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8969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该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包括根据项目整体的图纸设计,利用BIM技术创建建筑工程的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对设计的施工、方案、运营方案进行优化,并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图纸审查,自动查找专业碰撞问题,及时发现图纸错漏碰缺;主体施工内容;现浇结构施工;预制构件施工;分段现浇与套筒灌浆;预制构件防护作业;总的来讲: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具有通过创建可视化信息化的BIM模型,提升建筑、结构与机电各专业信息协同设计,避免了设计各专业的错漏碰缺问题,提高了设计的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废气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是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因其工业化程度高,可有效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等特点。装配式建筑按材料分类可分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因原材料来源丰富、造价低廉、保温性能良好等特性,逐渐成为国内装配式建筑的主流发展方向,被各地广泛应用;

2、当前,混凝土装配式建筑设计采用二维cad设计,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独立设计,缺乏有效、精准的协调和互动,易造成设计反复修改,装配式建筑中专业协同问题更显突出;因此开发一种通过创建可视化信息化的bim模型,提升建筑、结构与机电各专业信息协同设计,避免了设计各专业的错漏碰缺问题,提高了设计的质量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3、专利技术专利内容

4、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以解决当前,混凝土装配式建筑设计采用二维cad设计,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独立设计,缺乏有效、精准的协调和互动,易造成设计反复修改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通过创建可视化信息化的bim模型,提升建筑、结构与机电各专业信息协同设计,避免了设计各专业的错漏碰缺问题,提高了设计的质量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所述该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a1、根据项目整体的图纸设计,利用bim技术创建建筑工程的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对设计的施工、方案、运营方案进行优化,并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图纸审查,自动查找专业碰撞问题,及时发现图纸错漏碰缺;

8、a2、主体施工内容

9、(1)方案设计:深入分析设计图,明确其中的各项细节,寻找存在缺陷的设计内容,将实际情况撰写为整改意见,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10、(2)前期准备:根据施工需求准备适量预制构件,以施工进度为准合理调配;

11、(3)参照设计图纸,确定预制构件的具体装配位置,以此为依据组织施工作业,最大限度减小误差,保证吊装质量;

12、(4)合理调度施工人员,彼此间形成紧密配合的关系,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13、a3、现浇结构施工

14、建筑工程中,地下室为混凝土现浇工艺,为保证结构的质量以及施工的安全性,一层现浇柱需露出二层楼板,形成的二层预制柱则要置入预制柱套筒内,以设计图纸为准,检测钢筋套板的位置并合理调整,同时确定预留孔的具体位置,完成套板定位工作,利用全站仪检测量后确定定位线,完成现浇作业后若板面存在杂物要及时清理,使其维持洁净的状态。

15、a4、预制构件施工

16、完成结构层施工后准确测量并对预制构件放线,具体有柱轮廓线、柱四面轴线以及柱定位控制线,吊装是预制构件施工中的核心工序,必须按照特定的流程依次推进,主要有:明确预制柱的基本信息,如尺寸、承载力,配套相适应的钢筋与预留套管,在柱中放置金属垫块,检测主体的垂直度情况并合理调整。考虑到钢柱尺寸较大的特点,在吊装前必须检查柱托的安装质量以免发生脱落。

17、a5、分段现浇与套筒灌浆

18、结束预制梁和预制板两部分的吊装作业后,则进入到分段现浇环节,主要施工流程为:绑扎键槽钢筋→浇筑键槽混凝土→铺设水管线→浇筑施工。实际操作时要求u形钢筋可稳定在键槽的指定位置,并在浇筑前向键槽内淋水防护,使其可维持足够洁净的状态。

19、a6、预制构件防护作业

20、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组成中,预制构件占据较大的比重,必须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如吊装、运输、管理等,每项工作都将直接影响预制构件的使用效果。预制构件成型后将其存放至指定场所,采取防雨、防晒措施;吊环处设置轻薄的垫木,以实现对预制构件的防护,以免在吊装期间受到拉应力和重力作用而出现结构受损的情况;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全程维持平整与洁净的状态。预制楼梯安装到位后对踏步面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机械性损伤。

21、a7、连接方式

2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连接主要采用套筒连接、浆锚连接和机械连接3种方式。

23、(1)套筒连接

24、套筒连接技术:选择带有凹凸槽的高强套筒,向其中插入连接钢筋后再注入高强灌浆料,待材料硬化后方可构成稳定的整体结构,凹凸槽和变形钢筋凹凸纹之间的灌浆料可发挥出传力的作用。套筒连接常见有y型(屈服强度型)和u型(极限强度型)。

25、(2)浆锚连接

26、浆锚连接技术:将搭接钢筋拉开特定的距离,再采取搭接措施,钢筋所形成的拉力将传递给灌浆料及周边混凝土界面。插入式预留孔灌浆钢筋搭接连接的流程较为精简、操作相对便捷、无需钢筋焊接等烦琐的操作。

27、(3)机械连接

28、机械连接:通过对钢筋与连接件的机械咬合后实现钢筋间力的高效传递。

29、进一步地,在步骤a1中,建筑整体bim模型创建及图审优化,可采用不同颜色、视角、显示方式进行模型表达;图纸审查可通过在bim环境中,模拟人员漫游浏览的方式进行完工后模型的整体浏览,实现身临其境的体验和问题查找;

3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基于bim的模型开展预制构件深化图设计,有效集成了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信息,通过bim施工模拟等将施工信息集成到了设计,保证了设计质量与可施工性,同时提高了运输、吊装施工效率和质量;总的来讲:本专利技术专利具有通过创建可视化信息化的bim模型,提升建筑、结构与机电各专业信息协同设计,避免了设计各专业的错漏碰缺问题,提高了设计的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1中,建筑整体BIM模型创建及图审优化,可采用不同颜色、视角、显示方式进行模型表达;图纸审查可通过在BIM环境中,模拟人员漫游浏览的方式进行完工后模型的整体浏览,实现身临其境的体验和问题查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发胜孙聪苏绍镇冯欣赵宝才周太利张习忠申成刚徐靖东张海燕程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