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09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连接机构以及压电发声组件;所述车体包括一个或多个预设部位;所述压电发声组件经连接机构被固定至所述车体的预设部位,所述压电发声组件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正反面的压电片,压电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振动;所述连接机构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沿所述压电片的形变方向设置在位于正面的所述压电片的两侧的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传递所述振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沿所述形变方向上与所述压电片之间的间距的大小关联于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被固定至所述车体的预设部位。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体可发声的车辆,且各预设部位的车体的发声性能方便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压电发声组件作为车载扬声器的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现在社会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汽车用作代步工具已经非常普遍,消费者在购车时对于车辆的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随着汽车在现代人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不再仅限于是单一的用于出行的交通工具。汽车的空间随着技术的发展,正不断向外拓展,它不再局限于车内,更加多地延展到车外,正在颠覆我们对于汽车的理解。

2、就以车载音箱为例,现有技术中的车载音箱更多地指向设置在车厢内部,用于为车内用户播放音频数据的扬声器。目前的车载扬声器主要以动圈式、电容式为主。压电发声组件,尤其是薄片振子发声器由于其轻薄的体积、较低的工作功耗,是近年来新兴的扬声技术。但目前压电发声技术主要应用在智能移动终端和oled电视机上,在车载领域,压电发声技术仅仅应用在用以车辆报警的蜂鸣器上,还未有将压电发声组件应用在车辆上,当作车载扬声器的应用。

3、不同于在智能移动终端或电视机上的应用,车载扬声器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多样化,并且对声学性能也有要求(例如音量足够大、高低音频均要有)。需要考虑如何在车辆的不同安装部位设置具有适合该部位的发声性能的压电发声装置,以满足用户的听感需求。

4、因此,如何能够将压电发声技术灵活地应用在车辆上,提供一种以压电发声组件作为车载扬声器的车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正在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2、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在车辆的车体的不同预设部位设置了压电发声组件,以压电发声组件作为车载扬声器,且压电发声组件的发声性能关联于压电发声组件固定在车体上的所述预设部位,能够提升整体的听觉效果,用户体验感良好。

3、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设置在车体的外壳板、内饰板和车身组件上,使得固定在外壳板上的压电发声组件更适于朝向车辆的外部发声、固定在内饰板和车身组件上的压电发声组件更适于朝向车内空间发声,兼具车载外置扬声器和内部扬声器,满足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直接带动外壳板、内饰板或车身组件振动,从而使外壳板、内饰板或车身组件扩音、发声,充分利用了车辆的车体,节省了成本。

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通过扩音组件,能够保证车载扬声器的音量,满足用户的需求。

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多个预设部位,从而能够提供组合式车载扬声系统,且各个预设部位设置不同发声性能的压电发声组件,能够提供立体环绕声场,提高听觉效果。

7、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设置在车辆车门的外壳板与内饰板之间的中空夹层,从而利用车辆的一个或多个车门来提供单声道或多声道的听觉效果,并提升用户体验感。

8、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设置在车门靠近外壳板的湿区,再由线缆绕过车门的密封层接入车门线缆,从而更适于朝向车门的外部发声。

9、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避开降噪装置和/或防撞装置地被固定至车辆车门的外壳板,从而防止该降噪装置及防撞装置影响压电发声组件的听觉效果。

10、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设置在车辆车顶的外壳板与内饰板之间的中空夹层,从而利用车辆的车顶来提供更立体的听觉效果,并提升用户体验感。

11、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设置在车顶内饰板朝向车顶外壳板的表面,和/或天窗结构的内层遮光板朝向其外层透光板的表面,从而更适于朝向车顶的下方发声。

1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设置在车辆座椅,从而利用车辆的一个或多个座椅来提供单声道或多声道的听觉效果,并提升用户体验感。

13、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设置在座椅背板的内表面、座椅的坐垫底板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从而利用座椅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来提供单声道或多声道的听觉效果,并提升对应用户的体验感。

1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设置在座椅头枕的头枕背板的内表面,从而利用座椅头枕来提供近距离的听觉效果,并提升对应用户的体验感。

1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设置在车辆地板的上表面,从而利用车辆地板来提供更立体的听觉效果,并提升用户体验感。

1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设置在车辆多个相邻座椅之间的扶手箱,从而利用车辆的扶手箱来提供更丰富的听觉效果,并提升用户体验感。

17、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设置在车辆保险杠的保险杠壳体与吸能装置之间,从而利用车辆的前保险杠和/或后保险杠来提供更丰富的听觉效果,并提升用户体验感。

18、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优势在于,压电发声组件可以避开导流格栅区域、车牌区域、雷达传感器区域等功能区域地附着于所述保险杠,从而避免影响各功能区域的正常工作。

19、本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可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的示意性实施例得以实现。

20、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连接机构以及压电发声组件;其中,所述车体包括一个或多个预设部位;所述压电发声组件经由所述连接机构被固定至所述车体的所述预设部位,所述压电发声组件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正、反两面的压电片,所述压电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在所述基板所在的水平面内伸长形变或收缩形变,以产生垂直于所述水平面的振动;所述连接机构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沿所述压电片的形变方向设置在位于正面的所述压电片的两侧的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传递所述振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沿所述形变方向上与所述压电片之间存在间距,且所述间距的大小关联于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被固定至所述车体的所述预设部位。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体由外壳板、内饰板和附着于所述内饰板上的车身组件构成;所述压电发声组件经由所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连接机构以及压电发声组件;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体由外壳板、内饰板和附着于所述外壳板和/或所述内饰板上的车身组件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压电发声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直接固定至所述车体的所述预设部位,以传递所述振动至所述外壳板、所述内饰板或所述车身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被固定至所述外壳板、所述内饰板或所述车身组件上的平整区域,所述平整区域的平整度大于预设阈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扩音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扩音组件,以传递所述振动至所述扩音组件,所述扩音组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被固定至所述外壳板、所述内饰板或所述车身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扩音组件为扩音板或扩音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预设部位包括所述车辆的保险杠、车门、车顶、底盘、仪表台、座椅、扶手箱中的一者或多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中,适于低频发声的压电发声组件被固定在所述车顶、所述底盘和所述座椅中的至少一者;和/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适于低频发声的压电发声组件的所述压电片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之间的所述间距的大小处于第一预设范围;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预设部位包括所述车辆的车门,所述车门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板与所述内饰板之间的第一中空夹层,所述连接机构及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中空夹层,其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中空夹层进一步包括靠近所述内饰板的干区和靠近所述外壳板的湿区,所述干区和所述湿区之间经由密封层间隔,所述第一连接线缆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压电发声组件,并绕过所述密封层以集成所述车门线缆。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中空夹层内还设置有降噪装置和/或防撞装置,所述压电发声组件避开所述降噪装置和/或所述防撞装置地被固定至所述第一表面。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预设部位包括所述车辆的车顶,所述车顶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板和所述内饰板之间的第二中空夹层,所述连接机构及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二中空夹层中,其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夹层邻接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或后挡风玻璃的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顶线缆包括车顶灯线缆和/或天线线缆,所述第三连接线缆在所述第二中空夹层中集成所述车顶灯线缆和/或天线线缆后被引出所述车顶。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顶的中央区域包括天窗结构,所述压电发声组件紧靠所述天窗结构地被固定至所述车顶的内饰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顶线缆包括所述天窗结构的天窗线缆,所述第三连接线缆在所述第二中空夹层中集成所述天窗线缆后被引出所述车顶。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顶的中央区域包括天窗结构,所述天窗结构中包括外层透光板和/或内层遮光板,所述外层透光板与所述外壳板平齐,所述内层遮光板可收缩至所述第二中空夹层中;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扩音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扩音组件,以传递所述振动至所述扩音组件,所述扩音组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被固定至所述内饰板或所述车顶的天窗结构的内层遮光板。

2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身组件包括所述车辆的座椅,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第四连接线缆,所述第四连接线缆集成所述座椅的座椅线缆后被引出所述座椅,以将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连接至位于所述座椅之外的第三驱动电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压电发声组件经由所述连接机构被固定至所述座椅的座椅背板的内表面、所述座椅的坐垫底板的内表面和/或所述座椅的坐垫底板的外表面。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座椅还包括头枕,所述头枕经由连接管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座椅背板的上方,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还经由所述连接结构被固定至所述头枕的头枕背板的内表面,所述第四连接线缆经由所述连接管被引出所述头枕,再集成所述座椅线缆。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座椅附着于所述车辆的地板,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还经由所述连接机构被固定至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连接机构以及压电发声组件;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体由外壳板、内饰板和附着于所述外壳板和/或所述内饰板上的车身组件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压电发声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直接固定至所述车体的所述预设部位,以传递所述振动至所述外壳板、所述内饰板或所述车身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被固定至所述外壳板、所述内饰板或所述车身组件上的平整区域,所述平整区域的平整度大于预设阈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扩音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扩音组件,以传递所述振动至所述扩音组件,所述扩音组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被固定至所述外壳板、所述内饰板或所述车身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扩音组件为扩音板或扩音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预设部位包括所述车辆的保险杠、车门、车顶、底盘、仪表台、座椅、扶手箱中的一者或多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中,适于低频发声的压电发声组件被固定在所述车顶、所述底盘和所述座椅中的至少一者;和/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适于低频发声的压电发声组件的所述压电片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之间的所述间距的大小处于第一预设范围;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预设部位包括所述车辆的车门,所述车门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板与所述内饰板之间的第一中空夹层,所述连接机构及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中空夹层,其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中空夹层进一步包括靠近所述内饰板的干区和靠近所述外壳板的湿区,所述干区和所述湿区之间经由密封层间隔,所述第一连接线缆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压电发声组件,并绕过所述密封层以集成所述车门线缆。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中空夹层内还设置有降噪装置和/或防撞装置,所述压电发声组件避开所述降噪装置和/或所述防撞装置地被固定至所述第一表面。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预设部位包括所述车辆的车顶,所述车顶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板和所述内饰板之间的第二中空夹层,所述连接机构及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二中空夹层中,其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压电发声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夹层邻接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或后挡风玻璃的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顶线缆包括车顶灯线缆和/或天线线缆,所述第三连接线缆在所述第二中空夹层中集成所述车顶灯线缆和/或天线线缆后被引出所述车顶。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顶的中央区域包括天窗结构,所述压电发声组件紧靠所述天窗结构地被固定至所述车顶的内饰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顶线缆包括所述天窗结构的天窗线缆,所述第三连接线缆在所述第二中空夹层中集成所述天窗线缆后被引出所述车顶。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顶的中央区域包括天窗结构,所述天窗结构中包括外层透光板和/或内层遮光板,所述外层透光板与所述外壳板平齐,所述内层遮光板可收缩至所述第二中空夹层中;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扩音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扩音组件,以传递所述振动至所述扩音组件,所述扩音组件经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瑜马斌
申请(专利权)人: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