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装置的逆变组件和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1395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的逆变组件和储能装置,逆变组件包括:逆变壳体,逆变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且逆变壳体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散热单元,散热单元设于容纳空间内,第一风口、容纳空间和第二风口相通以形成散热风道;储能装置设有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且第一散热口和第一风口之间形成第一间距,第二散热口和第二风口之间形成第二间距;且储能装置内还设有连接第二风口和第二散热口的导风件。本技术解决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储能装置的壳体过热,储能装置和逆变组件会保持一定间距,但这样设置容易造成热风无法有效流出并在储能装置内部堆积,从而造成储能装置内部的设备过热的情况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装置的逆变组件和一种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1、储能装置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便携式储能设备,实现了一些难以连接到市电的偏僻郊区,人们能够借助于便携式储能设备进行用电,例如使用电动工具、照明设备等。

2、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储能装置的壳体过热,储能装置和逆变组件会保持一定间距,但这样设置容易造成热风无法有效流出并在储能装置内部堆积,从而造成储能装置内部的设备过热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储能装置的壳体过热,储能装置和逆变组件会保持一定间距,但这样设置容易造成热风无法有效流出并在储能装置内部堆积,从而造成储能装置内部的设备过热的情况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装置的逆变组件,逆变组件包括:逆变壳体,逆变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且逆变壳体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散热单元,散热单元设于容纳空间内,第一风口、容纳空间和第二风口相通以形成散热风道;其中,储能装置设有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且第一散热口和第一风口之间形成第一间距,第二散热口和第二风口之间形成第二间距;且储能装置内还设有连接第二风口和第二散热口的导风件。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逆变壳体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逆变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散热单元的容纳空间,第一风口、容纳空间和第二风口依次连通形成散热风道,外界的空气能够从任一侧的风口流入容纳空间,带走逆变组件中容纳空间内的热量,在容纳空间内设置散热单元,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风口处设有第一风冷结构,第一风冷结构对容纳空间施加自第一风口朝向第二风口方向的第一风力;和/或,第二风口处设有第二风冷结构,第二风冷结构对容纳空间施加自第一风口朝向第二风口方向的第二风力。储能装置上的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为外界空气和第一安装空间内的空气流通提供一个通道。举例来说,第一散热口和第一风口用于进风,第二散热口和第二风口用于出风,第一散热口和第一风口之间形成第一间距,第二散热口和第二风口之间形成第二间距,避免堆积在逆变组件的热量导致储能装置的壳体热量过高,造成烫手等情况;另一方面,外界的冷风进入第一散热口后能够通向第一安装空间的其他设备,同时对其他设备进行散热,避免储能装置内部温度过高。导风件连接第二风口和第二散热口,用于将第二风口的空气直接导向储能装置的第二散热口,再通过第二散热口将空气通向外界,避免热风在储能装置的第一安装空间内堆积,从而造成第一安装空间内的其他设备过热。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风冷结构和第二风冷结构都为风扇结构,可以理解的是,逆变组件在进行直流与交流之间的转换作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于是,通过在逆变组件的相对两端设置有第一风冷结构和第二风冷结构,能够将容纳空间内的热量从第二风口快速排除,避免容纳空间内的热量排放不及时而导致逆变组件过热发生损坏。风扇结构运行产生的风导向至散热风道,使得风能够顺利的穿过整个散热风道,并对散热风道内的每个电子器件都进行散热;防止电子器件将风挡住不能完全通过整个散热风道的情况发生,致使第一风冷结构和第二风冷结构吹出的风不能均匀的对每个电子器件进行散热。

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散热单元沿第一风口至第二风口的方向延伸设置。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散热单元沿第一风口至第二风口的方向设置,即散热单元沿风向设置,在风向方向上设置散热单元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散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件,第一散热件设有沿散热风道延伸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贯穿第一散热件;多个第二散热件,多个第二散热件设于第一散热件的外壁;其中,多个第二散热件之间形成和第一风道同向的第二风道。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散热件连接逆变壳体,第一散热件设有沿散热风道延伸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贯穿第一散热件,当外界的风沿散热风道穿过容纳空间时,能够减轻风阻,便于空气的流通,以此提高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在第一散热件上设置第一风道还能够降低散热单元的重量,从而满足家用轻便需求;多个第二散热件设于第一散热件的外壁,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多个第二散热件之间形成第二风道,进一步便于空气的流通。

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多个第二散热件等间距设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多个第二散热件等间距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小各个第二散热件之间的风阻,同时提高空气流通的稳定性,从而减小风噪。

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当逆变壳体上设有两个第一风口和/或两个第二风口时,散热单元设于两个第一风口之间。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散热单元设于两个第一风口之间,同时设于两个第二风口之间,能够提高空气流过散热单元表面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逆变组件还包括:逆变器,逆变器设于容纳空间,且逆变器用于转换电流;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散热单元。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容纳空间内设有逆变器和电路板,逆变器用于转换电流,散热单元设置在电路板上用于提高散热效果。

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逆变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容纳空间。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包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并保护逆变组件的内部零件,且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对位于容纳空间内的逆变器、散热单元进行检修和更换。当需要对容纳空间内的设备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可以直接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拆装,为后续的维修提供了便捷。

1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逆变组件;储能外壳,储能外壳内设有用于容纳逆变组件的第一安装空间;电源组件,电源组件设于第一安装空间,且电源组件与逆变组件电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储能装置具有如本技术任一实施例的逆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储能外壳上设有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且第一散热口和第一风口之间形成第一间距,第二散热口和第二风口之间形成第二间距;储能装置还包括导风件,导风件连接第二风口和第二散热口。

2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储能外壳上的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为外界空气和第一安装空间内的空气流通提供一个通道。举例来说,第一散热口和第一风口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装置(10)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组件(2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20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组件(20)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壳体(100)包括:

9.一种储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10)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装置(10)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组件(2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20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瑞李泽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丰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