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教学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3968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8
可调节的教学板,属于教学用具技术领域,由底座、升降调节组件、调节平台、板体、旋转调节组件组成;升降调节组件固定连接设于底座上;调节平台固定连接于升降调节组件的上方,随升降调节组件进行升降运动;板体铰接于调节平台的上方,并随调节平台进行升降运动;旋转调节组件整体固定于调节平台的一侧,并与板体相接,板体在旋转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实现角度调节。本技术可实现板体上下高度的调节,也可实现板体偏转角度的调节,解决了板体高处书写困难、底部书写内容遮挡的不足,解决了因板面反射反光引起的局部观察不清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教学用具,涉及一种教学用黑板,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教学板。


技术介绍

1、目前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传统黑板教学中,黑板具有书写方便的特点,这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形成较好的交互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掌握的程度灵活调整教学速度及方法。因此,黑板教学仍是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黑板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

2、目前教学用黑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黑板大多固定在墙体上,板体不可调节,如教师身高与黑板安装高度不匹配,存在黑板高处位置难以书写、底部书写内容易被遮挡,后排的学生难以观察;黑板存在反射反光现象,导致教室内局部位置看不清楚。

3、因此在传统黑板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升黑板的使用效果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可调节教学板,可通过改变黑板的结构,利于对板体高度及角度进行调节,提升使用效果。

2、本申请提供的可调节教学板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可调节教学板,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学板还包括:

4、升降调节组件,固定连接设于底座上;

5、调节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调节组件的上方,随升降调节组件进行升降运动;

6、板体,铰接于调节平台的上方,并随调节平台进行升降运动;

7、旋转调节组件,整体固定于调节平台的一侧,并与板体相接,板体在旋转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实现角度调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升降调节组件对板体上下高度进行调节,解决了板体高处书写困难、底部书写内容遮挡的不足,由旋转调节组件对板体的偏转角度进行调节,解决了因板面反射反光引起的局部观察不清的问题。

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调节组件由伸缩支撑件、固定套杆、固定套筒、锁紧螺杆和弹簧组成,固定套筒和固定套杆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弹簧设置在固定套筒中,伸缩支撑件分别与固定套筒和固定套杆插接连接,锁紧螺杆设置于固定套杆的侧壁上,以对伸缩支撑件形成定位固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套筒和固定套杆作为伸缩支撑件的运动导向件,弹簧对伸缩支撑件形成弹性支撑,有利于调节平台下压后的快速向上复位,锁紧螺杆则对调节平台的升降位置进行快速限位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支撑件由顶板、侧杆和中间杆连接构成的“山”字型结构,顶板两侧设有螺栓过孔,伸缩支撑件通过螺栓过孔与调节平台连接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山”字型结构的伸缩支撑件对调节平台的支撑更为稳定,伸缩支撑件上的载荷分布也更为均匀,侧杆的设置有利于对中间杆形成辅助导向,更有利于伸缩支撑件的升降运动。

13、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杆为圆柱形杆,侧杆为矩形杆,中间杆与固定套筒、侧杆与固定套杆均为滑动间隙配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与套筒、套杆形成的间隙配合可有效减少调节平台相对于底座之间的晃动,有利于提高书写过程中整个教学板的工作稳定性能。

15、进一步的,所述板体底部两侧固定设有转轴,其中一侧的转轴中设有螺纹孔,与调节平台上的支架转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板体上设置转轴,一方面有利于板体以转轴为旋转中心相对调节平台进行转动,另一方面有利于转轴与旋转调节组件形成连接,便于旋转调节组件的带动。

1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平台上设有置物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书写工具的放置,防止书写工具从调节平台上滑落。

19、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调节组件由导向滑轨、调节臂、连接螺栓和锁紧螺母组成,调节臂通过连接螺栓与转轴上的螺纹孔连接固定,锁紧螺母穿设在导向滑轨和调节臂的滑槽中,锁紧后使两者形成固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臂带动板体围绕转轴进行角度上的微调转动,通过锁紧螺母对调节臂与导向滑轨之间进行锁紧,以对板体偏转角度形成固定。

21、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滑轨安装固定在调节平台的底部,呈半圆环结构,中部设有环形通槽。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本技术可实现板体上下高度的调节,也可实现板体偏转角度的调节,调节结构简单,既解决了板体高处书写困难、底部书写内容遮挡的不足,又解决了因板面反射反光引起的局部观察不清的不足。

24、2.本技术固定套筒和固定套杆作为伸缩支撑件的运动导向件,弹簧对伸缩支撑件形成弹性支撑,有利于板体向下移动后的快速向上复位,板体升降调节方便、省力。

25、3.本技术中伸缩支撑件与套筒、套杆形成的间隙配合可有效减少调节平台相对于底座之间的晃动,提高了书写过程中整个教学板的工作稳定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调节教学板,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学板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组件(2)由伸缩支撑件(2-1)、固定套杆(2-2)、固定套筒(2-3)、锁紧螺杆(2-4)和弹簧(2-5)组成,固定套筒(2-3)和固定套杆(2-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弹簧(2-5)设置在固定套筒(2-3)中,伸缩支撑件(2-1)分别与固定套筒(2-3)和固定套杆(2-2)插接连接,锁紧螺杆(2-4)设置于固定套杆(2-2)的侧壁上,以对伸缩支撑件(2-1)形成定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件(2-1)由顶板(2-1-1)、侧杆(2-1-4)和中间杆(2-1-3)连接构成的“山”字型结构,顶板(2-1-1)两侧设有螺栓过孔(2-1-2),伸缩支撑件(2-1)通过螺栓过孔(2-1-2)与调节平台(3)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2-1-3)为圆柱形杆,侧杆(2-1-4)为矩形杆,中间杆(2-1-3)与固定套筒(2-3)、侧杆(2-1-4)与固定套杆(2-2)均为滑动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4)底部两侧固定设有转轴(4-1),转轴(4-1)与调节平台(3)上的支架(3-1)转动连接,其中一侧的转轴(4-1)中设有螺纹孔(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平台(3)上设有置物槽(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节组件(5)由导向滑轨(5-1)、调节臂(5-2)、连接螺栓(5-3)和锁紧螺母(5-4)组成,调节臂(5-2)通过连接螺栓(5-3)与转轴(4-1)上的螺纹孔(4-2)连接固定,锁紧螺母(5-4)穿设在导向滑轨(5-1)和调节臂(5-2)的滑槽中,锁紧后使两者形成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轨(5-1)安装固定在调节平台(3)的底部,呈半圆环结构,中部设有环形通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教学板,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学板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组件(2)由伸缩支撑件(2-1)、固定套杆(2-2)、固定套筒(2-3)、锁紧螺杆(2-4)和弹簧(2-5)组成,固定套筒(2-3)和固定套杆(2-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弹簧(2-5)设置在固定套筒(2-3)中,伸缩支撑件(2-1)分别与固定套筒(2-3)和固定套杆(2-2)插接连接,锁紧螺杆(2-4)设置于固定套杆(2-2)的侧壁上,以对伸缩支撑件(2-1)形成定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件(2-1)由顶板(2-1-1)、侧杆(2-1-4)和中间杆(2-1-3)连接构成的“山”字型结构,顶板(2-1-1)两侧设有螺栓过孔(2-1-2),伸缩支撑件(2-1)通过螺栓过孔(2-1-2)与调节平台(3)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教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2-1-3)为圆柱形杆,侧杆(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汪与晴卜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生活高级技工学校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