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采用密闭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采用密闭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042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属于非高炉炼铁及含铁固废处理领域,解决了现有钒钛磁铁矿预还原过程中碳排放量大、能耗高、生产成本高、还原铁金属化率低的难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钒钛磁铁矿、碳质还原剂、添加剂等混合制备得到的球团或压块通过布料机均匀的布到密闭式转底炉内;物料在密闭式转底炉内部随着转动不断升温还原,过程中不断产生富CO煤气,气流逆向从出口排出,控制炉内压力为20‑3000Pa;气流经过沉降、余热利用后,经过煤气净化系统,进入气柜中,并作为燃料送至密闭转底炉的烧嘴;转底炉采用间接加热方式,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换热预热助燃空气及干燥球团后,经烟囱排出;转底炉采用高温出料,生产的金属化球团热送至熔分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非高炉炼铁技术及利用转底炉直接还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


技术介绍

1、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已在传统钢铁冶炼流程中实现利用,但高炉含钛渣品位较低,目前基本处于堆放状态,另外钒的综合收得率也只有70%~80%水平。为了解决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难题,国内学者开发了采用钠化焙烧-水解浸出工艺提钒,这种方法可使钛渣品位比高炉法明显提高,钒也有一定的回收率,初步实现了铁、钒、钛的回收利用,但是钠化焙烧过程对设备影响较大,不利于规模化推广应用。采用预还原-高温深度还原熔分的工艺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中回转窑预热预还原-矿热炉深度还原方法,回转窑具有还原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容易结圈、操作较困难、能耗高等缺点。

2、转底炉是一种已工业应用的炉型,目前普遍应用于钢厂含锌粉尘的处理中,具有快速还原、原料实用性强等优点。采用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由于其生产过程中炉内的钒钛磁铁矿球团与燃烧煤气、火焰直接接触,造成了炉内气氛中co2的含量较高,难以获得高金属化率的产品,且由于转底炉烟气温度高,能源消耗大。目前采用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已经基本在生产中停止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2、步骤1:将钒钛磁铁矿粉、还原剂等制备得到的球团或压块通过布料机均匀的布到密闭式转底炉内;

3、步骤2:物料在密闭式转底炉内部随着炉底转动不断升温还原,过程中不断产生煤气,气流逆向从出口排出,控制炉内压力为20-3000pa;气流经沉降除尘、余热利用后,经过煤气净化系统,进入煤气柜中,并作为燃料送至密闭转底炉的烧嘴;

4、步骤3:转底炉采用间接加热方式,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换热预热助燃空气及干燥球团后,经烟囱排出;

5、步骤4:转底炉采用高温出料,生产的金属化球团热装热送至熔分电炉;

6、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转底炉为密闭式转底炉,炉内正压为20-3000pa,炉体部分采用全密封结构,炉体、布料及出料位置不漏气;

7、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原料为含铁原料,含铁量>40%,采用碳质还原剂,其加入的含量为球团中碳质还原剂中固定碳与钒钛原料中钒氧化物及铁金属氧化物中氧的摩尔比为1~1.5:1,添加剂包含碱金属盐及粘结剂等;

8、进一步地,进入密闭式转底炉中的物料为已经过预处理的球团或者压块,物料进入转底炉的温度为室温至600℃。

9、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中,炉内产生的煤气为富co煤气,煤气出口设置在进料低温区,煤气流与物料运动方向相反,煤气可通过出口排出并回收利用;高温煤气可通过换热系统或锅炉系统将气体物理热回收利用,也可通过水冷系统等方式将高温煤气降温;

1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中,经过降温的煤气,可通过煤气净化回收系统回收,将富co煤气回收至储气柜或储气包中缓冲、存储;得到的富co煤气可用做燃料用于加热转底炉本体,也可用作燃料加热其他设备;

11、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中,加热的热源除了由密闭式转底炉内回收的富co气体之外,还可以补充少量ch4、天然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氢气、乙炔气、煤层气等燃料,额外补充的燃气热量在转底炉加热总需求热量中占比小于15%;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中,密闭式转底炉内的物料逐步升温,最终加热还原温度为1100℃-1250℃。

12、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中,密闭式转底炉的间接加热方式,火焰与物料不接触,可以采用辐射管加热、隔绝火焰加热或者隔离腔体加热等加热方式;

13、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中,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换热预热助燃空气及干燥球团后,温度降至200℃以下,经烟囱排出;助燃空气温度加热至600-800℃,球团被干燥并加热至20-500℃。

14、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4中,得到的产品为金属化球团,铁的金属化率可达到85%-98%;密闭加热炉的出料方式为高温出料,其出料温度范围为600-1200℃,出料过程中全程密封,不与外界空气接触;金属化球团可热装至料仓、料罐等密闭容器,然后热送至熔分电炉等冶炼;金属化球团也可经水淬破碎后磁选,选别金属铁。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6、a)本专利技术采用密闭式转底炉为反应器,还原温度可达到1250℃以上,可实现钒钛磁铁矿球团的高质量还原;过程中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可实现转底炉内煤气的密封,物料还原产生的煤气经过换热、降温、净化后,用于转底炉加热,而额外补充的热量在转底炉总需求热量中占比小于15%;高温出料可实现金属化球团热量的回收利用,实现节能减排。

17、b)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可实现调控转底炉内的气氛控制,通过将火焰直接加热方式改变为间接加热方式,使得炉内还原反应产生的煤气与加热的烟气分开,在保证加热温度及热量的同时,实现炉内煤气氧化度低,最终得到的金属化球团中铁的金属化率达到85%以上。

18、c)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可实现转底炉内煤气的密封,通过转底炉结构的优化,使得炉内物料还原产生的煤气压力可维持在20-3000pa,且炉墙、布料及高温出料位置不漏气,保证气流能通过出口排出,并用于后续换热、净化、回收煤气。

19、d)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通过辐射管、隔绝火焰加热或者隔离腔体加热方式,加热产生的烟气与转底炉内的煤气隔离,转底炉内燃烧产生的烟气经换热预热助燃空气及干燥球团后,温度降至200℃以下,经烟囱排出,最大限度回收利用了燃烧烟气的热量;

20、e)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通过密封转底炉实现煤气回收利用,高温煤气先经过换热器或者余热锅炉,充分利用煤气的物理热,然后将煤气经过净化回收至煤气柜,回收的煤气可用作燃料加热转底炉,也可作为燃料加热其他设备,实现煤气的化学能的利用。

21、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转底炉为密闭式转底炉,炉内正压为20-3000Pa,不漏气。炉体两侧炉墙可采用水密封等密封形式,炉体部分采用全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主要还原剂为碳质还原剂,其加入的含量为球团中碳质还原剂中固定碳与钒钛原料中钒氧化物及铁氧化物中氧的摩尔比为1~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转底炉内产生的煤气为富CO煤气,可通过出口排出并回收利用;产生的富CO煤气可通过出口排出,高温煤气可通过热量回收系统将气体物理热回收利用,也可通过水冷系统等方式将高温煤气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经过降温的煤气,可通过煤气净化回收系统回收,将富CO煤气回收至储气柜或储气包中缓冲、存储;得到的富CO煤气可用做燃料用于加热转底炉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加热的热源除了由密闭式转底炉内回收的富CO气体之外,还可以补充少量CH4、天然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氢气、乙炔气、煤层气等燃料,额外补充的燃气热量在转底炉加热总需求热量中占比小于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密闭式转底炉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火焰与物料不接触,可以采用辐射管加热方式、隔绝火焰加热或者隔离腔体加热方式;密闭式转底炉内的高温区加热温度为1100-12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密闭加热炉的出料方式为高温出料,其出料温度范围为600-1150℃,出料过程中全程密封,不与外界空气接触;金属化球团可热装至料仓、料罐等密闭容器,然后热送至熔分电炉等装备中冶炼,也可采用密闭热输送设备输送至电炉、转炉等冶炼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得到的产品为金属化球团,铁的金属化率可达到85%-9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进入密闭式转底炉中的物料为已经过预处理的球团或者压块,物料进入转底炉的温度为室温至6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转底炉为密闭式转底炉,炉内正压为20-3000pa,不漏气。炉体两侧炉墙可采用水密封等密封形式,炉体部分采用全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主要还原剂为碳质还原剂,其加入的含量为球团中碳质还原剂中固定碳与钒钛原料中钒氧化物及铁氧化物中氧的摩尔比为1~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转底炉内产生的煤气为富co煤气,可通过出口排出并回收利用;产生的富co煤气可通过出口排出,高温煤气可通过热量回收系统将气体物理热回收利用,也可通过水冷系统等方式将高温煤气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经过降温的煤气,可通过煤气净化回收系统回收,将富co煤气回收至储气柜或储气包中缓冲、存储;得到的富co煤气可用做燃料用于加热转底炉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郭培民孔令兵杨光浩周强高建军申耀宗
申请(专利权)人:钢研晟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