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技术

技术编号:403048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0
本申请适用于有机材料合成技术领域,提供了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申请提供的含氮杂环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通过引入含三嗪环结构及吸电子基团,能够有效提高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部电子‑空穴不平衡的问题,提高发光效率,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热稳定性,将其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中,能够显著提高从电子传输层到发光层的电子传输效率,从而提高发光效率,同时降低驱动电压,延长器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有机材料合成,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1、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显示系统的性能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显示器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宽视角、低能耗成为研究热点。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技术能够满足人们的上述需求,同时具有较宽的工作温度、可实现柔性显示等其他优点。因此,继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lcd(液晶显示)、pdp(等离子显示)平板显示器后,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技术成为了新一代平板显示的研究热点。

2、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利用了如下原理的自发光元件:通过施加电场,利用由阳极注入的空穴与由阴极注入的电子的复合能使荧光性物质发光。它具有如下结构:阳极、阴极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有机材料层。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有机材料层通常包括具有不同材料的多层,例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这种有机发光元件中,当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来自阳极的空穴和来自阴极的电子注入有机材料层,产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1、L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各自独立地选自连接键及以下基团或其组合后的基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Ar4彼此相同或不同,并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基团或其组合后的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取代指被选自以下的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取代基取代:甲氧基、C1-C10烷基、C3-C10环烷基、3元-10元杂环烷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硫;C6-C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1、l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各自独立地选自连接键及以下基团或其组合后的基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ar4彼此相同或不同,并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基团或其组合后的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取代指被选自以下的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取代基取代:甲氧基、c1-c10烷基、c3-c10环烷基、3元-10元杂环烷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硫;c6-c20芳基,3元-10元杂芳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硫;3元-15元杂芳基胺基,其杂原子选自氧、氮、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为以下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宇唐志杰王铁王聪聪王永光李金磊张颖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