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2450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包括:第一凹槽、垫层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沿着重力坝的基岩设置,第一凹槽中设置有多个锚筋,每个锚筋的下部插入基岩中,第一凹槽内填充有微膨胀砼,并完全覆盖锚筋的上部,第一凹槽中的微膨胀砼的上部竖向预埋有第一铜止水和第一橡胶止水;垫层覆盖在基岩和第一凹槽的上方;第二凹槽设置在垫层中,第二凹槽的底部铺设有砂浆抹平层,第二凹槽内填充有微膨胀砼,第二凹槽中的微膨胀砼的上部竖向预埋有第二铜止水和第二橡胶止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重力坝是一种利用自身重力维持稳定的传统坝型,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止水体系是大坝防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位于坝体内部各永久缝处。通过设置混凝土塞、沥青井,结合采用铜止水、橡胶止水带等措施,这些坝体内部止水措施比较成熟,已经经过广泛地验证,重力坝坝内渗流普遍得到较好的控制。大坝防渗不仅由坝内止水组成,还受绕坝渗流等坝体内部以外因素影响。现有的重力坝防渗手段主要以帷幕灌浆为主。帷幕灌浆对坝基基础下部渗漏具有较为普遍的良好效果,能够在建基面以下形成有效的截水层,与坝体内部止水共同构成大坝防渗体系。但是,建基面以下的帷幕灌浆和坝体内部防渗止水之间,还存在渗水通道。特别是重力坝垫层部位,垫层和坝体之间还存在缝隙。特别是温差较大地区的高混凝土坝,单独设置接触灌浆不能达到良好防渗的效果,导致整个大坝防渗体系出现薄弱短板。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以上的不足。

2、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包括:

3、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着所述重力坝的基岩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多个锚筋,每个所述锚筋的下部插入所述基岩中,所述第一凹槽内填充有微膨胀砼,并完全覆盖所述锚筋的上部,所述第一凹槽中的所述微膨胀砼的上部竖向预埋有第一铜止水和第一橡胶止水;

4、垫层,所述垫层覆盖在所述基岩和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

5、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垫层中,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有微膨胀砼,所述第二凹槽中的微膨胀砼的上部竖向预埋有第二铜止水和第二橡胶止水。

6、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可选特征。

7、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呈梯形结构,其两侧斜面的坡比m1=p1/2p2,p1为所述第一凹槽所在基岩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单位为mpa,p2为所述垫层的混凝土的强度标号。

8、可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呈梯形结构,其两侧斜面的坡比为m=p/20,p为所述垫层的混凝土的强度标号。

9、可选地,所述微膨胀砼的强度标号与所述垫层的混凝土相一致。

10、可选地,所述锚筋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h的8倍,插入基岩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h的7倍。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中的所述第一铜止水和所述第一橡胶止水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凹槽中的所述第二铜止水和所述第二橡胶止水之间的距离均为h/3~h/2,h为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

1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s001:在基岩上开挖第一凹槽;

14、步骤s002: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钻孔并预埋多个锚筋;

15、步骤s003:在第一凹槽中浇筑微膨胀砼,并在微膨胀砼上预埋第一铜止水和第一橡胶止水;

16、步骤s004:在基岩上浇筑垫层,垫层完全覆盖在第一凹槽上方;

17、步骤s005:在垫层上开设第二凹槽;

18、步骤s006:在第二凹槽中浇筑微膨胀砼,并在微膨胀砼上预埋第二铜止水和第二橡胶止水。

19、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不需要设置新建筑物、不需要专门制备新型材料、不影响重力坝施工工期、不干扰大坝其他部位施工,仅采用现有重力坝施工中常见的常规材料,如大坝其他部位止水、砂浆、混凝土等常规材料,对结构所包含的梯形凹槽、垫层、砂浆抹平层、微膨砼和止水进行施工,并且结构的尺寸形状和组成较为简单。本结构能够提高大坝防渗止水体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具有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简单、节约投资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的截面呈梯形结构,其两侧斜面的坡比m1=P1/2P2,P1为所述第一凹槽(1)所在基岩(3)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单位为MPa,P2为所述垫层(9)的混凝土的强度标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0)的截面呈梯形结构,其两侧斜面的坡比为m=P/20,P为所述垫层(9)的混凝土的强度标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膨胀砼(6)的强度标号与所述垫层(9)的混凝土相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筋(4)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凹槽(1)的深度H的8倍,插入基岩(3)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凹槽(1)的深度H的7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中的所述第一铜止水(7)和所述第一橡胶止水(8)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凹槽(10)中的所述第二铜止水(11)和所述第二橡胶止水(12)之间的距离均为H/3~H/2,H为所述第一凹槽(1)和所述第二凹槽(10)的深度。

7.一种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的截面呈梯形结构,其两侧斜面的坡比m1=p1/2p2,p1为所述第一凹槽(1)所在基岩(3)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单位为mpa,p2为所述垫层(9)的混凝土的强度标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0)的截面呈梯形结构,其两侧斜面的坡比为m=p/20,p为所述垫层(9)的混凝土的强度标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坝的岸坡的止水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膨胀砼(6)的强度标号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鹏明王波雷顾嵋杰马超王军忠常亮崔文轩许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