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2465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涉及氮化硅粉造粒技术领域,包括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成型机构;所述混料机构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组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延伸至上箱体的外部,所述上箱体的底端连通有下箱体,所述转轴的底端延伸至下箱体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位于上箱体内部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组搅拌杆,两组所述搅拌杆的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传动齿轮,所述上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圈,两组所述传动齿轮与齿圈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使得转轴通过连接块带动两组搅拌杆转动,在搅拌杆围绕转轴做工作的通过。通过传动齿轮和齿圈的互相配合,从而使得两组搅拌杆组装,使得上箱体内部的原料可以被两组搅拌杆充分带动起来,保证原料的充分流动混合,从而保障了后期生产出来的氮化硅颗粒的品质,并且防止喷头被阻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氮化硅粉造粒,具体为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


技术介绍

1、氮化硅陶瓷材料具有强度高、密度小、耐磨性强、耐腐蚀性好、抗热震性高、自润滑和电绝缘性好等性能,是目前各种结构陶瓷件生产的首选材料,同时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航空航天、机械、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提高氮化硅的素坯密度可以有效增加其烧结后的密度,减少孔隙率,从而提高毛坯的力学性能,而素坯密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造粒粉松装密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松装密度在相同的压力下能获得较高的素坯密度,制备造粒粉的方法有真空球磨法、旋振筛与双锥混料机法、喷雾造粒法等。

2、现有的喷雾造粒法,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氮化硅粉末缓和这些浆料,然后通过喷嘴喷射到成型仓内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浆料进行均匀的混合,但是现有装置在缓和浆料的过程中,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而搅拌过程中沉积在搅拌桶底端的原料无法充分的被搅拌到,导致搅拌桶内部的原料混合不均匀,从而使得在将浆料喷射出来时,无法形成均匀的颗粒,并且容易导致喷嘴堵塞,而在将原料添加到搅拌桶内部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实现将各种原料按照比例准备好,才能将这些原料添加到搅拌桶内部进行搅拌,导致喷雾造粒的制造过程耗时耗力,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搅拌桶内部的原料混合不均匀,从而使得在将浆料喷射出来时,无法形成均匀的颗粒,并且容易导致喷嘴堵塞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包括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成型机构;

3、所述混料机构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组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延伸至上箱体的外部,所述上箱体的底端连通有下箱体,所述转轴的底端延伸至下箱体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位于上箱体内部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组搅拌杆,两组所述搅拌杆的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传动齿轮,所述上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圈,两组所述传动齿轮与齿圈啮合。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箱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绞龙,所述绞龙的外壁固定套设有,所述转轴位于下箱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的另一端,所述下箱体的侧壁连通有两组管道的一端,所述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成型机构的内部。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料机构包括多组存料仓,多组所述存料仓固定连接在上箱体的侧壁,多组所述存料仓的侧壁分别连通有一组连通管,多组所述存料仓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一组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穿过连通管延伸至连通管外部。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优选技术方案,多组所述连通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的顶端,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组的一端,所述往复丝杆位于连通管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组的另一端。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存料仓的内壁底端滑动连接有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螺纹连接在往复丝杆的外壁,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滑动框,所述滑动框滑动连接在存料仓的内壁底端,且滑动框螺纹连接在往复丝杆的外壁。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滑动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套的一侧,所述橡胶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壁滑动连接有两组延伸至滑块外部的限位销,所述滑块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位于滑块内部的一端铰接有两组连杆的一端,两组所述限位销位于滑块内部的一端分别铰接有一组连杆的另一端。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组限位齿,所述限位销位于滑动框外部的一端抵接在一组限位齿的侧壁,所述推杆位于滑块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的内壁底端,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成型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上箱体的底端,所述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组支撑辊,所述底座的内壁转动套设有滚筒,多组所述支撑辊的顶端同时抵接在滚筒的外壁,底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滚筒内部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位于滚筒外部的一侧连通有两组管道的另一端,所述连接头位于滚筒内的一侧连通有两组喷嘴,所述滚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凸条。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绞龙位于下箱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同步轮,所述底座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下同步轮,所述上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下同步轮连接,所述下同步轮的外壁固定套设有两组橡胶圈,两组所述橡胶圈的外壁抵接在滚筒的外壁。

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使得转轴通过连接块带动两组搅拌杆转动,在搅拌杆围绕转轴做工作的通过。通过传动齿轮和齿圈的互相配合,从而使得两组搅拌杆组装,使得上箱体内部的原料可以被两组搅拌杆充分带动起来,保证原料的充分流动混合,从而保障了后期生产出来的氮化硅颗粒的品质,并且防止喷头被阻塞;

14、2.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第二锥齿轮组转动,使得多组往复丝杆转动,从而使得多组滑动框在存料仓内部往复滑动,使得多组存料框内部的原料被添加到上箱体内部,并且通过推动推杆使得限位销滑入滑块内部,然后推动滑块,调节滑块的位置,使得滑块带动橡胶套展开和收缩,从而使得滑动框内部的容积得到调节,使得滑动框每次带动的原料熟料得到改变,实现了调节不同原料之间比例的目的;

15、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绞龙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滚筒转动,并且将热空气从滚筒上的开口处吹入,使得喷射到滚筒内部的浆料变得干燥,并且在滚筒的不断转动下形成可以,滚筒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凸条翻转,使得滚筒内部的可以以及浆料被充分带动,并且颗粒之间产生充分的摩擦,使得颗粒的表面更加平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包括混料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机构(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料机构(2),所述混料机构(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成型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10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绞龙(108),所述绞龙(108)的外壁固定套设有,所述转轴(102)位于下箱体(107)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110)的另一端,所述下箱体(107)的侧壁连通有两组管道(109)的一端,所述管道(109)的另一端连通至成型机构(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机构(1)包括多组存料仓(201),多组所述存料仓(201)固定连接在上箱体(101)的侧壁,多组所述存料仓(201)的侧壁分别连通有一组连通管(202),多组所述存料仓(201)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一组往复丝杆(205),所述往复丝杆(205)穿过连通管(202)延伸至连通管(202)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连通管(2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03),所述电机(2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2)的顶端,所述转轴(102)的顶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组(204)的一端,所述往复丝杆(205)位于连通管(20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组(204)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仓(201)的内壁底端滑动连接有推料组件(206),所述推料组件(206)螺纹连接在往复丝杆(205)的外壁,所述推料组件(206)包括滑动框(2061),所述滑动框(2061)滑动连接在存料仓(201)的内壁底端,且滑动框(2061)螺纹连接在往复丝杆(205)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框(206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板(207),所述滑动框(20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套(2062)的一侧,所述橡胶套(206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063),所述滑块(2063)的侧壁滑动连接有两组延伸至滑块(2063)外部的限位销(2064),所述滑块(2063)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推杆(2065),所述推杆(2065)位于滑块(2063)内部的一端铰接有两组连杆(2066)的一端,两组所述限位销(2064)位于滑块(2063)内部的一端分别铰接有一组连杆(2066)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框(20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组限位齿(2067),所述限位销(2064)位于滑动框(2061)外部的一端抵接在一组限位齿(2067)的侧壁,所述推杆(2065)位于滑块(2063)内部的以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068)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206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2063)的内壁底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机构(3)包括底座(301),所述底座(301)固定连接在上箱体(101)的底端,所述底座(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组支撑辊(302),所述底座(301)的内壁转动套设有滚筒(303),多组所述支撑辊(302)的顶端同时抵接在滚筒(303)的外壁,底座(3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滚筒(303)内部的连接头(310),所述连接头(310)位于滚筒(303)外部的一侧连通有两组管道(109)的另一端,所述连接头(310)位于滚筒(303)内的一侧连通有两组喷嘴(309),所述滚筒(30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凸条(30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108)位于下箱体(107)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同步轮(304),所述底座(30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下同步轮(305),所述上同步轮(304)通过同步带(306)与下同步轮(305)连接,所述下同步轮(305)的外壁固定套设有两组橡胶圈(307),两组所述橡胶圈(307)的外壁抵接在滚筒(303)的外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包括混料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机构(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料机构(2),所述混料机构(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成型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10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绞龙(108),所述绞龙(108)的外壁固定套设有,所述转轴(102)位于下箱体(107)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110)的另一端,所述下箱体(107)的侧壁连通有两组管道(109)的一端,所述管道(109)的另一端连通至成型机构(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机构(1)包括多组存料仓(201),多组所述存料仓(201)固定连接在上箱体(101)的侧壁,多组所述存料仓(201)的侧壁分别连通有一组连通管(202),多组所述存料仓(201)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一组往复丝杆(205),所述往复丝杆(205)穿过连通管(202)延伸至连通管(202)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连通管(2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03),所述电机(2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2)的顶端,所述转轴(102)的顶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组(204)的一端,所述往复丝杆(205)位于连通管(20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组(204)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仓(201)的内壁底端滑动连接有推料组件(206),所述推料组件(206)螺纹连接在往复丝杆(205)的外壁,所述推料组件(206)包括滑动框(2061),所述滑动框(2061)滑动连接在存料仓(201)的内壁底端,且滑动框(2061)螺纹连接在往复丝杆(205)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体喷雾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框(206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板(207),所述滑动框(20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福林曾小锋谭博仁陈运剑李能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凯新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