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件货物运输状态多点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大件货物运输状态多点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655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件货物运输状态多点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包括智能融合终端,传感器,云服务器,客户端;智能融合终端通过lora通信网络与多个传感器连接;每个传感器设置于大件货物的外侧,传感器用于获得大件货物的监测数据;智能融合终端通过北斗短报文与云服务器连接,北斗短报文包括监测数据;云服务器与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用于传输监测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传感器低功耗设计和分布式部署在大件货物本体上,同时智能融合终端可就地同时接入多点监测传感器,并且通过北斗短报文进行监测数据在线远传并定位,从而实现实时,远距离,长时间,高稳定监测跟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物流,具体涉及一种大件货物运输状态多点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物流行业对货物运输状态的监控都是采用车辆位置跟踪和速度跟踪,货物的状态和车辆的状态紧密关联并且可以实时与后台监控系统进行通信和记录数据,但这种方式缺少对运输过程中对高价值货物本身状态单独和多方面的监控,例如货物的倾斜角度,速度,冲击加速度,温湿度,内部压力等监控,无法精细化保证货物的运输效果,避免货物运输中的风险。

2、尤其是电力行业的大件运输具有特殊性。目前通常采用冲击记录仪对大件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加速度监测,但缺少运输数据的在线远传和实时跟踪。目前部分厂家发布了支持实时数据远传功能的运输在线监测装置,但由于数据实时远传的功耗较大,只能采用电池供电,因此体积较大,而且无法满足在途时间超过3个月的运输任务。另外对于海运的运输任务,在公海上由于没有基站信号,无法实现实时跟踪和监控。

3、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4、1)传统物流运输监测装置不能对货物持续跟踪,运输过程中如果存在汽车转火车或转轮船的倒运,无法对货物持续监测;

5、2)离线冲击记录仪不具备数据实时远传功能,或者支持数据远传功能但待机时间较短,不满足超过90天的长期大件运输监测的时间要求;

6、3)数字冲击记录仪由于体积大,需要加装支架,安装不方便,对于需要多点同步监测的特殊货物例如大型变压器无法支持,只能做单点监测,不利于冲击损害分析;

7、4)采用gprs或4g远程通信的运输在线监测终端不支持公海上信号传输,导致海运实时数据有盲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多点监测低功耗传感器及其物联网通信接入的智能融合终端,从而满足180天运输任务,且该终端可以配置多达16点传感器,满足大件货物全方位无死角状态监测,同时支持北斗短报文服务,从而实现海上运输的全程实时跟踪运输状态。

2、一种大件货物运输状态多点监测系统,智能融合终端,传感器,云服务器,客户端;智能融合终端通过lora通信网络与多个传感器连接;每个传感器设置于大件货物的外侧,传感器用于获得大件货物的监测数据;智能融合终端通过北斗短报文与云服务器连接,北斗短报文包括监测数据;云服务器与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传输监测数据。

3、智能融合终端包括锂电池,北斗通信模块,核心处理板,触摸屏,对外接口,终端外壳;终端外壳形成容纳空间,锂电池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锂电池上方设置有核心处理板,核心处理板的上方设置有触摸屏,核心处理板还设置有外接接口,北斗通信模块位于锂电池上方,核心处理板与锂电池电连接,北斗通信模块与核心处理板电连接,触摸屏与核心处理板电连接。

4、智能融合终端内设置有定位模块和广域网通信模块,其中定位模块采用gps/北斗双模方式,定位模块与核心处理板电性连接,广域网通信模块与核心处理板电性连接,广域网通信模块采用4g通信模块和北斗短报文通信模块,其中在4g信号丢失的情况下,智能融合终端可以自动切换到北斗短报文通信模块。

5、智能融合终端具有北斗或者gps定位数据,北斗短报文还包括北斗或者gps定位数据,监测数据包括冲击加速度,倾斜角度,温湿度,压力。

6、传感器包括不锈钢底座和工程塑料外壳,不锈钢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大件货物上,不锈钢底座和工程塑料外壳形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设置有锂电池组,通信板,采集板,锂电池组分别于通信板和采集板电连接,采集板上设置有传感器芯片,用于采集冲击加速度,倾斜角度,温湿度,压力数据,采集板与通信板连接传输数据,通信板用于与智能融合终端的lora通信连接。

7、客户端通过通信云服务器实时获取智能融合终端汇总上传的传感器原始采集数据及诊断分析数据,从而实现对货物的姿态,状态和冲击损害的完整分析,同时后台可以对每个运输任务生成运输报告,供管理单位存档备案。

8、一种采用上述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

9、s01,采集智能融合终端的定位模块的运动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数据,陀螺仪传感器的倾角数据;

10、s02,如果运动速度数据为零,加速度数据为零,倾角数据数据恒定,确定大件货物为静止状态;

11、s03,如果大件货物为静止状态,传感器进入休眠状态;

12、s04,如果大件货物不是静止状态,传感器进入工作状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1)智能融合终端安装在货物附近有电源处(驾驶室,车厢,船舱,机舱等),内部配置锂电池,在外接电源失去时可以持续工作10天;有效解决了终端的外接电源位置限制,避免了单纯依靠电池供电的体积和重量以及安全问题。

15、2)智能融合终端与传感器之间采用lora物联网通信,有效通信距离不小于500米,适用于绝大多数运输工具,例如大型航运海轮;

16、3)智能融合终端采用4g或北斗短报文进行远程通信,从而保障离岸公海运输过程中的数据通信,

17、4)智能融合终端支持北斗或gps定位跟踪;有效解决了4g信号不良以及海上无基站的情况下的通信盲区定位问题;

18、5)低功耗传感器采用内部电池供电安装在货物本体上,待机时间不小于180天,支持对货物运输状态的持续监测;传感器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多点布置,对货物的各部位进行同步监测,监测数据包括冲击加速度,倾斜角度,温湿度,压力等,终端可以配置多达16点传感器,满足大件货物全方位无死角状态监测,大大提升了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9、6)后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云平台通信服务器进行通信,实时获取智能融合终端汇总上传的传感器原始采集数据及诊断分析数据,并基于该数据实现对货物的姿态,状态和冲击损害的完整分析,包括冲击加速度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波形;同时后台可以对每个运输任务生成运输报告,供管理单位存档备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件货物运输状态多点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融合终端,传感器,云服务器,客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融合终端包括锂电池,北斗通信模块,核心处理板,触摸屏,对外接口,终端外壳;终端外壳形成容纳空间,锂电池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锂电池上方设置有核心处理板,核心处理板的上方设置有触摸屏,核心处理板还设置有外接接口,北斗通信模块位于锂电池上方,核心处理板与锂电池电连接,北斗通信模块与核心处理板电连接,触摸屏与核心处理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融合终端内设置有定位模块和广域网通信模块,其中定位模块采用GPS/北斗双模方式,定位模块与核心处理板电性连接,广域网通信模块与核心处理板电性连接,广域网通信模块采用4G通信模块和北斗短报文通信模块,其中在4G信号丢失的情况下,智能融合终端可以自动切换到北斗短报文通信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融合终端具有北斗或者GPS定位数据,北斗短报文还包括北斗或者GPS定位数据,监测数据包括冲击加速度,倾斜角度,温湿度,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传感器包括不锈钢底座和工程塑料外壳,不锈钢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大件货物上,不锈钢底座和工程塑料外壳形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设置有锂电池组,通信板,采集板,锂电池组分别于通信板和采集板电连接,采集板上设置有传感器芯片,用于采集冲击加速度,倾斜角度,温湿度,压力数据,采集板与通信板连接传输数据,通信板用于与智能融合终端的lora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客户端通过通信云服务器实时获取智能融合终端汇总上传的传感器原始采集数据及诊断分析数据,从而实现对货物的姿态,状态和冲击损害的完整分析,同时后台可以对每个运输任务生成运输报告,供管理单位存档备案。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3-6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件货物运输状态多点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融合终端,传感器,云服务器,客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融合终端包括锂电池,北斗通信模块,核心处理板,触摸屏,对外接口,终端外壳;终端外壳形成容纳空间,锂电池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锂电池上方设置有核心处理板,核心处理板的上方设置有触摸屏,核心处理板还设置有外接接口,北斗通信模块位于锂电池上方,核心处理板与锂电池电连接,北斗通信模块与核心处理板电连接,触摸屏与核心处理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融合终端内设置有定位模块和广域网通信模块,其中定位模块采用gps/北斗双模方式,定位模块与核心处理板电性连接,广域网通信模块与核心处理板电性连接,广域网通信模块采用4g通信模块和北斗短报文通信模块,其中在4g信号丢失的情况下,智能融合终端可以自动切换到北斗短报文通信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照刘宁杨振中马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九维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