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81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5
本技术属于截流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截流井;包括:截流井体;合流管,设置于截流井体的左端外壁上;排污管,设置于截流井体的右端外壁上,并与合流管相对分布;拦污组件,设置于截流井体内部,位于合流管的进料端,用于拦截污水中的杂物;截流组件,设置于截流井体内部,位于排污管的出料端,用于对截流井体内的污水进行截流;流量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污水通过排污管排放的介质的流量。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预设定的流量值进行控制排污管对污水的排放,更好的对污水进截流的一体化截流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截流井,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截流井


技术介绍

1、截流井是一种用于将污水截流,流往新建污水管中,雨季时将部分雨水与污水截往并流入污水管中,其余雨水溢流通过井中堰,继续向下游流行。

2、通过截流井将城市旱季污水和雨季初期雨水截流入污水截流管中后排至污水管道系统,可最大程度地消减进入下游水体中污染物含量,以免城市水体遭受到严重污染,也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截流井是非常重要的附属构建物,其需保证在雨季时,截流的水量尽可能恒定,以免增大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量负荷,并且在保证设计流量下,合流制管道内的雨水排泄通畅。

3、公开号为cn21575947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自动截流井,该技术通过水位上升到适宜的高度后,堰板转动不再挡住溢流管,使得污水从溢流管排出。该技术虽然能够对污水进行截流,但是该技术无法精确截流,在暴雨溢流的情况下,截流管内的合流污水为满流压力流,截流井的实际截流量远超设计截流量,如此容易影响堰板的转动情况,从而截流井造成溢流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预设定的流量值进行控制排污管对污水的排放,更好的对污水进截流的一体化截流井。

2、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截流井,包括:

3、截流井体;

4、合流管,设置于截流井体的左端外壁上;

5、排污管,设置于截流井体的右端外壁上,并与合流管相对分布;

6、拦污组件,设置于截流井体内部,位于合流管的进料端,用于拦截污水中的杂物;

7、截流组件,设置于截流井体内部,位于排污管的出料端,用于对截流井体内的污水进行截流;

8、流量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污水通过排污管排放的介质的流量。

9、在本技术方案中,工作时,污水从排污管流入截流井体内,通过拦污组件对流入的污水进行过滤,从而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出,避免杂物对截流井体造成堵塞,影响截污的正常运行,在流量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对雨量进行测定,并且可调雨量数值,在不同雨量情况下都可自行判断,自动开启或关闭截流组件,真正的做到晴天零直排,雨天减少雨水进入截流井体内,晴天时,截流组件开启,截流井体内混进的部分污水通过截流组件向合流管排放,降雨时,初期的地面雨水比较脏,导致进入河道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根据截流井体内的污水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判断降雨量的大小,让脏的初期雨水进入截流井体内,通过排污管对收集后流入截流干管后输送到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到自然水体中,降雨中后期的雨水相对比较干净,流量控制系统便控制截流组件关闭,通过截流组件使排污管无法对污水进行排放,减少雨水对截流井体负荷,确保截流井体正常运行,最终便可实现精确的对污水进行截流,以确保污水不直接流入自然水体污染保护其水质环境。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流量控制系统包括:

11、动力组件,设置于截流井体内部,并与截流组件配合;

12、雨量传感器,用于检测降雨量,并且输出指示检测的实际介质流量的电信号;

13、控制器,与雨量传感器电性连接,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控制动力组件的运行状态。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流量控制系统还包括数据对比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对比模块与雨量传感器电性连接,数据发送模块与数据对比模块电性连接,数据发送模块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动力组件包括:

16、支架,设置于截流井体的内部;

17、气缸,设置于支架上,气缸活塞杆与截流组件配合。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拦污组件包括:

19、过滤筛壳,设置于截流井体内部,并位于合流管的进料端;

20、安装板,具有两个,分别设置于过滤筛壳上下两侧,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截流井体内部。

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截流组件包括:

22、导向板,设置于排污管位于截流井体内部上,导向板与截流井体内部相连;

23、引流槽,开设于导向板上,引流槽的内径与排污管的内径相同,并与排污管相连通;

24、滑槽,开设于引流槽内部,并贯穿导向板顶部;

25、挡板,滑动式设置于滑槽内,并与引流槽配合,气缸活塞杆与挡板顶部相连。

26、在本技术方案中,初始时,气缸活塞杆初始状态呈正常状态,挡板不会对引流槽进行阻挡,使得从排污管经过过滤筛壳流入截流井体内的污水能够顺利的从合流管排出,通过过滤筛壳能够对污水中携带的杂物进行过滤,避免杂物影响截流井体的正常运行,在雨量传感器的作用下,检测降雨量,并通过数据对比模块对检测到雨水量与设定量值进行对比,由于,降雨初期的地面雨水比较脏,所以这时对污水进行排放,避免污水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待降雨中后期时,雨水相对比较干净,同时雨量传感器检测降雨量,并发出信号,数据对比模块接收信号后,将检测到的雨量值与设定的雨量值进行对比,当降雨量低于设定值时,数据对比模块便向数据发送模块发送信号,数据发送模块将数值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后,控制气缸启动,气缸活塞杆带动挡板沿滑槽向下侧移动,待挡板向下侧移动至挡住引流槽时,便控制气缸停止工作,通过挡板挡住引流槽,使得污水管无法对污水进行引流,从而实现对污水截流,减少雨水对截流井体负荷,确保截流井体正常运行,当雨量传感器检测到未降雨时,便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给数据对比模块,数据对比模块进行对比,并将最终对比出的数据发送给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发送模块将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息后控制气缸启动,气缸活塞杆驱动挡板沿滑槽向上侧移动,挡板移动至不再挡住引流槽,此时,便可对污水进行排放,如此便可达到自动化启闭排污管,实现夏季全部截污,初期雨水弃流,雨季全部直排,从而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避免城市水环境恶化,提高整体的截流效率。

2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检修组件,检修组件包括:

28、检修口,开设于截流井体顶部;

29、防滑顶盖,设置于截流井体顶部,并位于检修口上;

30、拦污格栅,设置于检修口内;

31、爬梯,设置于截流井体内部。

32、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截流井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污水中携带的杂物容易使截流井体堵塞,或是截流井体发生故障,从而需要对其进行检修,截流井体内设有爬梯,方便检修人员顺着爬梯爬入截流井体内,从而对截流井体内部进行检修,在爬梯与防滑顶盖之间设置拦污格栅,进一步便于检修。

3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4、1、通过雨量传感器检测降雨量,数据对比模块将检测到的雨量值与设定的雨量值进行对比,当降雨量低于设定值时,数据对比模块便向数据发送模块发送信号,数据发送模块将数值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后,控制气缸启动,气缸活塞杆带动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系统(4)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系统(4)还包括数据对比模块(43)和数据发送模块(44),所述数据对比模块(43)与所述雨量传感器(41)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发送模块(44)与所述数据对比模块(43)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发送模块(44)与所述控制器(42)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7)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组件(5)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组件(6)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修组件(8),所述检修组件(8)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系统(4)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系统(4)还包括数据对比模块(43)和数据发送模块(44),所述数据对比模块(43)与所述雨量传感器(41)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发送模块(44)与所述数据对比模块(43)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发送模块(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弘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