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着座传感器和感应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着座传感器和感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0266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8
本申请涉及着座传感器和感应方法,属于智能马桶配件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座圈只能以单点或通过增加感应点的方式去检测人体是否落座,极易存在使用过程中调整坐姿导致未接触感应点时造成功能失效,用户体验较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传感器本体和外延导电电极,所述外延导电电极和传感器本体分开设置并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外延导电电极的形状、厚度、大小根据座圈外形进行适配调整,外延导电电极安装在座圈内并靠近座圈的下表面,具有:1.整个座圈都可触发传感器,无感应区域限定;2.传感器可以通过判定不同入座位置来输出不同的电信号,实现产品功能往更高阶拓展的可能性;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还能达到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传感器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着座传感器和感应方法


技术介绍

1、以智能马桶为例,现有传感器安装并固定在非导体材质座圈内壁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已经坐在座圈上,传感器的有效触发/探测范围即为装配有传感器的感应面或以传感器感应面为界水平往外延伸最大不超过50mm,座圈上表面往上延伸超过50mm范围,当人体或被检测目标体同时满足接触装有传感器的非导体座圈外壁和这个外壁处于传感器的有效触发探测范围时两个条件时,与传感器相连的mcu会通过获得传感器反馈不同的电信号来判断传感器是否被触发,智能马桶以此信号为依据来开启或关闭某项功能或各种联动功能;如人体或被检测目标体未完全接触(即触发点大于感应器安装位置水平距离50mm或高于触发表面50mm以上)装有传感器的非导体座圈外壁时,与传感器相连的mcu会一直获得传感器相同的电信号即不能对超过传感器水平距离50mm或高于触发表面50mm以上有效触发进行识别和区分,因此这个传感器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坐在座圈边上或儿童不能接触到传感器的有效探测范围时;残障人士不能在传感器有效探测范围内触发时;坐在座圈上前后移动超过感应器有效探测范围时的诸多应用场景都会造成传感器的误判而导致预设功能或操作与实际应用不符。

2、更加具体的,一直以来智能马桶的座圈像图1一样,通过非导电材料座圈100与固定座圈加热丝的第一导电薄膜101上开孔,在绝缘材质座圈100的内表面须装配第一传感器本体109所处的塑料厚度减薄,在那里固定装配第一传感器本体109,并将传感器线通过座圈和主机本体的空心连接轴连接到产品本体内部主板上来获取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来开启或关闭某项功能或各种联动功能开启或关闭。现在的第一传感器本体109由于传感器的上表面是感应面,因此与绝缘材质座圈100须保持面与面的接触就非常重要,否则就会有失效,现有传感器的装配失效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3、1.如传感器与非导体座圈间的装配间隙过大;

4、2.传感器感应面与非导体座圈内表面未能完全贴合或发生倾斜;

5、3.在安装传感器时,传感器本体须与四周导电体如加热丝/安装螺丝/与加热丝一起固定装配的第一导电薄膜101保持一定间隙,否则就会出现误触发的情况,而且非导体座圈100整体外观是一个曲面形状,因此很难通过增大传感器感应板的尺寸来增加感应范围。

6、所以,现有传感器只能通过小面积检测人体或被检测物体是否为有效触发,对传感器本身的精度和装配工艺要求都会较高。

7、现在座圈上的第一传感器本体109存在以下问题:

8、第一,传感器安装在座圈内表面左右各一或数个,通过增加传感器的数量来避免用户不能有效触发的情况,如没有接触到传感器有效触发范围,那么第一传感器本体109就会始终输出未触发的电信号。

9、第二,与非导体材质座圈100的其他部位相比较,内表面装配有传感器的部分厚度较薄,而且为了装配第一传感器本体109,需要制作螺钉固定结构,因此在注塑时,这部分会在表面形成缩影,导致注塑速度下降,增加了注塑不良。

10、第三,非导体材质座圈100和产品本体通过左右两个直径10~20mm的带孔转轴104用于非导体材质座圈100的平滑旋转。其中一个转动轴上通孔是与加热丝相连的两条电线(107、108)和两条温度传感器电线,以及由三条并线组成第一传感器本体109电线,共有七条电线通过一个空心转动轴进入主机内部。由于转动轴孔径过小和第一传感器本体109机械固定于非导体材质座圈100内表面,所以一旦传感器发生故障就只能报废整个非导体材质座圈100,不能通过更换传感器的方式进行维修,这样极易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用户费用的增加,同时也导致厂家生产风险的增加。

11、第四,非导体材质座圈100安装传感器109的位置因为对加热丝103与固定座圈加热丝的第一导电薄膜,因此非导体材质座圈100的表面温度会因为与固定座圈加热丝的第一传感器本体101上开孔的原因而造成局部开孔位温度较周边未开孔处温度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着座传感器和感应方法,是为了能够通过连接导体或与连接的导体周边再增加导体来增强场效应的方式来作为传感器的外延电极(感应极板)来达到非接触感应的传感器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着座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和外延导电电极,所述外延导电电极和传感器本体分开设置并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外延导电电极的形状、厚度、大小根据座圈外形进行适配调整,外延导电电极安装在座圈内并靠近座圈的下表面。

4、优选的,还包括非导体材质的座圈,所述座圈内部中空并供外延导电电极铺设,所述外延导电电极采用导电材质的导电薄膜,加热丝处于座圈内部;

5、或者导体材质的座圈:通过喷涂/镶嵌/粘贴/结构固定安装导体材质到非导体材质座圈表面或内部的方式。

6、优选的,所述ac电源供电的加热丝上连接正极电源线和负极电源线,在负极电源线上还串接有二极管;

7、或者,所述dc电源供电的加热丝上。

8、优选的,所述座圈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上至少有二组导线,分别为一组加热丝电源线和一组着座传感器的导线。

9、优选的,所述导电薄膜和座圈接触时的等效电容为c2,导电薄膜和电热丝之间的等效电容为c3,传感器主体和导电薄膜之间的等效电容为c3,总额定容量确定为:

10、

11、优选的,所述导电薄膜采用铜箔或铝箔。

12、一种感应方法,利用上述的着座传感器进行感应人体触碰。

13、优选的,将传感器主体设置在座圈外部,将加热丝与固定座圈加热丝的导电材质的导电薄膜作为传感器主体的外延电极,通过一根导线与导电薄膜相导通并连接起来。

1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5、1、座圈上不用安装传感器主体,便于生产制造;

16、2、取消对传感器主体的安装结构,使得座圈结构更加稳定,注塑也更加容易,注塑不良率大幅下降;

17、3、用户更换使用更加容易,并且简单;

18、4、检测面更加广泛,触发更加灵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着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本体和外延导电电极,所述外延导电电极和传感器本体分开设置并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外延导电电极的形状、厚度、大小根据座圈外形进行适配调整,外延导电电极安装在座圈内并靠近座圈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非导体材质的座圈,所述座圈内部中空并供外延导电电极铺设,所述外延导电电极采用导电材质的导电薄膜,加热丝处于座圈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着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C电源供电的加热丝上连接正极电源线和负极电源线,在负极电源线上还串接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着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上至少有二组导线,分别为一组加热丝电源线和一组着座传感器的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薄膜和座圈接触时的等效电容为C2,导电薄膜和电热丝之间的等效电容为C3,传感器主体和导电薄膜之间的等效电容为C3,总额定容量确定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着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薄膜采用铜箔或铝箔。

7.一种感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着座传感器进行感应人体触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传感器主体设置在座圈外部,将加热丝与固定座圈加热丝的导电材质的导电薄膜作为传感器主体的外延电极,通过一根导线与导电薄膜相导通并连接起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着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本体和外延导电电极,所述外延导电电极和传感器本体分开设置并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外延导电电极的形状、厚度、大小根据座圈外形进行适配调整,外延导电电极安装在座圈内并靠近座圈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非导体材质的座圈,所述座圈内部中空并供外延导电电极铺设,所述外延导电电极采用导电材质的导电薄膜,加热丝处于座圈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着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c电源供电的加热丝上连接正极电源线和负极电源线,在负极电源线上还串接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着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上至少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威锦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