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密闭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042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属于非高炉炼铁及含铁固废处理领域,解决了现有钒钛磁铁矿预还原过程中碳排放量大、能耗高、生产成本高、还原铁金属化率低的难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钒钛磁铁矿、碳质还原剂、添加剂等混合制备得到的球团或压块通过布料机均匀的布到密闭式转底炉内;物料在密闭式转底炉内部随着转动不断升温还原,过程中不断产生富CO煤气,气流逆向从出口排出,控制炉内压力为20‑3000Pa;气流经过沉降、余热利用后,经过煤气净化系统,进入气柜中,并作为燃料送至密闭转底炉的烧嘴;转底炉采用间接加热方式,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换热预热助燃空气及干燥球团后,经烟囱排出;转底炉采用高温出料,生产的金属化球团热送至熔分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非高炉炼铁技术及利用转底炉直接还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


技术介绍

1、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已在传统钢铁冶炼流程中实现利用,但高炉含钛渣品位较低,目前基本处于堆放状态,另外钒的综合收得率也只有70%~80%水平。为了解决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难题,国内学者开发了采用钠化焙烧-水解浸出工艺提钒,这种方法可使钛渣品位比高炉法明显提高,钒也有一定的回收率,初步实现了铁、钒、钛的回收利用,但是钠化焙烧过程对设备影响较大,不利于规模化推广应用。采用预还原-高温深度还原熔分的工艺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中回转窑预热预还原-矿热炉深度还原方法,回转窑具有还原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容易结圈、操作较困难、能耗高等缺点。

2、转底炉是一种已工业应用的炉型,目前普遍应用于钢厂含锌粉尘的处理中,具有快速还原、原料实用性强等优点。采用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由于其生产过程中炉内的钒钛磁铁矿球团与燃烧煤气、火焰直接接触,造成了炉内气氛中co2的含量较高,难以获得高金属化率的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转底炉为密闭式转底炉,炉内正压为20-3000Pa,不漏气。炉体两侧炉墙可采用水密封等密封形式,炉体部分采用全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主要还原剂为碳质还原剂,其加入的含量为球团中碳质还原剂中固定碳与钒钛原料中钒氧化物及铁氧化物中氧的摩尔比为1~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转底炉为密闭式转底炉,炉内正压为20-3000pa,不漏气。炉体两侧炉墙可采用水密封等密封形式,炉体部分采用全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主要还原剂为碳质还原剂,其加入的含量为球团中碳质还原剂中固定碳与钒钛原料中钒氧化物及铁氧化物中氧的摩尔比为1~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转底炉内产生的煤气为富co煤气,可通过出口排出并回收利用;产生的富co煤气可通过出口排出,高温煤气可通过热量回收系统将气体物理热回收利用,也可通过水冷系统等方式将高温煤气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经过降温的煤气,可通过煤气净化回收系统回收,将富co煤气回收至储气柜或储气包中缓冲、存储;得到的富co煤气可用做燃料用于加热转底炉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密闭式转底炉处理钒钛磁铁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郭培民孔令兵杨光浩周强高建军申耀宗
申请(专利权)人:钢研晟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