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3406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4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从上至下包括水窝、低洼积水点和大巷排水管,水窝通过排水管一与大巷排水管联通,低洼积水点通过两个排水管二与排水管一联通,排水管二上设有逆止阀。本技术本着简单、高效、安全的项目实施原则,对矿井主排水系统、各盘区排水系统、密闭墙排水区域的排水路线进行整合、技术整改,在尽可能采取水沟(管)自流的排水方式前提下实现区域集中排水和集中管控,进一步增强矿井排水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煤矿排水,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1、井田历史小窑随着降水的影响,破坏采空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采空区域的储水量大幅度增加,采空水位和水压也明显增高,造成密闭墙涌水量增大,直接导致区域排水系统满负荷运行。造成井下密闭墙出水量异常增大,密闭墙附近区域排水系统能力极为有限,不完善,如果管理不善很有可能出现淹巷、淹井事件。

2、回风巷密闭墙和地面废弃井筒区域存在一定的水力联通关系,出水量不稳定,且水量变化无规律;

3、回风巷密闭墙出水,沿巷道水沟流入回风立井上口,造成回风立井上口水窝排水压力增大;在雨水汛期,若水量急剧增加超过巷道区域的过水量时,积水将沿回风立井井筒下窜流至下组煤的回风大巷,造成巷道被淹和通风系统短路等恶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本着简单、高效、安全的项目实施原则,对矿井主排水系统、各盘区排水系统、密闭墙排水区域的排水路线进行整合、技术整改,在尽可能采取水沟(管)自流的排水方式前提下实现区域集中排水和集中管控,进一步增强矿井排水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从上至下包括水窝、低洼积水点和大巷排水管,水窝通过排水管一与大巷排水管联通,低洼积水点通过两个排水管二与排水管一联通,排水管二上设有逆止阀。

4、进一步地,所述大巷排水管和排水管一均为6寸排水管。

5、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二为4寸排水管。

6、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排水管二平行布置。

7、进一步地,所述水窝的最高点距离低洼积水点的水面高度不大于5m。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9、全面应用“虹吸效应”原理,增强区域排水系统安全稳定高效性能,充分利用水源自流的“0”能耗的安全高效方式对重点排水区域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局部区域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水平,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10、减轻了回风巷回风立井上口水窝及运输巷排水横川的排水压力;

11、节约了回风巷回风立井上口水窝内水泵设备;

12、解决了回风巷积水乱流现象,使巷道标准化动态达标;

13、增强了回风巷密闭墙体出水区域的排水安全稳定性。

14、本技术利用“虹吸效应”对回风巷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将积水直接经过排水管路引流至大巷,减轻回风巷回风立井上口排水压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包括水窝(1)、低洼积水点(2)和大巷排水管(3),水窝(1)通过排水管一(4)与大巷排水管(3)联通,低洼积水点(2)通过两个排水管二(5)与排水管一(4)联通,排水管二(5)上设有逆止阀(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巷排水管(3)和排水管一(4)均为6寸排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二(5)为4寸排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排水管二(5)平行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窝(1)的最高点距离低洼积水点(2)的水面高度不大于5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包括水窝(1)、低洼积水点(2)和大巷排水管(3),水窝(1)通过排水管一(4)与大巷排水管(3)联通,低洼积水点(2)通过两个排水管二(5)与排水管一(4)联通,排水管二(5)上设有逆止阀(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稳定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巷排水管(3)和排水管一(4)均为6寸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刘建牛晋波程波范智虎魏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晋城蓝焰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庄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