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639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绳索动力学模型;基于绳索动力学模型,建立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根据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求解力矩实时变化下的系统动态响应,所述系统动态响应包括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和末端负载受到的卸载力;以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和末端负载受到的卸载力为输入,以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为输出,构建基于模糊控制的控制器,采用所述控制器实现对索力的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高精度地得到系统当前状态估计,并基于此实现有效的模糊控制,实现高精度的索力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器回收着陆及低重力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载人登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过程研究过程中,为获得月面着陆器触地过程的各种控制参数,需要进行月面着陆器触地的地面验证试验。

2、目前,实现在地面模拟微重力或零重力环境的试验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气浮法,落塔法,气球悬挂法,拉簧机构重力补偿法和改进的拉簧重力补偿机构等。气浮法通过气浮平台产生和重力平衡的气压来实现抵消重力,其对试验环境要求高,并且实现微重力环境的行程有限;落塔法利用地球重力加速度实现完全失重,但不能精确调节加速度大小;气球悬挂法利用密度低于空气的气体来抵消负载重力,其适用的负载质量小且受试验环境影响大;拉簧机构重力补偿法利用拉簧和杠杆原理实现恒定拉力输出,但是负载的质量大小和运动行程不能调节;改进的拉簧重力补偿机构利用零自由长度弹簧实现恒定拉力输出,但是其运动行程有限。上述的方法均不能满足试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解决了传统地面重力卸载试验装置中,难以精确控制索力的技术问题,在提升重力卸载精度的同时极大地增大了重力卸载的行程。本专利技术可以高精度地得到系统当前状态估计,并基于此实现有效的模糊控制,实现高精度的索力输出。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包括:

4、建立绳索动力学模型;

5、基于绳索动力学模型,建立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

6、根据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求解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实时变化下的系统动态响应,所述系统动态响应包括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

7、以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和索力为输入,以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为输出,构建基于模糊控制的控制器,采用所述控制器实现对索力的控制。

8、进一步的,绳索动力学模型为:

9、

10、其中,ma代表经过能量简化后的绳索质量项,d代表绳索阻尼项,k代表绳索弹性项,τ代表输入扭矩,fnon代表由于柔性体运动带来的非线性扰动项,q表示使用有限元方法划分的n段绳索组成系统的广义坐标,代表输入扭矩τ对应广义坐标的系数。

11、进一步的,基于绳索动力学模型,建立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包括:

12、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恒拉力机构机械部分动力学模型;

13、将恒拉力机构机械部分动力学模型和绳索动力学模型之积作为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

14、进一步的,恒拉力机构机械部分动力学模型为:

15、

16、其中,g代表重力加速度,l代表恒拉力机构竖直方向高度,l1代表摆动杆旋转中心b与连接杆旋转中心c的距离,l2代表摆动杆的长度,m为摆动杆质量,m为末端负载质量,ψ为摆动杆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k为恒拉力机构的弹簧组的刚度系数,s0为初始时刻弹簧组的长度,r1为恒拉力机构中滑轮的半径,n为摆动杆作用于摆动杆旋转中心b上的压力,μ为摆动杆旋转中心b处的转动摩擦系数,f为绳索上的拉力,x为末端负载距离摆动杆的竖直方向距离。

17、进一步的,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以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为输入变量,以末端负载受到的卸载力和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为输出变量;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即输入扭矩τ,末端负载受到的卸载力即绳索上的拉力f,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为末端负载距离摆动杆的竖直方向距离x对时间的导数。

18、进一步的,将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表示为如下形式:

19、

20、其中,t为仿真时间,y为恒拉力机构的状态变量,h代表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的表达式。

21、进一步的,采用龙格库塔法,根据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求解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实时变化下的系统动态响应。

22、进一步的,根据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求解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实时变化下的系统动态响应的方法包括:

23、s3.1令迭代次数i=1;

24、s3.2确定仿真时间t的初始值t0、状态变量y的初始值y0、仿真步长h和迭代总次数n0;

25、s3.3根据如下公式获得ti+1、k1,i+1、k2,i+1、k3,i+1和k4,i+1:

26、ti+1=ti+h;

27、k1,i+1=h(ti,yi);

28、

29、

30、k4,i+1=h(ti+h,yi+hk3,i+1);

31、s3.4根据k1,i+1、k2,i+1、k3,i+1和k4,i+1得到yi+1:

32、

33、3.5输出ti+1和yi+1,判断i是否等于n0;

34、当i等于n0,以和作为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在电机扭矩输入激励下的系统状态响应;

35、当i不等于n0,令i=i+1,ti=ti+1,yi=yi+1,并返回步骤s3.3。

36、进一步的,控制器中,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的输入隶属函数为梯形函数,索力的输入隶属函数为gaussmf函数,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输出隶属函数为三角形函数;

37、在控制器中设置饱和模块,防止控制器输出的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值超出安全阈值。

38、进一步的,模糊控制器所需要的索力由恒拉力机构中的力传感器实时测量得到,模糊控制器所需要的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由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得到。

3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40、(1)本专利技术创造性的提出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引入了有效的绳索索力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高精度地得到系统当前状态估计,并基于此实现有效的模糊控制,实现高精度的索力控制,进而实现高精度的末端负载拉力控制;

41、(2)本专利技术控制算法计算效率高,可以实现高频的系统控制,提高响应带宽;

42、(3)本专利技术控制方法简单有效,容易对方法进行迁移实现;

43、(4)本专利技术引入了高精度电机控制,极大地提升了机构运动行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绳索动力学模型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绳索动力学模型,建立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恒拉力机构机械部分动力学模型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以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为输入变量,以末端负载受到的卸载力和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为输出变量;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即输入扭矩τ,末端负载受到的卸载力即绳索上的拉力f,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为末端负载距离摆动杆的竖直方向距离x对时间的导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表示为如下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龙格库塔法,根据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求解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实时变化下的系统动态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求解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实时变化下的系统动态响应的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器中,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的输入隶属函数为梯形函数,索力的输入隶属函数为Gaussmf函数,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输出隶属函数为三角形函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模糊控制器所需要的索力由恒拉力机构中的力传感器实时测量得到,模糊控制器所需要的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由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得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绳索动力学模型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绳索动力学模型,建立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恒拉力机构机械部分动力学模型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恒拉力机构动力学模型以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为输入变量,以末端负载受到的卸载力和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为输出变量;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即输入扭矩τ,末端负载受到的卸载力即绳索上的拉力f,末端负载的竖直速度为末端负载距离摆动杆的竖直方向距离x对时间的导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支撑的索机构末端精确拉力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毅张荣侨唐晓强黄伟黎光宇张亚婧王治国房冠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