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9852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雾化芯组件以及由多孔材料制成的储液体,壳体组件的内部设有储液腔、至少一条与储液腔相连通的排气通道以及与外界相连通的气流通道,且壳体组件的一端设有与气流通道相连通的吸嘴;雾化芯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内并与储液腔相连通,且雾化芯组件位于气流通道的气流流通路径上;储液体设置于储液腔内并与雾化芯组件相连接,储液体与储液腔的腔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导气通道,每一导气通道通过排气通道与外界相连通。本技术公开的雾化器具有防漏液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雾化,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1、电子烟以及用于雾化保健药物、治疗药物等物质的电子设备可统称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有用于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以及用于为雾化器提供电能的电池组件,雾化器作为电子雾化装置的核心器件,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

2、目前市面上的雾化器通常包括壳体以及雾化芯,壳体内设有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雾化芯一般包括相互连接的导液体和发热体,雾化芯安装于气流通道的气流流通路径上并与储液腔相连通,其中,导液体的材料可以是导油棉、多孔陶瓷等,发热体可以是金属发热丝、金属发热网等。雾化器的雾化过程一般如下:雾化液从储液腔流入至导液体与发热体相连接的区域,在发热体的加热作用下,发热体周围的雾化液被雾化而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用户进行抽吸时,会在气流通道的气流流通路径上形成抽吸气流,抽吸气流流经发热体时将气溶胶带走,气溶胶最终跟随抽吸气流一起从气流通道的出气口流出至用户的口腔而被用户所吸食。

3、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雾化器普遍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雾化器在销售前,厂商会事先在雾化器的储液腔中灌装雾化液,雾化器的储液腔在地面完成雾化液的灌装后,储液腔中的气压和地面的气压(一般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大致相同,此时储液腔中的雾化液并不会发生外溢,而雾化器有时会处于负压环境中(如空运,高空的气压一般为0.7个标准大气压),在负压环境中,外界环境的气压小,储液腔中的气压大,因此,在内外气压压差的作用下,储液腔中的雾化液会加快流向雾化芯,导致雾化液容易从雾化芯处渗漏出来,造成漏液问题。

4、相关技术中,为降低雾化器发生漏液的风险,有些厂商会在储液腔中塞入由多孔材料制成的储液体(例如往储液腔中填充纤维棉),利用储液体吸附储液腔中雾化液,由于储液体能够降低雾化液的流动性,减缓雾化液导向雾化芯的流速,对雾化液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因此在储液腔中塞入储液体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雾化器发生漏液的风险,但是,申请人发现,在实际使用中,当雾化器长时间处于负压的环境中时(例如长时间处于高空运输状态),即便雾化器的储液腔中填充有储液体,雾化器仍然会发生漏液问题,究其原因在于:

5、一方面,由于储液体本身为具有孔隙的多孔结构,在吸收雾化液前,储液体内部的孔隙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空气的存在,因此储液体吸收雾化液之后,储液体中不可避免地会残存有细小的气泡,当雾化器长时间处于负压环境中时,储液腔内的气压会通过相关结构缝隙(如雾化芯与储液腔之间的连通处)释放以进行减压,使得储液腔内的气压与当前外界环境的气压趋于平衡,储液腔内的气压在进行释放的过程中,储液腔内原有的部分空气会通过相关结构缝隙排出至外界,而且,理想状态下,若此时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完全被储液体所吸附,那么雾化液是难以通过相关结构缝隙而溢出的,然而,当储液腔内的气压降低后,储液体中的气泡的体积会发生膨胀,膨胀后的气泡有一部分会从储液体中逸出,从而会增加储液腔中的气体含量,使得储液腔中的气压重新增大,而有一部分膨胀的气泡因无法顺利逸出则会继续残留在储液体中并挤压储液体中的雾化液向四周扩散,使得储液体中的雾化液的体积发生膨胀并从储液体中溢出,由于从储液体中溢出的雾化液会占用储液腔中有限的空间,使得储液腔中的气体受到挤压,从而会进一步增大储液腔中的气压;

6、另一方面,由于气压越低,空气的溶解度越低,因此当储液腔内的气压降低后,原本溶解于雾化液中的空气会因溶解度降低而从雾化液中析出(具体会以气泡的形式析出),从而会进一步增加储液腔中的气体含量,使得储液腔中的气压进一步增大;

7、如此一来,储液腔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压平衡会再次被打破,也即,储液腔内的气压又再次大于当前外界环境的气压,从而在内外气压压差的作用下,从储液体中溢出至储液腔内的雾化液会加快流向雾化芯并从雾化芯处渗漏出来,造成漏液问题。

8、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降低雾化器发生漏液的风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通过在壳体组件内设置分别与外界、储液腔相连通的排气通道,并在储液体与储液腔的腔壁之间设置与排气通道相连通的导气通道,能够有效降低雾化器发生漏液的风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

3、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设有储液腔、至少一条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排气通道以及与外界相连通的气流通道,且所述壳体组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吸嘴;

4、雾化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并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且所述雾化芯组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流通路径上;以及

5、储液体,由多孔材料制成,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并与所述雾化芯组件相连接,所述储液体与所述储液腔的腔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导气通道,每一所述导气通道通过所述排气通道与外界相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储液体内具有贯穿所述储液体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储液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向所述储液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延伸,所述雾化芯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的部分内壁遮挡所述雾化芯组件与所述储液腔之间的连通处,所述储液腔的腔壁包括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所述第一通道的部分内壁与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至少一条所述导气通道。

7、进一步地,所述储液体内具有贯穿所述储液体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储液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向所述储液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延伸,所述雾化芯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与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相接触并遮挡所述雾化芯组件与所述储液腔之间的连通处,所述储液腔的腔壁包括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所述导气通道包括至少一条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导气槽和/或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导气槽且/或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导气槽。

8、进一步地,所述储液体内还具有至少一条贯穿所述储液体设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储液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向所述储液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与所述储液体的外周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储液体的外壁与所述储液腔的腔壁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至少一条所述导气通道。

10、进一步地,所述储液体的材料包括棉纤维、混纺纤维、多孔高分子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11、进一步地,所述导气通道包括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三导气槽,所述储液体的外周侧壁上和/或所述储液体的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三导气槽。

12、进一步地,所述导气通道包括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四导气槽,所述储液腔面向所述储液体的外壁的腔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四导气槽。

13、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塞体,所述塞体封堵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体内具有贯穿所述储液体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储液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向所述储液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延伸,所述雾化芯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的部分内壁遮挡所述雾化芯组件与所述储液腔之间的连通处,所述储液腔的腔壁包括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所述第一通道的部分内壁与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至少一条所述导气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体内具有贯穿所述储液体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储液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向所述储液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延伸,所述雾化芯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与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相接触并遮挡所述雾化芯组件与所述储液腔之间的连通处,所述储液腔的腔壁包括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所述导气通道包括至少一条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导气槽和/或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导气槽且/或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导气槽。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体内还具有至少一条贯穿所述储液体设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储液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向所述储液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与所述储液体的外周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体的外壁与所述储液腔的腔壁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至少一条所述导气通道;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包括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三导气槽,所述储液体的外周侧壁上和/或所述储液体的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三导气槽;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包括至少一个与外界直接连通或者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排气通孔,每一所述排气通孔均开设于所述储液腔的腔壁上,所述雾化器还包括与所述排气通孔一一对应设置的防液透气膜,相应的所述防液透气膜遮盖相应的所述排气通孔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相互相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吸嘴相连通,所述雾化芯组件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之间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吸嘴与所述储液腔背向所述吸嘴的腔壁之间,且所述排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气通道、每一所述导气通道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盖体、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盖体以及内部中空的杯体,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吸嘴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杯体的一端端口相配合,所述第一盖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透气孔且所述第一盖体面向所述吸嘴的一端内设有透气槽,所述透气孔与所述透气槽相连通而形成所述排气通道,所述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杯体远离所述第一盖体的另一端端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具有第三通孔的第一吸液棉,所述透气槽包括通气凹槽以及可容纳所述第一吸液棉的容纳槽,所述第一吸液棉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连通,所述容纳槽面向所述第一吸液棉的槽底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通气凹槽,所述通气凹槽分别与所述透气孔、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气道管靠近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依次连通并形成至少部分所述出气通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与雾化芯电连接的气流传感器以及具有第四通孔的第二吸液棉,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上设有可容置所述气流传感器的第一容置槽、可容置所述第二吸液棉的第二容置槽以及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通槽且所述第二吸液棉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槽相间隔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盖体背向所述储液体的一端端面设有凸柱、至少一条第一进气槽以及至少一条与所述第一进气槽相连通的第二进气槽,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凸柱;

12.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雾化芯组件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体内具有贯穿所述储液体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储液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向所述储液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延伸,所述雾化芯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的部分内壁遮挡所述雾化芯组件与所述储液腔之间的连通处,所述储液腔的腔壁包括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所述第一通道的部分内壁与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至少一条所述导气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体内具有贯穿所述储液体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储液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向所述储液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延伸,所述雾化芯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与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相接触并遮挡所述雾化芯组件与所述储液腔之间的连通处,所述储液腔的腔壁包括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所述导气通道包括至少一条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导气槽和/或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导气槽且/或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外周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导气槽。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体内还具有至少一条贯穿所述储液体设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储液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向所述储液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与所述储液体的外周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体的外壁与所述储液腔的腔壁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至少一条所述导气通道;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包括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三导气槽,所述储液体的外周侧壁上和/或所述储液体的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三导气槽;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包括至少一个与外界直接连通或者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排气通孔,每一所述排气通孔均开设于所述储液腔的腔壁上,所述雾化器还包括与所述排气通孔一一对应设置的防液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争战乐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