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925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2
本申请涉及蒸压加气砌块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包括釜身和釜盖,釜身的底部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于地面,且釜身内安装有供送料轨车进行行走的内导轨;釜盖用于向上翻转而打开釜口或者向下翻转而关闭釜口;安装支架上安装有左托架和右托架,且左托架、右托架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过渡导轨,且第一驱动单元通过控制左托架和右托架朝相互靠近方向向内翻转而使过渡导轨对接于内导轨,第一驱动单元通过控制左托架和右托架朝相互远离方向向外翻转而放下过渡导轨。本申请能够实现过渡导轨的自动拼接和自动放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蒸压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既能够节省人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整个上料、下料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蒸压加气砌块生产,尤其是涉及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


技术介绍

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用钙质材料和硅质材料的配料中加入铝粉作加气剂,经加水搅拌、浇注成型、发气膨胀、预养切割,再经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多孔硅酸盐砌块,现有的蒸压养护手段大多是通过蒸压釜进行养护。

2、目前,蒸压釜通常包括釜身和釜盖,且釜身内部设置有内导轨。在自由装置将砌块送入至蒸压釜前,工人需要额外手动搭建过渡导轨,以便送料轨车将砌块推送至蒸压釜内,接着,还需要工人对过渡导轨进行手动拆除,以便釜盖进行关闭而进行后续的蒸压工作。这种工作方式,比较繁琐,既浪费人力,同时效率也比较低。因此,可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能够实现过渡导轨的自动拼接和分离,以实现节省人力,同时实现提高整个上料、下料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包括釜身和釜盖,所述釜身的底部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于地面,且釜身内安装有供送料轨车进行行走的内导轨;所述釜盖安装于釜身的釜口位置处,且用于向上翻转而打开釜口或者向下翻转而关闭釜口;所述安装支架上安装有左托架和右托架,且左托架、右托架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过渡导轨;所述左托架和右托架的底部均转动连接于安装支架,且通过第一驱动单元进行驱动控制,且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通过控制左托架和右托架朝相互靠近方向向内翻转而使过渡导轨对接于内导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通过控制左托架和右托架朝相互远离方向向外翻转而放下过渡导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砌块推送至釜身或者将砌块至釜身内拉出的过程中,当需要搭建过渡导轨时,第一驱动单元控制左托架和右托架朝相互靠近方向向内翻转,使左托架和右托架上的两个过渡导轨拼接于釜身内的内导轨靠外一端,以供外部的送料轨车沿着过渡导轨进入到釜身内。同时,当送料轨车沿着内导轨进行导送到位后,第一驱动单元控制左托架和右托架朝相互远离方向向外翻转,以放下过渡导轨,以便后续釜盖进行关闭而进行后续的蒸压工作。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过渡导轨的自动拼接和自动放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蒸压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既能够节省人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整个上料、下料的效率。

5、可选的,所述左托架与右托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左托架和右托架均包括多个单元支架,多个所述单元支架呈间隔布置,且通过连杆进行串联;所述左托架和右托架的底部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安装支架,且所述转轴布置于外侧位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杆对单元支架进行串联而形成一个整体支架,其整体结构比较轻巧,既能够满足支撑强度要求,同时不至于过于笨重而影响其进行向外打开放下或者向内合拢拼接。

7、可选的,所述单元支架包括下支架和上支架,所述下支架呈直角梯形状,且所述下支架中的直角一侧朝内设置;所述上支架固定安装于下支架顶部,且所述过渡导轨固定安装于上支架顶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当第一驱动单元控制左托架和右托架朝相互靠近方向向内翻转来接好过渡导轨后,左托架中下支架的内侧与右托架中下支架的内侧相互支撑接触,使左托架与右托架之间形成相互倚靠支撑状态,能够提高其结构稳定性,使其在后续上料或者下料过程中,不易于发生变形损坏。另一方面,当左托架和右托架朝相互靠近方向向内翻转来接好过渡导轨后,由于转轴布置于外侧,且左托架、右托架中的下支架均呈直角梯形状,其重心落在内侧位置,此时,可以撤销第一驱动单元的外力,在左托架、右托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左托架与右托架之间能够保持向内相互倚靠支撑的状态,特别是在上料或者下料过程中,送料轨车对左托架、右托架施加外重力,此时,左托架与右托架之间的倚靠支撑力更强,其两者之间更加贴紧稳定,也即是,在上料、下料过程中,在没有超过破坏左托架、右托架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左托架和右托架之间形成倚靠支撑关系,其保障其左右方向的稳定性使其不易于出现左右方向上的晃动,使过渡导轨与内导轨之间不易于出现左右方向上的错位而引起高度不一致的状况,以更好保障后续上料、下料的正常工作。

9、可选的,所述左托架中的下支架与右托架中的下支架相向一侧之间通过限位卡槽和限位凸柱进行卡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当左托架和右托架朝相互靠近方向向内翻转来接好过渡导轨后,限位凸柱落入限位卡槽内,以形成卡接连接,以对左托架与右托架之间的前后方向进行限位控制,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于在前后方向上出现倾斜变形,使其不易于出现前后方向上的错位而引起高度不一致的状况,以保障后续的接轨高度精度。

11、可选的,所述下支架内还安装有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以及第三加强杆,所述下支架的内部划分为上框口和下框口;所述第二加强杆安装于上框口内,且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对接于上框口中的对角位置;所述第三加强杆安装于下框口内,且所述第三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对接于下框口中的对角位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以及第三加强杆,以对下支架内部进行分割成多个三角形支撑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下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于发生变形。

13、可选的,所述上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固定安装于下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杆布置于外侧位置,且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下支架的倾斜边一侧,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中外侧的顶部位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布置于内侧位置,且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下支架的顶部,第三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中内侧的顶部位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以及下支架中的外侧之间形成三角支撑关系,同理,第三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以及下支架中的顶部之间形成三角支撑关系,能够更好地保障上支架的结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釜盖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釜盖上固定安装有翻盖摆臂,所述釜身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翻盖支座,所述翻盖摆臂远离釜盖一端固定安装有翻盖转轴,且所述翻盖摆臂通过翻盖转轴转动连接于翻盖支座;所述釜身的顶部还安装有第二驱动单元,以控制釜盖进行向上翻转打开,或者向下翻转关闭。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釜盖关闭厚,釜盖与釜身中釜口一侧对密封圈进行挤压,以对釜口进行密封处理,使其在蒸压过程中不易于出现蒸汽泄漏或者泄压,能够更好地保障后续的蒸压工作。

17、可选的,所述釜盖上安装有第一卡圈,所述第一卡圈套设固定安装于釜盖,且与釜盖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卡圈的外周布设有扇形齿板,且所述扇形齿板沿第一卡圈周向呈均匀间隔布置;所述釜身上安装有外转台,所述外转台可转动式套设安装于釜身中靠近釜口一端,且所述外转台通过第三驱动单元进行驱动转动;所述外转台朝外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圈,所述第二卡圈与外转台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卡圈、外转台以及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身(1)和釜盖(2),所述釜身(1)的底部通过安装支架(3)固定安装于地面,且釜身(1)内安装有供送料轨车进行行走的内导轨(4);所述釜盖(2)安装于釜身(1)的釜口(18)位置处,且用于向上翻转而打开釜口(18)或者向下翻转而关闭釜口(18);所述安装支架(3)上安装有左托架(5)和右托架(6),且左托架(5)、右托架(6)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过渡导轨(7);所述左托架(5)和右托架(6)的底部均转动连接于安装支架(3),且通过第一驱动单元(8)进行驱动控制,且所述第一驱动单元(8)通过控制左托架(5)和右托架(6)朝相互靠近方向向内翻转而使过渡导轨(7)对接于内导轨(4),所述第一驱动单元(8)通过控制左托架(5)和右托架(6)朝相互远离方向向外翻转而放下过渡导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托架(5)与右托架(6)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左托架(5)和右托架(6)均包括多个单元支架(51),多个所述单元支架(51)呈间隔布置,且通过连杆(52)进行串联;所述左托架(5)和右托架(6)的底部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安装支架(3),且所述转轴布置于外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支架(51)包括下支架(53)和上支架(54),所述下支架(53)呈直角梯形状,且所述下支架(53)中的直角一侧朝内设置;所述上支架(54)固定安装于下支架(53)顶部,且所述过渡导轨(7)固定安装于上支架(54)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托架(5)中的下支架(53)与右托架(6)中的下支架(53)相向一侧之间通过限位卡槽(55)和限位凸柱(56)进行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53)内还安装有第一加强杆(531)、第二加强杆(532)以及第三加强杆(533),所述下支架(53)的内部划分为上框口(534)和下框口(535);所述第二加强杆(532)安装于上框口(534)内,且所述第二加强杆(532)的两端分别对接于上框口(534)中的对角位置;所述第三加强杆(533)安装于下框口(535)内,且所述第三加强杆(533)的两端分别对接于下框口(535)中的对角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54)包括第一支撑杆(541)、第二支撑杆(542)以及第三支撑杆(543);所述第一支撑杆(541)竖直固定安装于下支架(53)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杆(542)布置于外侧位置,且所述第二支撑杆(54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下支架(53)的倾斜边一侧,第二支撑杆(542)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541)中外侧的顶部位置;所述第三支撑杆(543)布置于内侧位置,且所述第三支撑杆(54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下支架(53)的顶部,第三支撑杆(543)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541)中内侧的顶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釜盖(2)上固定安装有翻盖摆臂(21),所述釜身(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翻盖支座(11),所述翻盖摆臂(21)远离釜盖(2)一端固定安装有翻盖转轴,且所述翻盖摆臂(21)通过翻盖转轴转动连接于翻盖支座(11);所述釜身(1)的顶部还安装有第二驱动单元(12),以控制釜盖(2)进行向上翻转打开,或者向下翻转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上安装有第一卡圈(22),所述第一卡圈(22)套设固定安装于釜盖(2),且与釜盖(2)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卡圈(22)的外周布设有扇形齿板(23),且所述扇形齿板(23)沿第一卡圈(22)周向呈均匀间隔布置;所述釜身(1)上安装有外转台(14),所述外转台(14)可转动式套设安装于釜身(1)中靠近釜口(18)一端,且所述外转台(14)通过第三驱动单元(15)进行驱动转动;所述外转台(14)朝外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圈(13),所述第二卡圈(13)与外转台(14)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卡圈(13)、外转台(14)以及釜身(1)的釜口(18)一侧形成一个环形内卡槽(16);所述第二卡圈(13)上开设扇形齿口(17),所述扇形齿口(17)沿第二卡圈(13)呈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扇形齿口(17)的数量与第一卡圈(22)上的扇形齿板(23)的数量相一致,且所述扇形齿口(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身(1)和釜盖(2),所述釜身(1)的底部通过安装支架(3)固定安装于地面,且釜身(1)内安装有供送料轨车进行行走的内导轨(4);所述釜盖(2)安装于釜身(1)的釜口(18)位置处,且用于向上翻转而打开釜口(18)或者向下翻转而关闭釜口(18);所述安装支架(3)上安装有左托架(5)和右托架(6),且左托架(5)、右托架(6)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过渡导轨(7);所述左托架(5)和右托架(6)的底部均转动连接于安装支架(3),且通过第一驱动单元(8)进行驱动控制,且所述第一驱动单元(8)通过控制左托架(5)和右托架(6)朝相互靠近方向向内翻转而使过渡导轨(7)对接于内导轨(4),所述第一驱动单元(8)通过控制左托架(5)和右托架(6)朝相互远离方向向外翻转而放下过渡导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托架(5)与右托架(6)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左托架(5)和右托架(6)均包括多个单元支架(51),多个所述单元支架(51)呈间隔布置,且通过连杆(52)进行串联;所述左托架(5)和右托架(6)的底部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安装支架(3),且所述转轴布置于外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支架(51)包括下支架(53)和上支架(54),所述下支架(53)呈直角梯形状,且所述下支架(53)中的直角一侧朝内设置;所述上支架(54)固定安装于下支架(53)顶部,且所述过渡导轨(7)固定安装于上支架(54)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托架(5)中的下支架(53)与右托架(6)中的下支架(53)相向一侧之间通过限位卡槽(55)和限位凸柱(56)进行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53)内还安装有第一加强杆(531)、第二加强杆(532)以及第三加强杆(533),所述下支架(53)的内部划分为上框口(534)和下框口(535);所述第二加强杆(532)安装于上框口(534)内,且所述第二加强杆(532)的两端分别对接于上框口(534)中的对角位置;所述第三加强杆(533)安装于下框口(535)内,且所述第三加强杆(533)的两端分别对接于下框口(535)中的对角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砌块生产用的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54)包括第一支撑杆(541)、第二支撑杆(542)以及第三支撑杆(543);所述第一支撑杆(541)竖直固定安装于下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鑫飞曾志淡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三水金晖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