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充放电的控制电路及供能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操作者对于控制过程的安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容的充放电开关在使用时需要操作者手动控制开通与关断,在操作时会直接接触高电压设备,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需要操作者在现场操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当充放电开关应用在电力系统等高压场合时,操作者直接操作充放电开关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同时当充放电开关对应的控制过程非常复杂时,需要操作者在现场随时待命以实时响应控制需求,造成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灵活性差。目前急需一种能够确保操作者安全的同时能够灵活控制充放电开关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充放电的控制电路及供能装置,利用继电器模块实现对电容的充放电开关的远程操作,不需要物理接触开关,避免了直接接触高电压设备带来的安全风险,有效减少操作人员的伤害风险;通过处理模块对第一继电器模块和第二继电器模块的自动控制过程可以实现智能控制充放电时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充放电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继电器模块、充电开关、第二继电器模块、放电开关和处理模块,所述充电开关和电容串联连接,且串联后的电路的两端分别与供电电源的两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和所述电容串联连接,且串联后的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目标负载的两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均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充放电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为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充放电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继电器模块、充电开关、第二继电器模块、放电开关和处理模块,所述充电开关和电容串联连接,且串联后的电路的两端分别与供电电源的两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和所述电容串联连接,且串联后的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目标负载的两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均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充放电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为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的固定端作为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的公共端,第一切换端作为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的常闭端口,第二切换端作为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的常开端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充放电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为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触点和所述电容串联连接,且串联后的电路的两端分别与供电电源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的常开端口和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的公共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充放电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为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触点的固定端作为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的公共端,第一切换端作为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的常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涛,胡琴,刘佳,蒋兴良,王谦,李勇,包健康,张海兵,黄会贤,陈俊吉,吴照国,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