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048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基站BS、蜂窝发送方CT、蜂窝接收方CR、D2D通信对以及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其中,D2D通信对包括D2D发送方DT、D2D接收方DR;蜂窝发送方CT向基站BS发送隐蔽信号为蜂窝上行链路CT‑BS,基站BS向蜂窝接收方CR发送蜂窝下行信号为,D2D发送方DT向D2D接收方DR发送D2D信号为D2D链路DT‑DR,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对蜂窝上行链路进行监测,同时监测者会受到来自D2D链路的干扰。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蜂窝链路的隐蔽通信中仅考虑了单个监测者的场景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系统,涉及一种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1、d2d(device-to-device)通信技术可以允许两个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设备之间直接通信,而无需经过基站的转发。将d2d通信技术引入到蜂窝网络中构成d2d蜂窝网络,该网络具有降低基站负载、提高频谱效率、提高吞吐量、降低通信延迟等优点,因此d2d通信技术被视为5g蜂窝网络中的一项关键技术。d2d蜂窝网络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未来趋势。

2、当前越来越多的隐私敏感信息通过d2d蜂窝网络进行传输,然而由于无线通信的广播性和无线信道的开放性,d2d蜂窝网络面临着严峻的通信安全问题。传统的保护通信内容安全的方法包括密码学方法、以及基于信道固有特征的物理层安全方法。然而对于安全需求高的特殊场景,例如银行金融交易业务、个人医疗数据共享等,对通信内容的保护无法满足安全需求,还需要对通信过程的存在性进行保护。因此以隐藏通信过程为目的的隐蔽通信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

3、然而目前大多数关于d2d蜂窝网络隐蔽通信的研究关注于实现d2d链路的隐蔽通信,仅有少部分研究关注于实现蜂窝链路的隐蔽通信,并且这些研究仅考虑了单个监测者的场景。因此,对多不共谋监测者场景下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隐蔽性和隐蔽速率进行分析是必要与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蜂窝链路的隐蔽通信中仅考虑了单个监测者的场景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方法。

3、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s、蜂窝发送方ct、蜂窝接收方cr、d2d通信对以及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

4、其中,d2d通信对包括d2d发送方dt、d2d接收方dr;

5、蜂窝发送方ct向基站bs发送隐蔽信号为蜂窝上行链路ct-bs,基站bs向蜂窝接收方cr发送蜂窝下行信号,d2d发送方dt向d2d接收方dr发送d2d信号为d2d链路dt-dr,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对蜂窝上行链路进行监测,同时监测者会受到来自d2d链路的干扰,监测者受到来自d2d链路的干扰为干扰链路dt-wk,其中k=1,2,…,k。

6、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7、基站bs、蜂窝发送方ct、蜂窝接收方cr、d2d通信对以及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均为通讯节点且均采用单天线。

8、还包括以下通信链路:基站bs向蜂窝接收方cr发送蜂窝下行信号为蜂窝下行链路bs-cr,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对蜂窝上行链路进行监测为k条监测链路ct-wk,d2d通信对蜂窝通信造成的干扰链路dt-bs,蜂窝通信对d2d通信造成的干扰链路ct-dr;其中,蜂窝上行链路ct-bs是期望实现隐蔽通信的链路。

9、各通信链路服从独立准静态瑞利衰落,相应的信道系数为独立循环对称复高斯随机变量;信道系数在一个时隙内不变,而在时隙之间随机变化;

10、从节点s到合法节点r的信道系数hs,r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λs,r的循环对称复高斯随机变量,表示为hs,r~cn(0,λs,r),从节点s到第k个监测者的信道系数hs,k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λs,w的循环对称复高斯随机变量,表示为hs,k~cn(0,λs,w),即k个监测者的信道系数方差相同,其中s∈{ct,dt},r∈{dr,bs},k∈{1,...,k};从而|hs,r|2和|hs,k|2分别服从均值为λs,r、λs,w的指数分布,它们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别表示为和

11、所有监测者已知与他们自己关联的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合法用户只知道与监测者关联链路的信道分布信息cdi,蜂窝链路和d2d链路之间只知道彼此的cdi;通信节点蜂窝接收方cr、d2d接收方dr、基站bs以及第k个监测者处的环境噪声nc、nd、nb、nk分别是方差等于的零均值高斯白噪声;蜂窝发送方ct和d2d发送方dt的发射功率分别为pc和pd,pc为定值,并且其他通讯节点都知道该值;pd在不同的时隙间随机变化,且服从上的均匀分布,pd的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12、

13、其中,不超过一个上限ω;监测者知道pd的分布但不知道pd的准确值;rc和rd分别是蜂窝上行链路和d2d链路的预定义的通信速率。

1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方法,采用上述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15、步骤1,建立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

16、步骤2,建立监测者的监测模型,即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对蜂窝上行链路ct-bs是否进行隐蔽信号的传输进行监测;

17、步骤3,完成多不共谋监测者场景下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的隐蔽性计算,即对最优监测者的平均最小检测错误概率进行计算,并判断其是否满足隐蔽性需求;

18、步骤4,完成多不共谋监测者场景下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的隐蔽速率计算;

19、步骤5,优化多不共谋监测者场景下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的隐蔽速率。

20、步骤2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21、步骤2.1,分析第k个监测者的监测过程,k=1,2,…,k,即第k个监测者收集一个时隙的信号,并基于二元假设检验将其收集信号的功率平均值yk与其检测阈值τk进行比较,原假设h0表示蜂窝发送方ct不向基站bs发送信息,备择假设h1表示蜂窝发送方ct向基站bs发送信息;

22、则第k个监测者在一个时隙内接收到的第i个信号yk(i)表示为:

23、

24、其中,xd(i)是d2d发送方dt发射的d2d信号,满足是xd(i)的共轭,e()表示数学期望运算;xc(i)是蜂窝发送方ct发射的蜂窝信号,满足是xc(i)的共轭;nk(i)是第k个监测者处的环境噪声;i表示监测者一个时隙内接收到的信号的序号,i的取值范围是i=1,2,…,i,即监测者一个时隙内总共接收到i个信号;

25、步骤2.2,监测者将其收集信号的功率平均值yk与其检测阈值τk进行比较,yk的定义及监测者的比较过程如下,即就是监测者的监测模型如下:

26、

27、其中,d0和d1分别表示接受h0和h1的决策,即第k个监测者做出d0决策时认为蜂窝上行链路没有产生隐蔽通信行为,做出d1决策时认为蜂窝上行链路产生了隐蔽通信行为。

28、步骤3具体为:

29、步骤3.1,计算第k个监测者的虚警概率pfa=p{yk>τk|h0}和漏检概率pmd=p{yk<τk|h1},具体为:

30、当i→∞时,结合公式(2)和(3),计算得到监测者k一个时隙内收集到的信号的功率平均值yk如下:

31、...

【技术保护点】

1.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BS(1)、蜂窝发送方CT(2)、蜂窝接收方CR(3)、D2D通信对(4)以及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BS(1)、蜂窝发送方CT(2)、蜂窝接收方CR(3)、D2D通信对(4)以及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均为通讯节点且均采用单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通信链路:基站BS(1)向蜂窝接收方CR(3)发送蜂窝下行信号为蜂窝下行链路BS-CR,所述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对蜂窝上行链路进行监测为k条监测链路CT-wk,D2D通信对蜂窝通信造成的干扰链路DT-BS,蜂窝通信对D2D通信造成的干扰链路CT-DR;其中,蜂窝上行链路CT-BS是期望实现隐蔽通信的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各通信链路服从独立准静态瑞利衰落,相应的信道系数为独立循环对称复高斯随机变量;信道系数在一个时隙内不变,而在时隙之间随机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监测者已知与他们自己关联的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合法用户只知道与监测者关联链路的信道分布信息CDI,蜂窝链路和D2D链路之间只知道彼此的CDI;通信节点蜂窝接收方CR(3)、D2D接收方DR(6)、基站BS(1)以及第k个监测者处的环境噪声nc、nd、nb、nk分别是方差等于的零均值高斯白噪声;蜂窝发送方CT(2)和D2D发送方DT(5)的发射功率分别为Pc和Pd,Pc为定值,并且其他通讯节点都知道该值;Pd在不同的时隙间随机变化,且服从上的均匀分布,Pd的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6.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bs(1)、蜂窝发送方ct(2)、蜂窝接收方cr(3)、d2d通信对(4)以及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bs(1)、蜂窝发送方ct(2)、蜂窝接收方cr(3)、d2d通信对(4)以及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均为通讯节点且均采用单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通信链路:基站bs(1)向蜂窝接收方cr(3)发送蜂窝下行信号为蜂窝下行链路bs-cr,所述k个不共谋的监测者对蜂窝上行链路进行监测为k条监测链路ct-wk,d2d通信对蜂窝通信造成的干扰链路dt-bs,蜂窝通信对d2d通信造成的干扰链路ct-dr;其中,蜂窝上行链路ct-bs是期望实现隐蔽通信的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各通信链路服从独立准静态瑞利衰落,相应的信道系数为独立循环对称复高斯随机变量;信道系数在一个时隙内不变,而在时隙之间随机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d2d技术的蜂窝隐蔽通信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景森孙冉冉缪奇峰曹逸之左炎春杨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