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一体机和集成灶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一体机和集成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9515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一体机和集成灶,包括:内胆,具有开口;进风口,开设在上述内胆的第一侧壁上;第一扇叶,安装在上述内胆中并与上述进风口相对;所述第一扇叶外围设有加热管,且沿着该第一扇叶的轴向,第一扇叶至少有局部位于该加热管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热管加热引入的气体,且第一扇叶能使引入气体与原有气体混合,从而能避免对内胆内部温场均匀性的影响。并且,且沿着该第一扇叶的轴向,至少部分第一扇叶位于该加热管之外,从而能避免第一扇叶完全被包裹在加热管中而导致其出风不顺畅,进而影响引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一体机和集成灶


技术介绍

1、烤箱、蒸烤箱等具有烤功能的烹饪装置,在其内胆的背部设置热风机,内胆内腔的后侧设置有热风挡板,该热风挡板与内胆的背板围成热风室,上述热风机的扇叶位于该热风室中,且该扇叶的外周围设有加热管。工作状态下,在热风机的扇叶作用下,内胆内腔中的气体通过热风挡板上的进风口进入热风室中,气体在在扇叶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掠过加热管而与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发生热交换,气体被加热,而加热后的气体则通过热风挡板上的出风口回流至内胆内腔中,从而在内胆内腔中形成热风循环,实现对内胆中食物的加热。

2、进一步,现有的具有烤功能的烹饪装置一般仅在内胆上开设一个排气口,当排气口处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内胆中的多余气体通过排气口外排。然而,在烘烤水分较大的食物时(例如蛋糕、蛋挞等),内胆中的湿度较大,上述排气方式无法将湿气及时外排,从而影响烹饪效果。

3、为此,现有技术一般通过鼓风的方式来外排烘烤过程中内胆中的多余蒸汽,例如,专利号为zl 202122405399.x(授权公告号为cn216307871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专利号为zl 202221059853.9(授权公告号为cn218074470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鼓风结构及蒸烤一体机》等。然而,采用鼓风强排方式需要在内胆之外增设鼓风装置(例如鼓风机等),不仅会增加烹饪装置的生产成本,而且会额外占用烹饪装置内部的安装空间。此外,采用直接向内胆鼓入冷空气的方式会扰乱内胆内部的流场,进而影响内胆内部温场分布的均匀性,影响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能实现对内胆的强排并无需额外占用内部安装空间,且对内胆内部温场均匀性影响小。

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能实现对内胆的强排并无需额外占用内部安装空间,且强排效率高。

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能实现对内胆的强排并无需额外占用内部安装空间,且烹饪效率高。

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烹饪装置的烹饪一体机。

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烹饪一体机的集成灶。

6、本专利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包括:

7、内胆,具有开口,该开口用于食物出入内胆;

8、进风口,开设在上述内胆的第一侧壁上;

9、第一扇叶,安装在上述内胆中,用于驱动气流通过上述进风口进入内胆中;

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叶外围设有加热管,且沿着该第一扇叶的轴向,第一扇叶至少有局部位于该加热管之外。

11、进一步,沿着所述第一扇叶的轴向,至少一半第一扇叶位于该加热管之外。从而能更好地避免加热管对第一扇叶出风的影响,进而更好地保证引风效果。

12、进一步,沿着所述第一扇叶的轴向,第一扇叶与加热管完全错开设置。这样在保证加热管加热第一扇叶出风的情况下,能更好地避免加热管对第一扇叶出风的影响。

13、进一步,所述第一扇叶相对于加热管邻近上述内胆的第一侧壁。即加热管相对于第一扇叶远离内胆的第一侧壁,从而能避免过多的热量辐射至内胆的第一侧壁而造成热量损失。

14、进一步,所述内胆中还设置有与上述第一扇叶同轴布置的第二扇叶,该第二扇叶相对于第一扇叶远离上述第一侧壁,且内胆中于上述第一侧壁所在侧罩设有热风挡板而围成热风室,上述第一扇叶及第二扇叶均位于该热风室中,并且,上述热风挡板的中部具有与上述第二扇叶正对的热风进口,而在该热风进口的周侧则开设有热风出口。这样从进风口引入的气体首先进入热风室,在热风室中与内胆中原有的气体进行预混,更好地避免对内胆内部温场均匀性的影响,同时在第一扇叶及第二扇叶的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导入内胆的内腔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引风效率。

15、进一步,所述加热管围设在上述第二扇叶之外,且沿着该第二扇叶的轴向,至少第二扇叶邻近热风挡板的那端位于上述加热管中。一方面能使加热管最大程度地远离内胆的第一侧壁,另一方面能保证加热管对第二扇叶出风的有效加热。

16、进一步,所述加热管围设在上述第二扇叶之外,沿着所述第二扇叶的径向,上述加热管的投影完全位于第二扇叶上。能使第二扇叶的出风充分地被加热,提高热风循环的温度,进而提高烹饪效率。

17、进一步,沿所述第二扇叶的轴向,所述加热管相对于第二扇叶朝热风挡板方向偏置。一方面能更好地避免加热管对第一扇叶出风的影响以及减少对第一侧壁的辐射加热,另一方面能增加对热风挡板的辐射加热,从而增加内胆的烹饪热量。

18、进一步,沿着所述第二扇叶的轴向,第二扇叶的两端分别位于加热管对应端的外侧。这样第二扇叶的出风能沿加热管的两侧流动,增大与加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且通过加热管的导向能提高第二扇叶出风的顺畅性,这样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相结合能更好地将外界气体引入内胆中。

19、进一步,所述第二扇叶的一端与加热管的对应端之间的轴向间距为l1,而第二扇叶的另一端与加热管的对应端之间的轴向间距为l2,并且,第二扇叶的轴向高度为h2,则l1+l2≥0.1h2。

20、进一步,所述加热管(4)的外形呈圆环状,并以上述第二扇叶(32)的中心轴为中心设置,且该加热管的内半径为r1,第二扇叶的半径为r2,则r1-r2≥0.05*r2。从而能使第二扇叶与加热管内侧之间沿周向留有一定间隙而形成环形的加热区,第二扇叶的出风经过加速后再通过加热管表面,一方面能提高与加热管的热交换效率,另一方面能减少加热管对第二扇叶出风的阻碍作用。

21、进一步,所述加热管至少由两圈圆环状的管体沿轴向叠置而成,记该管体的个数为n,各管体的管直径为d,上述基板与第一侧壁之间的间距为h1,相邻管体之间的轴向间距为l,则满足以下关系:d/n≤l≤(0.9h1-n*d)/(n-1)。从而能进一步避免加热管对第一扇叶出风的阻碍,保证第一扇叶的出风效率,同时能保证加热管对第一扇叶出风的加热效率。

22、进一步,所述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为一体件,该一体件包括以各扇叶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基板,该基板的一侧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第一叶片而构成上述第一扇叶,而另一侧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第二叶片而构成上述第二扇叶,且上述基板为该一体件的半径最大处。这样加热管与上述一体件之间沿周向形成加速区,在实现对第二扇叶出风加速的情况下能同时实现对第一扇叶出风的加速,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内胆的引风效率。

23、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上所述的烹饪装置。

24、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五个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扇叶(31)的轴向,至少一半第一扇叶(31)位于该加热管(4)之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扇叶(31)的轴向,第一扇叶(31)与加热管(4)完全错开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叶(31)相对于加热管(4)邻近上述内胆(10)的第一侧壁(1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0)中还设置有与上述第一扇叶(31)同轴布置的第二扇叶(32),该第二扇叶(32)相对于第一扇叶(31)远离上述第一侧壁(10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4)围设在上述第二扇叶(32)之外,沿着所述第二扇叶(32)的径向,上述加热管(4)的投影完全位于第二扇叶(32)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扇叶(32)的轴向,所述加热管(4)相对于第二扇叶(32)朝热风挡板(5)方向偏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二扇叶(32)的轴向,第二扇叶(32)的两端分别位于加热管(4)对应端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叶(32)的一端与加热管(4)的对应端之间的轴向间距为L1,而第二扇叶(32)的另一端与加热管(4)的对应端之间的轴向间距为L2,并且,第二扇叶(32)的轴向高度为H2,则L1+L2≥0.1H2。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4)的外形呈圆环状,并以上述第二扇叶(32)的中心轴为中心设置,且该加热管(4)的内半径为r1,第二扇叶(32)的半径为r2,则r1-r2≥0.05*r2。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4)至少由两圈圆环状的管体(41)沿轴向叠置而成,记该管体(41)的个数为n,各管体(41)的直径均为D,上述第一扇叶(31)的轴向高度为H1,相邻管体(41)之间的轴向间距为L,则满足以下关系:D/n≤L≤(0.9H1-n*D)/(n-1)。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叶(31)与第二扇叶(32)为一体件,该一体件包括以各扇叶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基板(30),该基板(30)的一侧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第一叶片(311)而构成上述第一扇叶(31),而另一侧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第二叶片(321)而构成上述第二扇叶(32),且上述基板(30)为该一体件的半径最大处。

13.一种烹饪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

14.一种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一体机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1)之上设置有灶具(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扇叶(31)的轴向,至少一半第一扇叶(31)位于该加热管(4)之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扇叶(31)的轴向,第一扇叶(31)与加热管(4)完全错开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叶(31)相对于加热管(4)邻近上述内胆(10)的第一侧壁(1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0)中还设置有与上述第一扇叶(31)同轴布置的第二扇叶(32),该第二扇叶(32)相对于第一扇叶(31)远离上述第一侧壁(10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4)围设在上述第二扇叶(32)之外,沿着所述第二扇叶(32)的径向,上述加热管(4)的投影完全位于第二扇叶(32)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扇叶(32)的轴向,所述加热管(4)相对于第二扇叶(32)朝热风挡板(5)方向偏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二扇叶(32)的轴向,第二扇叶(32)的两端分别位于加热管(4)对应端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叶(32)的一端与加热管(4)的对应端之间的轴向间距为l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丁蒋圣伟李斌杨均诸永定茅忠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