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3070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风系统技术领域的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左方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回风口和新风箱,壳体右方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回风箱和新风口;新风管上设有第一清理机构,第一清理机构用于在新风管正常通风的情况下,清理回风管外侧表面的灰尘;回风管上设有第二清理机构,第二清理机构用于在回风管正常通风的情况下,清理回风管内壁的灰尘;壳体内设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用于依次驱动第一清理机构和第二清理机构运行;该装置可以在新风系统正常通风的情况下,能够清理回风管外侧表面和内壁上的灰尘,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回风管传递热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风系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1、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

2、由于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存在着温差,因此为了节约空调能源,现有的新风系统内都设有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可以将室内排出的空气与室外吸入的新风做出热量交换,从而可以使得排入室内的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接近;现有的换热设备在换热时,让室内的空气与室外的新风同时经过一个换热器来达到换热的效果,由于气体经过换热器的时间较少,因此室内空气与新风之间的热量交换效果较差;此外虽然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到室内时会经过过滤来除去大量的灰尘,但吸入的空气中仍会含有少量的灰尘,室内排出的空气中也会含有少量灰尘,因此在两股空气经过换热器时,都会有部分灰尘沾染在换热器上,长时间下来会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方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回风口和新风箱,所述壳体右方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回风箱和新风口;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新风管和回风管,所述新风管左右两端分别与新风箱和新风口固定连接;所述回风管左右两端分别与回风口和回风箱固定连接;所述新风管的直径大于回风管的直径且新风管套设在回风管上,所述新风管与回风管固定连接;所述回风管为具有导热性的金属材质;所述新风管上设有第一清理机构,所述第一清理机构用于在新风管正常通风的情况下,清理回风管外侧表面的灰尘;所述回风管上设有第二清理机构,所述第二清理机构用于在回风管正常通风的情况下,清理回风管内壁的灰尘;所述壳体内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依次驱动第一清理机构和第二清理机构运行。

3、所述第一清理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密封舱,两个所述第一密封舱对称分布在新风管的左右两侧位置且两个第一密封舱均与回风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舱上左右两侧位置对称转动连接有密封门;右侧所述第一密封舱内设有第一静电毛刷,所述第一静电毛刷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内滚动设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与新风管内壁贴合;所述第一密封舱上设有第一对接机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用于保证新风管不漏风的情况下,使得第一静电毛刷从第一密封舱进入到新风管内或者从新风管进入到第一密封舱内。

4、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与壳体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架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架,所述第一滑动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板;所述新风管上位于与第一密封舱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第一密封舱的内径相等,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新风管内壁的半径和回风管外壁的半径差相等;所述第一密封舱通过通孔与新风管联通;所述新风管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贯通通孔且滑槽的宽度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板与通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舱上设有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用于驱动两个密封门和第一密封板交替的打开和闭合。

5、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盒体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架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架;所述密封门上位于与第一密封舱连接处位置后端部分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分别向上和向下倾斜四十五度;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上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架和第二滑动架交替滑动。

6、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且第二气缸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架;所述第一滑动架和第二滑动架上均设有凸起部分,所述第一驱动架位于第一滑动架和第二滑动架上的凸起部分之间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架前端部分与第二滑动架上的凸起部分贴合,所述第一驱动架后端部分与第一滑动架上的凸起部分贴合;所述第一滑动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

7、所述第二清理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密封舱,两个所述第二密封舱对称分布在回风管的左右两侧位置且两个第二密封舱均与回风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舱与回风管联通;左侧所述第二密封舱内设有第二静电毛刷,所述第二静电毛刷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内左右两侧位置对称滚动设有第二滚珠,两个所述第二滚珠均与第二密封舱内壁贴合,所述第二密封舱的内径与回风管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密封舱上设有第二对接机构,所述第二对接机构用于在保证回风管不漏风的情况下,使得第二静电毛刷可以从第二密封舱进入到回风管内或者从回风管进入到第二密封舱内。

8、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密封板,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板对称设置在第二密封舱的前后两端位置且两个第二密封板均与第二密封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密封舱上设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分别驱动前后两侧的第二密封板打开和闭合。

9、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回风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动架,所述第三滑动架与第二密封舱滑动连接且第三滑动架上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架;所述第二密封板上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底端与第二密封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板左右两侧位置均设有凸起部分,所述第二驱动架底端位于位于第二密封板上凸起部分的底侧位置,所述第二驱动架与第二密封板凸起部分贴合。

10、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对称分布在壳体内上下两侧位置,上下两侧所述滑轨均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的轨迹与新风管的轨迹相同;所述壳体内右侧位置设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与新风管间隙配合且移动架上下两侧位置对称设有滑块,上下两侧所述滑块分别与上下两侧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靠近新风管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均为铁质材料。

11、所述滑块和移动块内均设有驱动轮,滑块内的驱动轮与滑轨内壁贴合且移动块内的驱动轮与移动架表面贴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次弯曲的回风管和新风管,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使得气体能够停留较长的时间;由于新风管套设在回风管上,当室内的空气通过回风管排出,室外的空气通过新风管排入时,此时回风管内气体的温度则会通过回风管传递到新风管内的气体内,从而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交换热量,使得排到室内的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最为接近。

14、2.本专利技术通过启动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会先带动第一清理机构运行,第一清理机构可以在新风管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将回风管外侧表面上的灰尘清理干净;当第一清理机构清理完回风管外表面的灰尘后,移动机构则会带动第二清理机构运行,第二清理机构则会在回风管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将回风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左方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回风口(3)和新风箱(2),所述壳体(1)右方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回风箱(5)和新风口(4);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新风管(6)和回风管(7),所述新风管(6)左右两端分别与新风箱(2)和新风口(4)固定连接;所述回风管(7)左右两端分别与回风口(3)和回风箱(5)固定连接;所述新风管(6)的直径大于回风管(7)的直径且新风管(6)套设在回风管(7)上,所述新风管(6)与回风管(7)固定连接;所述回风管(7)为具有导热性的金属材质;所述新风管(6)上设有第一清理机构,所述第一清理机构用于在新风管(6)正常通风的情况下,清理回风管(7)外侧表面的灰尘;所述回风管(7)上设有第二清理机构,所述第二清理机构用于在回风管(7)正常通风的情况下,清理回风管(7)内壁的灰尘;所述壳体(1)内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依次驱动第一清理机构和第二清理机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理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密封舱(8),两个所述第一密封舱(8)对称分布在新风管(6)的左右两侧位置且两个第一密封舱(8)均与回风管(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舱(8)上左右两侧位置对称转动连接有密封门(9);右侧所述第一密封舱(8)内设有第一静电毛刷(10),所述第一静电毛刷(10)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11),所述第一连接架(11)内滚动设有第一滚珠(12),所述第一滚珠(12)与新风管(6)内壁贴合;所述第一密封舱(8)上设有第一对接机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用于保证新风管(6)不漏风的情况下,使得第一静电毛刷(10)从第一密封舱(8)进入到新风管(6)内或者从新风管(6)进入到第一密封舱(8)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13),所述第一固定架(13)与壳体(1)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架(1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架(14),所述第一滑动架(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板(15);所述新风管(6)上位于与第一密封舱(8)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6),所述通孔(16)的直径与第一密封舱(8)的内径相等,所述通孔(16)的直径与新风管(6)内壁的半径和回风管(7)外壁的半径差相等;所述第一密封舱(8)通过通孔(16)与新风管(6)联通;所述新风管(6)上开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贯通通孔(16)且滑槽(17)的宽度大于通孔(16)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板(15)与通孔(16)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舱(8)上设有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用于驱动两个密封门(9)和第一密封板(15)交替的打开和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架(18),所述第二固定架(18)与盒体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架(18)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架(19);所述密封门(9)上位于与第一密封舱(8)连接处位置后端部分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0),两个所述转动杆(20)分别向上和向下倾斜四十五度;所述转动杆(20)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21),所述连杆(21)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架(1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13)和第二固定架(18)上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架(14)和第二滑动架(19)交替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22),所述第一气缸(22)与第二固定架(18)固定连接且第二气缸(3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架(23);所述第一滑动架(14)和第二滑动架(19)上均设有凸起部分,所述第一驱动架(23)位于第一滑动架(14)和第二滑动架(19)上的凸起部分之间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架(23)前端部分与第二滑动架(19)上的凸起部分贴合,所述第一驱动架(23)后端部分与第一滑动架(14)上的凸起部分贴合;所述第一滑动架(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4),所述第一弹簧(24)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架(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架(19)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5),所述第二弹簧(25)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架(18)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理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密封舱(26),两个所述第二密封舱(26)对称分布在回风管(7)的左右两侧位置且两个第二密封舱(26)均与回风管(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舱(26)与回风管(7)联通;左侧所述第二密封舱(26)内设有第二静电毛刷(27),所述第二静电毛刷(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左方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回风口(3)和新风箱(2),所述壳体(1)右方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回风箱(5)和新风口(4);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新风管(6)和回风管(7),所述新风管(6)左右两端分别与新风箱(2)和新风口(4)固定连接;所述回风管(7)左右两端分别与回风口(3)和回风箱(5)固定连接;所述新风管(6)的直径大于回风管(7)的直径且新风管(6)套设在回风管(7)上,所述新风管(6)与回风管(7)固定连接;所述回风管(7)为具有导热性的金属材质;所述新风管(6)上设有第一清理机构,所述第一清理机构用于在新风管(6)正常通风的情况下,清理回风管(7)外侧表面的灰尘;所述回风管(7)上设有第二清理机构,所述第二清理机构用于在回风管(7)正常通风的情况下,清理回风管(7)内壁的灰尘;所述壳体(1)内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依次驱动第一清理机构和第二清理机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理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密封舱(8),两个所述第一密封舱(8)对称分布在新风管(6)的左右两侧位置且两个第一密封舱(8)均与回风管(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舱(8)上左右两侧位置对称转动连接有密封门(9);右侧所述第一密封舱(8)内设有第一静电毛刷(10),所述第一静电毛刷(10)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11),所述第一连接架(11)内滚动设有第一滚珠(12),所述第一滚珠(12)与新风管(6)内壁贴合;所述第一密封舱(8)上设有第一对接机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用于保证新风管(6)不漏风的情况下,使得第一静电毛刷(10)从第一密封舱(8)进入到新风管(6)内或者从新风管(6)进入到第一密封舱(8)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13),所述第一固定架(13)与壳体(1)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架(1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架(14),所述第一滑动架(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板(15);所述新风管(6)上位于与第一密封舱(8)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6),所述通孔(16)的直径与第一密封舱(8)的内径相等,所述通孔(16)的直径与新风管(6)内壁的半径和回风管(7)外壁的半径差相等;所述第一密封舱(8)通过通孔(16)与新风管(6)联通;所述新风管(6)上开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贯通通孔(16)且滑槽(17)的宽度大于通孔(16)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板(15)与通孔(16)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舱(8)上设有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用于驱动两个密封门(9)和第一密封板(15)交替的打开和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架(18),所述第二固定架(18)与盒体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架(18)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架(19);所述密封门(9)上位于与第一密封舱(8)连接处位置后端部分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0),两个所述转动杆(20)分别向上和向下倾斜四十五度;所述转动杆(20)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21),所述连杆(21)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架(1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13)和第二固定架(18)上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架(14)和第二滑动架(19)交替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应用于节能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22),所述第一气缸(22)与第二固定架(18)固定连接且第二气缸(3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向前王珍珠王小梅庞伟超
申请(专利权)人:兰舍通风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