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铁路线路工程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既有铁路大跨度架空系统的下部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下穿既有铁路尤其是繁忙铁路工程中,铁路运营一般不可轻易中断。常规条件下,对既有运营铁路进行架空,下穿铁路的施工方法已经较为成熟,在各类市政工程下穿既有铁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根据常规下穿铁路主体结构尺寸、加固系统技术特点、一般路基高度及其他配套设施的技术性能,线下框架桥高度不超过10m情况下,既有铁路线路架空技术方案非常成熟,但对于高度超过10m甚至15m以及更高的框架桥结构,根据下穿工程技术特点,此类框架桥施工过程中,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出现线下深基坑状态,此时,线路加固下部结构会成为类似桥梁结构中的“高墩”状态,下部墩台结构将处于超过框架桥高度的桩基悬臂状态,而常规的铁路两侧两根独立桩基形成的分体式双桩墩柱结构相比于常规桥梁墩台结构,铁路线下两侧桩基无法形成统一结构体系,下部结构较弱,不能满足较大跨度架空钢梁的下部受力要求。此外,类似永久铁路桥梁的高墩结构体系受限于工期和施工空间,在运营铁路线下无法实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铁路大跨度架空系统的下部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既有铁路线路两侧的两个纵向支撑组件(10),每个所述纵向支撑组件(10)的两端均与墩台组件(20)下部相连接,两个所述墩台组件(20)沿垂直于既有铁路线路中心线的方向镜像对称,且两个所述墩台组件(20)之间用于布置框架桥(40),每个所述墩台组件(20)的上部可用于支撑便梁(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铁路大跨度架空系统的下部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台(201)沿既有铁路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承台(201)为钢筋混凝土承台或型钢骨架混凝土承台。
3.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铁路大跨度架空系统的下部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既有铁路线路两侧的两个纵向支撑组件(10),每个所述纵向支撑组件(10)的两端均与墩台组件(20)下部相连接,两个所述墩台组件(20)沿垂直于既有铁路线路中心线的方向镜像对称,且两个所述墩台组件(20)之间用于布置框架桥(40),每个所述墩台组件(20)的上部可用于支撑便梁(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铁路大跨度架空系统的下部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台(201)沿既有铁路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承台(201)为钢筋混凝土承台或型钢骨架混凝土承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铁路大跨度架空系统的下部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台(201)为钢筋混凝土承台,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承台内预埋有若干个型钢骨架(2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铁路大跨度架空系统的下部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联构件(203)和所述纵向支撑组件(10)分别采用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预制混凝土构件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铁路大跨度架空系统的下部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联构件(203)的两端与每个所述承台(201)之间通过栓接、焊接、混凝土浇筑连接中的一种连接方式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既有铁路大跨度架空系统的下部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纵向支撑组件(10)沿既有铁路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纵向支撑组件(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墩台组件(20)中与每个所述纵向支撑组件(10)位于同一侧的所述承台(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丰,刘欢,刘金国,徐勇,庞元志,江荣丰,梁志新,李光耀,孟国清,周国锋,付菊平,张文斌,余康林,王心顺,朱勇战,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