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系统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系统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2106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系统及其装置,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包括支护板、支架、分控器、报警器和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表面焊接有第一加固梁和第二加固梁,所述第一加固梁表面安装有分控器,所述第二加固梁表面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支架一侧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架一侧表面设置有支护板;监测系统由监测网络、监测区域网络、数据传输终端和管理系统构成;所述监测网络由分控器、报警器和压力传感器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建筑工地的不同区域进行支护板检测,并根据压力传感器所传输的数值测定支护板所受到土坡的压力,可以实时监测护坡的有效性,并在护坡失效前进行安全报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安全,具体为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系统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数量也在随之增多,而在建筑施工场地中,安全生产是建设的第一要素,由于建筑施工的区域较大,且机械设备也较多,这就导致了建筑施工场地的危险源也较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的监测,并及时发出报警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6558823u,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护坡安全桩位移监测装置,包括底板和标记机构,所述底板的下端面靠近四角均固定设置有自锁万向轮,所述底板上端面靠两侧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套设有定位螺杆,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监测机构,所述底座的前侧中心处开设有设备槽,所述设备槽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蓄电池、plc处理器和4g模块,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中心处均开设有滑槽。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护坡安全桩位移监测装置,该深基坑护坡安全桩位移监测装置操作简单,便于精调数据,稳定性高。

3、再例如:公开号cn218454414u,公开了一种交通工程的施工护坡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支撑机构和警示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上端,所述警示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上方,所述主体机构包括装置本体、承载板、固定支撑板、连接孔和地插螺钉,所述承载板固定安装在装置本体的上方,所述固定支撑板固定安装在装置本体的左右两端,所述连接孔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撑板的上端,所述连接孔均匀分布在固定支撑板的上端。该交通工程的施工护坡装置,通过安装警示机构,放置框便于警示牌的放置,红外监测仪监测到周边有人移动时,警报器发出警报起到警示的作用,避免行人误入施工现场造成事故发生的情况出现,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4、综上所述,现有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地基开挖的边缘大多采用支护的方式进行支撑,用来避免基坑边缘产生塌方,但是传统的基坑支护大多采用简单的支护板进行阻挡,对于基坑边缘土坡的挤压力度得不到正确且快速的反馈,因而无法预见性的排除基坑边缘塌方的问题,进而造成安全事故,而传统的支护检测措施大多是监测支护板的位置来实现,但是基坑支护板产生位移已经会造成基坑边缘产生倾斜,进而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塌方,无法为排除塌方事故做出提示和报警,监测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系统及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系统及其装置,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包括支护板、支架、分控器、报警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架表面焊接有第一加固梁和第二加固梁,所述第一加固梁表面安装有分控器,所述第二加固梁表面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支架一侧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架一侧表面设置有支护板。

3、优选的,所述支架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部均插接有地锚。

4、优选的,所述支护板表面设置有螺栓,所述支架靠近支护板一侧内壁均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5、优选的,所述支架靠近支护板一侧表面对称贴合有橡胶条,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厚度小于支架内壁深度和橡胶条厚度总和,且压力传感器厚度大于支架内壁深度。

6、优选的,所述支架一侧表面嵌入安装有排线管,且排线管与压力传感器位置相适配。

7、优选的,所述报警器表面分别设置有报警灯和蜂鸣器。

8、优选的,所述分控器分别与报警器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9、优选的,监测系统由监测网络、监测区域网络、数据传输终端和管理系统构成;

10、所述监测网络由分控器、报警器和压力传感器构成,且监测网络对应同一支架上锁设置的分控器、报警器和压力传感器。

11、优选的,所述监测区域网络由监测网络构成,且监测区域网络中设置与监测网络相对应的信号基站;

12、所述监测区域网络分别与数据传输终端构建网络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终端与管理系统构建网络连接,所述管理系统由科室终端构成。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支护板设置在基坑边缘后,将支架与支护板进行连接,并将压力传感器与支护板表面贴合,固定好地锚后,基坑边缘所施加在支护板上的压力能够全面反馈至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通过分控器将数值实时传输,监测网络构成某区域基坑的一条边,并将全部分控器上传的数据作为一组,而监测区域网络将同一片基坑中的多道监测网络合并为一组,更加利于信息传输和实际管理。

15、在基坑土坡出现塌方迹象时,土坡施加在支护板上的压力会增加,压力传感器测定数值超过设定值后,将传输信号至分控器,分控器优先反馈信号至报警器,产生频闪灯光和报警声,用于定位安全隐患位置。

16、监测网络和检测区域网络将信号传输至数据传输终端,再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管理系统,利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识别,可在塌方事故产生征兆前进行快速识别,并进将事故隐患进行处理,防止产生塌方的安全事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包括支护板(1)、支架(2)、分控器(3)、报警器(4)和压力传感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表面焊接有第一加固梁(22)和第二加固梁(25),所述第一加固梁(22)表面安装有分控器(3),所述第二加固梁(25)表面安装有报警器(4),所述支架(2)一侧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5),所述支架(2)一侧表面设置有支护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3),且第一通孔(23)内部均插接有地锚(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表面设置有螺栓(11),所述支架(2)靠近支护板(1)一侧内壁均开设有与螺栓(11)相适配的第二通孔(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靠近支护板(1)一侧表面对称贴合有橡胶条(21),所述压力传感器(5)的厚度小于支架(2)内壁深度和橡胶条(21)厚度总和,且压力传感器(5)厚度大于支架(2)内壁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一侧表面嵌入安装有排线管(26),且排线管(26)与压力传感器(5)位置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4)表面分别设置有报警灯(41)和蜂鸣器(4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控器(3)分别与报警器(4)和压力传感器(5)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监测系统由监测网络(6)、监测区域网络(7)、数据传输终端(8)和管理系统(9)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区域网络(7)由监测网络(6)构成,且监测区域网络(7)中设置与监测网络(6)相对应的信号基站(7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终端(8)与管理系统(9)构建网络连接,所述管理系统(9)由科室终端(91)构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包括支护板(1)、支架(2)、分控器(3)、报警器(4)和压力传感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表面焊接有第一加固梁(22)和第二加固梁(25),所述第一加固梁(22)表面安装有分控器(3),所述第二加固梁(25)表面安装有报警器(4),所述支架(2)一侧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5),所述支架(2)一侧表面设置有支护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3),且第一通孔(23)内部均插接有地锚(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表面设置有螺栓(11),所述支架(2)靠近支护板(1)一侧内壁均开设有与螺栓(11)相适配的第二通孔(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工地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靠近支护板(1)一侧表面对称贴合有橡胶条(21),所述压力传感器(5)的厚度小于支架(2)内壁深度和橡胶条(21)厚度总和,且压力传感器(5)厚度大于支架(2)内壁深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俊马广泉孟祥智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鑫海达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