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及其释药方法技术_技高网

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及其释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0262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及其释药方法,该机器人包括螺旋外壳、底盖和永磁体;螺旋外壳表面设置有双螺旋结构,螺旋外壳包括上半部外壳和下半部外壳,上半部外壳的中部和下半部外壳的中部均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孔洞,孔洞用于释放药物;螺旋外壳的内部设有圆柱腔体;永磁体包括固定永磁体和可移动永磁体,固定永磁体和可移动永磁体的结构与圆柱腔体相适配且轴向排列设置在圆柱腔体内;螺旋外壳的尾部为漏斗状,尾部与底盖相匹配,尾部用于存储药物;在螺旋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两条输药孔道,用于将药物输送至孔洞对应的圆柱腔体处;以解决人工操作的精准度低、药物治疗靶向性差和治疗中所造成的血管机械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及其周边配套设施,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及其释药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其中因血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比全球总数的51%。血栓疾病是一组与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e)、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风(脑血栓形成)以及其他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目前血栓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三种:一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药物溶解血栓,但这种方法的治疗时间窗较窄,大概需要在在发病后的4.5h内进行,并且靶向能力差,在注射部位有出血的风险。二是介入式治疗,主要包括导管溶栓和机械吸栓,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清除血栓,直接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但是人工操作导管比较暴力易导致血管破裂,导致其它部位的血管栓塞,此外,介入式方法虽然相比外科手术风险小,但也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最后是手术治疗,如果血栓形成对血管造成的巨大伤害,并且引发了一定病变,就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针对出现血栓的部位进行干预,重新构建血管通路,但是手术风险和价格都比较高,且术后恢复慢。传统的血栓治疗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出血风险、靶向能力差、异位栓塞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方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及其释药方法,解决人工操作的精准度低、药物治疗靶向性差和治疗中所造成的血管机械损伤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包括螺旋外壳、底盖和永磁体;其中,所述螺旋外壳表面设置有双螺旋结构,所述螺旋外壳包括上半部外壳和下半部外壳,所述上半部外壳的中部和下半部外壳的中部均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孔洞,所述孔洞用于释放药物;所述螺旋外壳的内部设有圆柱腔体;所述永磁体包括固定永磁体和可移动永磁体,所述固定永磁体和可移动永磁体的结构与所述圆柱腔体相适配且轴向排列设置在所述圆柱腔体内;所述螺旋外壳的尾部为漏斗状,所述尾部与所述底盖相匹配,所述尾部用于存储药物;在所述螺旋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两条输药孔道,用于将药物输送至所述孔洞对应的圆柱腔体处。

3、进一步地,所述圆柱腔体包括前半段圆柱腔体和后半段圆柱腔体;所述前半段圆柱腔体用于放置所述固定永磁体,所述后半段圆柱腔体用于放置所述可移动永磁体。

4、进一步地,所述前半段圆柱腔体的长度为2mm,直径为1mm;所述后半段圆柱腔体的长度为2mm,直径为1.04mm。

5、进一步地,所述双螺旋结构的高度为0.6mm,螺旋升角为30°。

6、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的长度为4.97mm,宽和高均为2.92mm。

7、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外壳和底盖的材料是bio-yellow-20树脂。

8、进一步地,在紫外光照下,通过生物相容性树脂将所述螺旋外壳和底盖固化粘连。

9、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释药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10、将固定永磁体和可移动永磁体放置于圆柱腔体内,使两个永磁体相互吸引,并使所述固定永磁体与螺旋外壳粘连;

11、对两个永磁体施加一个与其径向平行的外磁场,使所述可移动永磁体进行初次旋转,初次旋转后所述可移动永磁体向所述螺旋外壳的尾部平移并挤压药物,以使药物通过输药孔道从所述尾部转移到孔洞对应的圆柱腔体处;

12、撤掉所述外磁场,使所述可移动永磁体进行二次旋转,二次旋转后所述可移动永磁体向所述固定永磁体方向平移并挤压药物,以使药物从所述孔洞中释出。

13、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永磁体进行初次旋转,初次旋转后所述可移动永磁体向所述螺旋外壳的尾部平移并挤压药物,包括:

14、所述可移动永磁体根据所述外磁场的方向进行初次旋转,直至所述可移动永磁体与所述固定永磁体的磁极相同,使所述可移动永磁体向所述螺旋外壳的尾部平移并挤压药物。

15、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永磁体进行二次旋转,二次旋转后所述可移动永磁体向所述固定永磁体方向平移并挤压药物,包括:

16、所述可移动永磁体根据所述固定永磁体的磁场方向进行二次旋转,直至所述可移动永磁体与所述固定永磁体相互吸引,使所述可移动永磁体向所述固定永磁体方向平移并挤压药物。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及其释药方法,该机器人包括螺旋外壳、底盖和永磁体;其中,所述螺旋外壳表面设置有双螺旋结构,所述螺旋外壳包括上半部外壳和下半部外壳,所述上半部外壳的中部和下半部外壳的中部均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孔洞,所述孔洞用于释放药物;所述螺旋外壳的内部设有圆柱腔体;所述永磁体包括固定永磁体和可移动永磁体,所述固定永磁体和可移动永磁体的结构与所述圆柱腔体相适配且轴向排列设置在所述圆柱腔体内;所述螺旋外壳的尾部为漏斗状,所述尾部与所述底盖相匹配,所述尾部用于存储药物;在所述螺旋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两条输药孔道,用于将药物输送至所述孔洞对应的圆柱腔体处。本专利技术旨在面向血管栓塞疾病,开发一种小尺寸、无束缚、快速响应的磁控微型载药机器人,并且具有独立运动、药物释放和螺旋钻探等多种功能,以解决人工操作的精准度低、药物治疗靶向性差和治疗中所造成的血管机械损伤的问题。

19、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某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爆炸图;

22、图2是本专利技术某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组装图;

23、图3是本专利技术某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剖视图;

24、图4是本专利技术某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剖视图;

25、图5是本专利技术某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释药方法的流程图;

26、图6是本专利技术某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释药过程中永磁体的磁极初次变化图;

27、图7是本专利技术某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释药过程图;

28、图8是本专利技术某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驱动装置结构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外壳、底盖和永磁体;其中,所述螺旋外壳表面设置有双螺旋结构,所述螺旋外壳包括上半部外壳和下半部外壳,所述上半部外壳的中部和下半部外壳的中部均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孔洞,所述孔洞用于释放药物;所述螺旋外壳的内部设有圆柱腔体;所述永磁体包括固定永磁体和可移动永磁体,所述固定永磁体和可移动永磁体的结构与所述圆柱腔体相适配且轴向排列设置在所述圆柱腔体内;所述螺旋外壳的尾部为漏斗状,所述尾部与所述底盖相匹配,所述尾部用于存储药物;在所述螺旋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两条输药孔道,用于将药物输送至所述孔洞对应的圆柱腔体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腔体包括前半段圆柱腔体和后半段圆柱腔体;所述前半段圆柱腔体用于放置所述固定永磁体,所述后半段圆柱腔体用于放置所述可移动永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段圆柱腔体的长度为2mm,直径为1mm;所述后半段圆柱腔体的长度为2mm,直径为1.04mm。</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旋结构的高度为0.6mm,螺旋升角为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的长度为4.97mm,宽和高均为2.9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外壳和底盖的材料是BIO-Yellow-20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紫外光照下,通过生物相容性树脂将所述螺旋外壳和底盖固化粘连。

8.一种释药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释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永磁体进行初次旋转,初次旋转后所述可移动永磁体向所述螺旋外壳的尾部平移并挤压药物,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释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永磁体进行二次旋转,二次旋转后所述可移动永磁体向所述固定永磁体方向平移并挤压药物,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外壳、底盖和永磁体;其中,所述螺旋外壳表面设置有双螺旋结构,所述螺旋外壳包括上半部外壳和下半部外壳,所述上半部外壳的中部和下半部外壳的中部均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孔洞,所述孔洞用于释放药物;所述螺旋外壳的内部设有圆柱腔体;所述永磁体包括固定永磁体和可移动永磁体,所述固定永磁体和可移动永磁体的结构与所述圆柱腔体相适配且轴向排列设置在所述圆柱腔体内;所述螺旋外壳的尾部为漏斗状,所述尾部与所述底盖相匹配,所述尾部用于存储药物;在所述螺旋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两条输药孔道,用于将药物输送至所述孔洞对应的圆柱腔体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腔体包括前半段圆柱腔体和后半段圆柱腔体;所述前半段圆柱腔体用于放置所述固定永磁体,所述后半段圆柱腔体用于放置所述可移动永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闭塞性血管疾病的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段圆柱腔体的长度为2mm,直径为1mm;所述后半段圆柱腔体的长度为2mm,直径为1.04mm。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乐伦刘夏栩张锦绣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深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