、牵引块、第二磁体和l形限位套管;
4、所述旋转底座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电动车托顶部,所述滑槽开设于旋转底座顶部,所述牵引滑块沿水平方向滑动嵌套设置于滑槽内侧,所述第一磁体固定嵌套设置于牵引滑块顶部,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设置于牵引滑块右侧且与滑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位于第一弹簧内侧且其两端分别与牵引滑块以及牵引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体固定嵌套设置于牵引块顶部,所述l形限位套管滑动套接设置于第一牵引绳外侧且固定嵌套设置于旋转底座顶部右侧;
5、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往复螺杆、导向杆和顶板;
6、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嵌套设置于旋转底座顶部右侧,所述往复螺杆传动连接于驱动电机顶部,所述导向杆固定设置于旋转底座顶部右侧,所述顶板固定设置于导向杆顶部且通过轴承转动套接设置于往复螺杆外侧;
7、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板、第二弹簧、外套板、第三磁体和下推块;
8、所述升降板、第二弹簧和外套板由上至下依次套接设置于往复螺杆与导向杆外侧,所述升降板与往复螺杆传动连接且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于升降板与外套板之间,所述外套板滑动套接设置于往复螺杆、导向杆和l形限位套管外侧,所述第三磁体固定嵌套设置于升降板底部,所述下推块固定设置于升降板顶部。
9、优选的,所述连接翻转机构包括l形连接臂、连接板、安装槽和齿轮。
10、优选的,所述l形连接臂固定设置于外套板左侧,所述连接板通过销轴转动设置于l形连接臂前侧左端,所述连接板与显示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开设于连接板内侧,所述齿轮固定设置于安装槽内侧。
11、优选的,所述清理结构包括安装外框、容纳盒、收卷辊、扭簧、第二牵引绳、滑动座、第四磁体和清洁棉。
12、优选的,所述安装外框固定套接设置于显示器外侧,所述容纳盒固定设置于安装外框左侧,所述收卷辊可转动的设置于容纳盒内部,所述扭簧固定连接于容纳盒内壁与收卷辊之间,所述第二牵引绳卷绕于收卷辊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与收卷辊以及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沿竖直方向滑动嵌套设置于安装外框底部,所述第四磁体固定嵌套设置于滑动座底部,所述清洁棉固定设置于滑动座顶部且与安装外框贴合。
13、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l形安装板、l形连接杆、第三弹簧、上推块和齿条。
14、优选的,所述l形安装板固定设置于顶板底部左侧,所述l形连接杆滑动贯穿设置于l形安装板侧面,所述第三弹簧套接设置于l形连接杆外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l形安装板固定连接以及另一端与l形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上推块固定设置于l形连接杆右端,所述齿条固定设置于l形连接杆左端。
15、优选的,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6、s1、对装置进行使用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启动后带动往复螺杆持续旋转,往复螺杆旋转时带动升降板持续上升,此时第二弹簧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因此升降板上升过程中,第二弹簧逐渐复原且外套板不进行上升;
17、s2、升降板上升时通过第三磁体与第二磁体带动牵引块同步上升,牵引块上升时通过第一牵引绳带动牵引滑块在滑槽内侧向右滑动,牵引滑块滑动过程中通过第一磁体与第四磁体带动滑动座在安装外框下方同步右移,滑动座右移时对第二牵引绳进行拉拽,同时通过清洁棉对显示器底部进行清洁;
18、s3、升降板上升距离达到第一阈值时,第一弹簧被压缩至极限,此时第二弹簧已完全复位且清洁棉完成对显示器的清理,后续随着升降板的继续上移,第二磁体由第三磁体底部脱离,牵引滑块在被压缩的第一弹簧的带动下复位;
19、s4、升降板上升距离达到第二阈值时,升降板通过第二弹簧、外套板和连接翻转机构带动显示器与清理结构同步上升,此时第一磁体由第四磁体底部脱离;
20、s5、升降板上升距离达到第三阈值时,显示器抵达教学位置,l形连接臂顶部与l形安装板底部贴合,齿条与齿轮啮合,此时由于l形安装板的阻挡,外套板、连接翻转机构、显示器和清理结构均无法继续上升,此时随着往复螺杆的继续旋转,升降板带动下推块继续上升,同时对第二弹簧进行拉伸;
21、s6、升降板上升距离达到第四阈值时,下推块底部与上推块底部贴合,后续随着升降板的继续上移,上推块在下推块推动下发生右移,进而在对第三弹簧进行拉伸的同时带动齿条同步右移,齿条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通过互动教学装置实现,所述互动教学装置包括电动车托(1),所述电动车托(1)顶部可转动的设置有牵引机构(2),所述牵引机构(2)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外侧设置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左侧设置有连接翻转机构(5),所述连接翻转机构(5)端部连接有显示器(6),所述显示器(6)外侧设置有清理结构(7),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顶端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转机构(5)包括L形连接臂(51)、连接板(52)、安装槽(53)和齿轮(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连接臂(51)固定设置于外套板(43)左侧,所述连接板(52)通过销轴转动设置于L形连接臂(51)前侧左端,所述连接板(52)与显示器(6)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53)开设于连接板(52)内侧,所述齿轮(54)固定设置于安装槽(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结构(7)包括安装外框(71)、容纳盒(72)、收卷辊(73)、扭簧(74)、第二牵引绳(75)、滑动座(76)、第四磁体(77)和清洁棉(7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框(71)固定套接设置于显示器(6)外侧,所述容纳盒(72)固定设置于安装外框(71)左侧,所述收卷辊(73)可转动的设置于容纳盒(72)内部,所述扭簧(74)固定连接于容纳盒(72)内壁与收卷辊(73)之间,所述第二牵引绳(75)卷绕于收卷辊(73)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与收卷辊(73)以及滑动座(76)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76)沿竖直方向滑动嵌套设置于安装外框(71)底部,所述第四磁体(77)固定嵌套设置于滑动座(76)底部,所述清洁棉(78)固定设置于滑动座(76)顶部且与安装外框(71)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L形安装板(81)、L形连接杆(82)、第三弹簧(83)、上推块(84)和齿条(8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安装板(81)固定设置于顶板(34)底部左侧,所述L形连接杆(82)滑动贯穿设置于L形安装板(81)侧面,所述第三弹簧(83)套接设置于L形连接杆(82)外侧,所述第三弹簧(83)一端与L形安装板(81)固定连接以及另一端与L形连接杆(82)固定连接,所述上推块(84)固定设置于L形连接杆(82)右端,所述齿条(85)固定设置于L形连接杆(82)左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通过互动教学装置实现,所述互动教学装置包括电动车托(1),所述电动车托(1)顶部可转动的设置有牵引机构(2),所述牵引机构(2)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外侧设置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左侧设置有连接翻转机构(5),所述连接翻转机构(5)端部连接有显示器(6),所述显示器(6)外侧设置有清理结构(7),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顶端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转机构(5)包括l形连接臂(51)、连接板(52)、安装槽(53)和齿轮(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连接臂(51)固定设置于外套板(43)左侧,所述连接板(52)通过销轴转动设置于l形连接臂(51)前侧左端,所述连接板(52)与显示器(6)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53)开设于连接板(52)内侧,所述齿轮(54)固定设置于安装槽(53)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的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结构(7)包括安装外框(71)、容纳盒(72)、收卷辊(73)、扭簧(74)、第二牵引绳(75)、滑动座(76)、第四磁体(77)和清洁棉(7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慧教育的基于现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栾宝,刘艳敏,张金刚,张秀梅,韩宝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学测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