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喷墨头及喷墨打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华实验室专利>正文

喷墨头及喷墨打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0706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1
本申请涉及一种喷墨头及喷墨打印装置,喷墨头包括多个喷孔、多个压力箱、多个间隔设置的限流结构。各限流结构一端用于与储墨池连通,各限流结构另一端设有压力箱,各压力箱上设有喷孔,喷孔、压力箱、限流结构一一对应设置;各压力箱箱壁上设有磁性体,各压力箱外侧设有电磁线圈,各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力以驱动对应压力箱内的磁性体伸缩,以带动该压力箱箱壁振动以将墨水压迫至对应喷孔喷出,无需在压力箱箱壁的磁性体上设置正极端和负极端,在一定出程度上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便于在较小尺寸的压力箱上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喷墨打印,尤其涉及一种喷墨头及喷墨打印装置


技术介绍

1、喷墨打印机是一种将墨水经喷嘴变成细小微滴喷射到印纸上的理想位置处,从而打印预设图像的设备。

2、喷墨打印机通常包括储墨池和喷嘴,喷嘴内通常集成有多个喷孔,每个喷孔均通过一个独立的流道与储墨池连通。各流道上均设置有一个压力腔,各压力腔的腔壁上均设置有压电陶瓷材料,压电陶瓷材料上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压电陶瓷材料通过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与外部电场连接。压电陶瓷材料在外部电场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形状变化,比如伸缩或剪切变形,带动压力腔的腔壁发生对应的变形,从而在压力腔内产生喷墨压力,喷墨压力可将进入到压力腔内的墨水从对应的喷孔中喷射出去,实现预设图像的喷墨打印。

3、然而,现有技术中,喷嘴内集成的喷孔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样每个喷孔与储墨池之间的流道的尺寸越来越小,设置在流道上的压力腔的尺寸也越来越小,导致在压力腔的腔壁上设置压电陶瓷材料,并在压电陶瓷材料上设置与外部电场连接的正极和负极,并且需要对每个压电陶瓷材料的正极和负极做绝缘处理,工序复杂,加工难度较大,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喷墨头及喷墨打印装置。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喷墨头,用于与喷墨打印装置的储墨池连通,所述喷墨头包括多个喷孔、多个压力箱以及多个限流结构;

3、多个所述限流结构间隔设置,各所述限流结构的一端均用于与所述储墨池连通,各所述限流结构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所述压力箱,各所述压力箱上均设置有喷孔,各所述压力箱的内腔均形成为压力腔,各所述喷孔均与对应的压力箱的压力腔连通,所述喷孔、所述压力箱、所述限流结构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的喷孔、压力箱的内腔、限流结构的内腔均连通;

4、各所述压力腔的腔壁上均设置有磁性体,各所述压力箱的外侧均设置有电磁线圈,且各所述电磁线圈与对应的压力箱的外壁之间均具有预设距离,各所述电磁线圈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各所述压力箱内的磁性体在对应的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带动对应的压力腔的腔壁振动并在对应的压力腔内形成喷墨压力,将进入至对应的压力腔内的墨水压迫至对应的喷孔中喷出。

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体包括磁性膜,所述磁性膜的形状与所述压力腔的腔壁的形状相匹配;

6、所述磁性膜与所述压力箱一体成型。

7、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压力腔的腔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磁性体,各所述压力腔均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至少两个所述磁性体分设在所在压力腔的两个所述侧壁上;

8、和/或,各所述压力箱的外侧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电磁线圈,至少两个所述电磁线圈位于对应的压力箱的同侧。

9、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电磁线圈均位于对应的压力箱的正上方;

10、各所述电磁线圈的朝向对应的压力箱的一侧与对应的压力箱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微米。

11、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电磁线圈靠近对应的压力箱的中心线设置,且各所述电磁线圈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压力箱的朝向所述电磁线圈的外壁面相交;

12、和/或,各所述电磁线圈为螺旋式线圈。

13、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压力箱与对应的喷孔之间均设置有中空的引流管;

14、各所述引流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压力箱的压力腔和喷孔连通,且各所述引流管的与所述压力腔连通的第一结合口的口径大于对应的限流结构与所述压力腔连通的第二结合口的口径。

15、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限流结构均包括连通的第一限流管和第二限流管;

16、各所述第一限流管均位于对应的第二限流管的下方,并与对应的第二限流管相交设置,各所述第一限流管的背离对应的第二限流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储墨池连通,各所述第二限流管的背离对应的第一限流管的一端均与对应的压力腔连通。

17、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二限流管的至少朝向对应的压力箱一侧的内径小于对应的第一限流管的内径;

18、和/或,各所述第二限流管的与所述压力腔连通的第二结合口的口径小于对应的引流管的与所述压力腔连通的第一结合口的口径。

19、一些实施例中,在沿所述墨水的喷射方向上,各所述喷孔的至少部分孔径依次减小;

20、和/或,所述喷墨头还包括多个输墨管,一个所述输墨管对应一个所述限流结构,各所述输墨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限流结构的朝向所述储墨池的一端,各所述输墨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储墨池连通。

2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包括储墨池以及如上述的喷墨打印头,所述储墨池与所述喷墨打印头连通。

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3、本申请提供的喷墨头及喷墨打印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喷孔、多个压力箱以及多个限流结构,将多个限流结构间隔设置,使各限流结构的一端均用于与喷墨打印装置的储墨池连通,在各限流结构的另一端均设置压力箱,在各压力箱上均设置喷孔,各压力箱的内腔均形成为压力箱,各喷孔均与对应的压力箱的压力腔连通,喷孔、压力箱、限流结构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对应的喷孔、压力腔、限流结构的内腔均连通。在各压力腔的腔壁上均设置有磁性体,在各压力箱的外侧均设置有电磁线圈,并使各电磁线圈与对应的压力箱的外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且使各电磁线圈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从而在各电磁线圈通电时可以产生电磁力,每个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能够驱动对应的压力箱内的磁性体发生形变,从而带动对应的压力腔的腔壁振动,在对应的压力腔内形成喷墨压力,进而将进入至对应的压力腔内的墨水压迫至对应的喷孔中喷出,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喷墨头采用电磁力作为驱动力,驱动压力腔的腔壁发生变形,从而驱动墨水发生位移,实现电磁驱动喷墨,丰富了喷墨头喷墨的驱动力来源,并且与现有技术中在压力箱的箱壁上设置压电陶瓷材料,并在压电陶瓷材料上设置与外部电场连通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并且需要对每个压电陶瓷材料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做绝缘处理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的喷墨头在压力箱箱壁上的磁性体无需设置正极端和负极端,更不涉及对正极端和负极端做绝缘处理,在一定出程度上简化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便于在较小尺寸的压力箱上布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墨头,用于与喷墨打印装置的储墨池(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头包括多个喷孔(2)、多个压力箱(3)以及多个限流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5)包括磁性膜,所述磁性膜的形状与所述压力腔的腔壁的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压力腔的腔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磁性体(5),各所述压力腔均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至少两个所述磁性体(5)分设在所在压力腔的两个所述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磁线圈(7)均位于对应的压力箱(3)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磁线圈(7)靠近对应的压力箱(3)的中心线设置,且各所述电磁线圈(7)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压力箱(3)的朝向所述电磁线圈(7)的外壁面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压力箱(3)与对应的喷孔(2)之间均设置有中空的引流管(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限流结构(4)均包括连通的第一限流管(41)和第二限流管(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限流管(42)的至少朝向对应的压力箱(3)一侧的内径小于对应的第一限流管(41)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墨水的喷射方向上,各所述喷孔(2)的至少部分孔径依次减小;

10.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墨池(1)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头,所述储墨池(1)与所述喷墨打印头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墨头,用于与喷墨打印装置的储墨池(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头包括多个喷孔(2)、多个压力箱(3)以及多个限流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5)包括磁性膜,所述磁性膜的形状与所述压力腔的腔壁的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压力腔的腔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磁性体(5),各所述压力腔均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至少两个所述磁性体(5)分设在所在压力腔的两个所述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磁线圈(7)均位于对应的压力箱(3)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磁线圈(7)靠近对应的压力箱(3)的中心线设置,且各所述电磁线圈(7)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压力箱(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煜晨柯春鹏王红兵李小磊伍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