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373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所述装配式支挡结构由若干个支挡结构单元拼装组成,其中:支挡结构单元的前后两端设置有限位块和限位槽,左右两端均设置有L形槽,水平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挡结构单元之间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滑动连接,左右相邻的两个L形槽上固定U形块形成榫卯结构,实现水平横向相邻的两个支挡结构单元的结构稳定;支挡结构单元包括底部支挡单元、连接支挡单元、顶部支挡单元,支挡结构单元在竖直方向安装时,通过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挡结构单元的锯齿卡位块与锯齿卡位槽的互相咬合,实现竖直方向支挡结构的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挡结构为非开挖结构,可以减少对边坡岩壁的影响,同时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工程,涉及一种装配式支挡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


技术介绍

1、边坡支挡结构是指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和加固措施,当遇到工程地质灾害时,支挡结构可以用于加固或阻拦不良地质体,其中现如今较为常用的为装配式支挡结构,装配式支挡结构采用构件单元拼装组装,结构构件在工厂或车间中预制施工,施工后将构件运输至施工场地进行拼装。

2、在山区边坡支护结构建设过程中,通常山区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且山区附近分布有住宅区和道路等。为减少现场施工面积和现场施工时对附近周围建筑的影响,这里需要一种可以实现山区场地自适应的非开挖支挡结构,支挡结构内部构件采用装配式预制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通过各支挡结构单元的组装,使结构体系更加稳定,并且通过支挡结构单元组装时位置的调整实现山区场地自适应。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由若干个支挡结构单元拼装组成,其中:

4、所述支挡结构单元的前后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块和限位槽,水平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挡结构单元之间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滑动连接;

5、所述限位块和限位槽的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条型槽,水平纵向相邻的两个条型槽之间通过安装有固定螺栓的条形块固定连接,实现水平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挡结构单元的结构稳定;

6、所述支挡结构单元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前后两个l形槽,在水平横向相邻的两个支挡结构单元拼装时,左右相邻的两个l形槽上固定u形块形成榫卯结构,实现水平横向相邻的两个支挡结构单元的结构稳定;

7、所述支挡结构单元包括底部支挡单元、连接支挡单元、顶部支挡单元;

8、所述底部支挡单元的上端设有锯齿卡位槽,下端与地面接触;

9、所述连接支挡单元的下端设有与锯齿卡位块,上端设有锯齿卡位槽;

10、所述顶部支挡单元的下端设有锯齿卡位块;

11、所述支挡结构单元在竖直方向安装时,通过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挡结构单元的锯齿卡位块与锯齿卡位槽的互相咬合,实现竖直方向支挡结构的稳定。

12、一种上述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先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虚拟预施工,虚拟预施工时,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山区边坡的形状和倾角、支挡结构单元的高度长度以及锯齿卡位块与锯齿卡位槽可咬合处的位置的数据计算分析,得到连接支挡单元和顶部支挡单元在装配时的合适位置,实现装配式支挡结构的山区场地自适应,进而减少现场施工面积和现场施工时对附近周围建筑的影响,结构体系更加稳定,具体步骤如下:

13、步骤一、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支挡结构单元、条形块、u形块构件;

14、步骤二、在安装过程前,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预施工,具体步骤如下:

15、步骤二一、通过无人机激光扫描设备和现场对山区边坡的勘察和测量,获取山区边坡的形状和倾角;

16、步骤二二、获取支挡结构单元的高度、长度;

17、步骤二三、将步骤二一和步骤二二获得的支挡结构单元和山区边坡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

18、步骤二四、在计算机上先铺设底部支挡单元,再虚拟施工从底部支挡单元上端的第一层连接支挡单元,通过此层连接支挡单元对应的山区斜坡所收集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此数据和连接支挡单元的高度长度参数以及锯齿卡位块与锯齿卡位槽可咬合处的位置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此层连接支挡单元的最合适位置;

19、步骤二五、按照步骤二四的方法,对每层连接支挡单元和顶部支挡单元进行虚拟预施工,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求出每层连接支挡单元和顶部支挡单元的最合适位置;

20、步骤三、计算机虚拟施工后,在装配式支挡结构实际施工时,将底部支挡单元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阵列排布在底部,保证与山区边坡岩壁接触的结构单元刚好与边坡岩壁接触且不影响边坡结构;

21、步骤四、通过竖向吊装将连接支挡单元安装在底部支挡单元上,根据步骤二计算分析得到的连接支挡单元的最合适位置,通过调整锯齿卡位块在锯齿卡位槽上前后位置,使与边坡岩壁接触的连接支挡单元能刚好固定在与岩壁接触附近,进而实现场地自适应;

22、步骤五、按照步骤四的方法逐层安装连接支挡单元,并调整每层连接支挡单元至最合适位置;

23、步骤六、逐层连接支挡单元安装完毕后,通过竖向吊装将顶部支挡单元吊装在最上层,根据步骤二计算分析得到的顶部支挡单元的最合适位置,按照步骤四的方法对顶部支挡单元进行调整。

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25、1、本专利技术将底部支挡单元沿水平纵向和横向排列在地面上,将连接支挡单元吊装在底部支挡单元上,并通过锯齿卡位块和锯齿卡位槽的咬合来确保结构稳定,最后再将顶部支挡单元吊装在最顶层。在组装过程中,利用锯齿卡位块在锯齿卡位槽上的前后移动进行调整,使与岩壁接触的支挡结构单元调整至合适位置,通过虚拟预施工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所收集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来确定支挡结构单元位置,实现装配式支挡结构的山区场地自适应,场地自适应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对边坡岩壁的影响和破坏,减少现场施工面积和现场施工时对附近周围建筑的影响,结构体系更加稳定。

26、2、本专利技术支挡结构中构件采用3d打印和预制施工技术,构件形式较为统一且结构相对简单,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支挡结构单元为空心箱式结构,可以有效缩短生产工期并减少生产成本。

27、3、本专利技术支挡结构为非开挖结构,可以减少对边坡岩壁的影响,同时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施工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支挡结构由若干个支挡结构单元拼装组成,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和限位槽的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条型槽,水平纵向相邻的两个条型槽之间通过安装有固定螺栓的条形块固定连接,实现水平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挡结构单元的结构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挡单元、连接支挡单元、顶部支挡单元均为装配式预制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挡单元、连接支挡单元、顶部支挡单元均利用3D打印技术预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挡结构单元为空心箱式构件。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支挡结构由若干个支挡结构单元拼装组成,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和限位槽的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条型槽,水平纵向相邻的两个条型槽之间通过安装有固定螺栓的条形块固定连接,实现水平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挡结构单元的结构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场地自适应非开挖装配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晟亦凌贤长唐亮许天辉陈宏伟邢文强程志和刘书幸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