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17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4
本技术公开了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涉及河道清淤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上转动安装有调整液压缸,调整液压缸的输出端设置有混料组件,混料组件由限位组件限位,且限位组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本申请通过利用调整液压缸使得混料组件的高度能够被调整,从而将混料组件接触到淤泥的底部,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混散,从而使得能够对实现多深度清淤处理,从而解决清淤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在清理过程中通过限位组件对混料组件的位置进行限定,解决由于硬度过大时,混料组件不能够挤压在淤泥,不便于对淤泥进行打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河道清淤,具体为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


技术介绍

1、河道清淤指的是通过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搅拌,搅拌成浑浊的水状,随后使得其跟随河水流走,或者将淤泥抽取到岸边对其进行压缩处理,从而实现对河道内部淤泥的清淤处理。

2、在对河道清淤时,通常将清淤设备安装在清淤船上,通过清淤船带着清淤设备进行移动,使得能够将清淤设备作用在相应的位置上,便于对河道进行清理。

3、在申请号为:202122198996.x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清淤结构,具体的,通过出水管道和抽吸管道,使得利用出水管道对淤泥进行搅拌,使其能够混散在水里,便于利用抽吸管道将其抽取出,从而能够实现对淤泥的清理,但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罩体的最低端的高度低于旋转扫入机构,所以在进行清淤时,首先需要将罩体的最低端以一定的压力向下压,使得罩体的最低端进入到淤泥的内部,在旋转扫入机构进行混散时,导致其最低端的淤泥不便于进行混散,影响其淤泥混散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罩体的最低端低于旋转扫入机构的高度,使得旋转扫入机构对淤泥的混散效果较差,影响清淤效果的问题。

2、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上转动安装有调整液压缸,调整液压缸的输出端设置有混料组件,混料组件由限位组件限位,且限位组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

3、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第一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一铰接座,调整液压缸和第一铰接座转动连接,混料组件上固定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转动设置有第二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和调整液压缸的输出端转动连接。

4、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混料组件包括混料电机,混料电机驱动连接混料滚筒,混料滚筒上均匀设置有混料扇叶,混料电机固定在混料支撑座上,混料支撑座和转动轴固定连接。

5、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和混料组件转动连接。

6、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限位杆呈倾倒的“工”字形,限位槽呈倾倒的“工”字形。

7、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限位杆上均匀开设有防滑槽,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部固定有防滑伸缩杆,防滑伸缩杆输出端设置有防滑块,防滑块和防滑槽配合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本申请通过利用调整液压缸使得混料组件的高度能够被调整,从而将混料组件接触到淤泥的底部,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混散,从而使得能够对实现多深度清淤处理,从而解决清淤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在清理过程中,由于淤泥底部的硬度不同,会导致混料组件不能以一定的压力挤压在淤泥上,所以在本申请中通过限位组件对混料组件的位置进行限定,解决由于硬度过大时,混料组件不能够挤压在淤泥,不便于对淤泥进行打散的问题。

10、2、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滑槽和防滑块的作用,使得利用防滑块卡进防滑槽内部,对限位杆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保证限位杆的位置稳定性,即在防滑伸缩杆启动,带动防滑块进入到防滑槽的内部,使得限位杆在限位槽内部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能够保证混料组件位置的稳定性,将混料组件以一定的压力按压在淤泥上,便于对淤泥进行打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5)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转动安装有调整液压缸(8),所述调整液压缸(8)的输出端设置有混料组件(7),所述混料组件(7)由限位组件(3)限位,且所述限位组件(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固定有第一铰接座(2),所述调整液压缸(8)和第一铰接座(2)转动连接,所述混料组件(7)上固定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上转动设置有第二铰接座(74),所述第二铰接座(74)和调整液压缸(8)的输出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组件(7)包括混料电机(71),所述混料电机(71)驱动连接混料滚筒(76),所述混料滚筒(76)上均匀设置有混料扇叶(73),所述混料电机(71)固定在混料支撑座(72)上,所述混料支撑座(72)和转动轴(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限位槽(31),所述第二支撑板(5)上开设有限位槽(31),所述限位槽(31)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杆(34),且所述限位杆(34)和混料组件(7)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4)呈倾倒的“工”字形,所述限位槽(31)呈倾倒的“工”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4)上均匀开设有防滑槽(33),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开设有安装槽(36),所述安装槽(36)内部固定有防滑伸缩杆(35),所述防滑伸缩杆(35)输出端设置有防滑块(32),所述防滑块(32)和防滑槽(33)配合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5)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转动安装有调整液压缸(8),所述调整液压缸(8)的输出端设置有混料组件(7),所述混料组件(7)由限位组件(3)限位,且所述限位组件(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固定有第一铰接座(2),所述调整液压缸(8)和第一铰接座(2)转动连接,所述混料组件(7)上固定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上转动设置有第二铰接座(74),所述第二铰接座(74)和调整液压缸(8)的输出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淤船多深度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组件(7)包括混料电机(71),所述混料电机(71)驱动连接混料滚筒(76),所述混料滚筒(76)上均匀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选军姚昌德朱小禹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清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